靜思晨語:【12月14日】末世弘經 三軌法則

Community:
Branch:

「所謂能善其事,方能善用其法, 入如來室、著忍衣、坐空座,名三規法; 末世持經弘法,賴此三軌法則, 而三自軌軌他,體大道獲大利。 」

  能夠了解嗎?「所謂能善其事,方能善用其法」。是啊!首先,我們要知道這件事情,我們若不懂事,要如何能懂理呢?「大家要懂事一點,怎麼事情這麼淺顯,不能了解呢?」對你說的,人與人之間的事這麼簡單,想不開,不能了解,要如何再與你談道理呢?自己也是一樣,自己看事情不清楚,我們是要如何向人說道理呢?所以,「所謂能善其事,方能善用其法」,事情都要了解,才能就理解事,要不然要如何向他講道理,要如何去解釋這事情的起源?都是要調解事與理要合,這樣我們才有辦法去淨化人心。眾生心的煩惱、無明,都是因為對事看不開。眾生的人事物看不開,我們要為他調解,調解他的心,將事物都清楚,分析給他聽:「要了解這件事的源頭,道理起因,變成了這樣的事相來困擾你。」他若了解了,原來道理的源頭就是這樣,這個源頭是這樣,一直一直到現在,讓我看什麼事情,我就是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,這五毒污染覆蓋了我們的心,所以我們才會無法透徹道理的源頭,才會惹來了生生世世這麼多的無明煩惱。 

  我們一定要從人間事,很多事我們都要知道,「不經一事,不長一智」,這句話就是這樣的道理。你要去經一事、長一智,必定要入人群去,人群中有很多事事物物,眾生的無明煩惱怎麼惹來?旁觀者清,我們不是他的當局人,我們能看得很清楚,因為我們對這些事情,我們用很靜的心去替他分析道理,自然這些世間事我們聽很多進來。法的理我們也很充分,圓教的道理都已經湧入我們的心版裡來,看世間事很清楚,世間人的煩惱、無明,我們更了解,自然我們就他的事,以我們所了解的理來為他分析,這樣才能淨化人心,這樣叫做「度化眾生」。將我知道的法,我度過了你的心去,因為你的心在無明中,我將學來、接來的法,你現在的煩惱,我用這個法度過你的心裡,分析給你聽,了解了,自然接受到,轉了他的心態,轉煩惱成菩提,這樣又能再度化眾生。這就是用法,法能淨化人心,必定要有弘法的人。弘法的人,要很懂得世間的事,才有辦法用佛法的道理在芸芸的眾生中去施教弘法,這很重要。所以我們要時時用心,我們若用功,就會慢慢接近入如來室、著如來衣、坐空座,這三項,這三項的名稱,就是我們要度眾生的方法。 

  我們前面的文有說,佛陀向藥王菩薩說,「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如來滅後,欲為四眾說是法華經者,云何應說?」這是前面的文。所以,我們現在就要知道如何去向他們說呢?要用方法,方法就是我們要接近佛,我們要入如來室、著如來衣、坐空座,這樣這是度眾生。佛陀滅度後,你要度眾生,三項很重要的法軌,也是軌法,等一下我們要很用心聽,要如何入如來室、著忍辱衣、坐空座,我們要如何進來。這很重要,是佛滅度後要持經弘法的人,需要用心的地方。所以說,「末世持經弘法」,就是要賴此三軌法則」,我們要依賴這三項,就是要入如來室、著如來衣、坐空座,這三項,這就是三軌法則。而此三軌,就是自軌軌他,「體大道獲大利」,我們能體解大道,自然深入經藏,自然就能統理大眾,這就是我們所要用心的,先用功才有辦法統理大眾,我們若沒有用心,沒有深入經藏,就沒有體解大道,沒有體解大道,我們無法深入經藏。我們深入經藏,就有法度眾生,就能統理大眾,這是同樣的道理。 

*三軌之弘經,是為末世弘通妙經之三種法則,復為真如性等三軌之法門,故名為三軌之弘經。 

  所以這三軌是很重要,「三軌之弘經,是為末世弘通妙經之三種法則」。看了,就能了解,這三軌,你若了解這三軌,就是入如來室、著如來衣、坐空座,這是三軌,所以我們要了解,這就是「末世弘通妙經之三種法則」,這三項是很重要啊!「復為真如性等三軌之法門」。又是為真如,我們不是要回歸真如本性嗎?是啊,我們要回歸真如本性,才需要這三軌的法門,重要。所以,「故名為三軌之弘經」。我們要時時有這三軌,三項軌則,這是法則,我們要好好去體會,去了解。 

一、慈悲室,言弘經之人宜先住於大慈悲之心。 

  這三法則,第一就是慈悲室,慈悲室,就是入如來室。佛心就是大慈悲心,我們常常不都是這麼說,「以佛心為己心」,我們的心與佛的心是同等的,只是凡夫離佛心很遙遠,現在就是期待佛心入我們的心來,以我們的心來契佛的心,這是大慈悲心。大慈悲心就是入如來室,也就是大慈悲為室。所以「言弘經之人宜先住於大慈悲之心」。這大慈悲之心,就是如來室。 

二、忍辱衣,言弘經之人宜被忍辱之衣,堪任一切眾生之惡障。 

  第二呢?就是忍辱衣,我們要穿起了這一套忍辱衣。常常聽到我們的委員,若是出來都穿著整齊的服裝,有時大家要集合時,各人在出來的當中,會遇到人,人家就說:「那是慈濟人呢!」有的人就起恭敬心。有的人就說:「你知道嗎?要穿那件衣服就要一百萬元呢!」聽到,到底是歡喜呢?或者是……。我就沒有捐一百萬,被人家說穿這套慈濟服就要一百萬。那個心的感受。有時有的人對佛法、對慈濟有成見,看到慈濟人就開始問難,要用很多很多的難題來問,有一段時間也是這樣。穿著這套衣服,她就要忍、要忍,我常常聽委員這樣說,所以「著忍辱衣」,因為你穿這套衣服。甚至又有人若看到穿這套衣服,他在向他說話,聲色若較不好,家裡的人就用這句話:「你現在是穿慈濟的服裝哦!」有的人若說:「是啊,對不起啦!」甚至又有人說:「我穿這樣不能回你的話,好,我去脫下來,再來和你算帳。」也有這樣哦! 

  這就是這件衣服,最起碼你穿著,能保護你的瞋恨心。我們人就是要這樣,有一件衣服讓我們穿著,常常提醒我們,要如何降伏我們的瞋恨,要如何降伏我們的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,我們要常常要著這件衣服。「言弘經之人宜被忍辱之衣,堪任一切眾生之惡障」。這件衣服若穿著,我們自己多警惕,這樣我們能堪得忍一切眾生的惡障。第一,我們穿這件衣服時,外面有什麼樣多大的誘惑,我穿這件衣服就不能越界,不能看到東西就要貪、要買、要消費。不能哦!這種貪的心,我們就要節制起來。因為我們穿這件衣服。我們走入素食館,這就是很平常的事;穿這件衣服,整群人進到大飯店,那就不對了。同樣在這社交的場合裡,這件衣服穿上去,我們就能預防很多不該發生的事情,這件衣服真的是能讓我們守很多,外面來的,我們自己懂得分別該做、不該做的事情。 

三、法空座,言弘經之人宜住於第一義空之理。以大慈使一切眾生安樂者,為資成軌。 

  第三是法空座。法,一切法空為座。就是說,「弘經之人宜入住於第一義空之理」。我們要了解,了解空是真空,真空才能產生妙有,我們若偏空就會執著。所以,這第一義空就是在圓教,空是空中的妙有,這個道理我們要清楚。「以大慈使一切眾生安樂」。我們若能入第一義空,自然我們就能使一切眾生得到安樂,為助…幫助我們走入軌道。因為第一義空,我們平時常常在做的就是「三輪體空」,付出無所求,沒有「我是布施的人」,沒有「我布施出去多少東西」,沒有「接受我布施的人」。明明我已經付出很多,但是這當中沒有,我想要做的事情,這樣做出去了,只是看你能得到幫助,看你能站起來,看你能歡喜,看你能入佛法,看你能轉變人生,只是這樣的期待,無所求。 

  這第一義空,就是佛陀來人間要向我們教育。人與人之間互相去幫助,幫助、付出是無所求的,這是讓我們的心很清淨,無掛礙。要不然,你善事愈做愈多,你的壓力呢?重量愈來愈重。「我已經做幾件了,我又記了幾件,我又做了多少」。你的心裡哪有那麼多空間讓你放那麼多東西,你明明都付出去了,怎麼還有那麼多東西放在心裡呢?你就明明做完了,何必再執著呢?就像走路,從起步這個點一直走到那邊去,路就走那麼遠了,你的腳底怎麼還黏在路上呢?同樣啊!所以,「第一義空」,與人間的事相都是一樣,過了之後就沒有了,就像時間在過,過了之後就是無。 

*柔和伏瞋者,為觀照軌。坐於第一義空之座者,是為真性軌。 

  「柔和伏瞋者」。柔和忍辱衣,這就是調伏我們的瞋心,因為我們要著如來衣,就是柔和忍辱衣。著起這件衣服,就是要降伏一切的瞋,瞋就是包含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,我們的心不離開這些,要趕緊好好調伏,所以要常常觀照好我們的心,不要有這種五毒的污染浮現出來。所以,「坐於第一義空之座」。我們要好好坐在這第一義空之座,一切道理,過去就沒有了,煩惱也是一樣,做過就好了。有的人一直常常炫耀:「我的福報很大,我的福報很大!」有一天,某一位居士,來與我坐著,他就說:「師父,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怎麼福報那麼大?」沒有一天不這樣說,有一次我就說:「福報大就好了,不用常常炫耀,這沒有什麼好炫耀。你要說:『我想要去做什麼事情,這是很重要的。』不要常常說:『我不知道為什麼,我怎麼福報那麼大。』」是啊,知足就好了。 

  這種常常在想,自己的心一直想福報大,福報大,若想太多也會炸開,我們是不是有餘,夠了就好,趕緊去做,做真正利益人群的事。所以我們要「諸法空為座」,不要常常執著我們有多少,我還要多少,不是。也不用說,我要做多少,我就常常記得我已經做多少了,這也不需要。雖然人間需要有歷史,歷史只是這樣,過去的人是這樣做,這是我們的典範,我們跟著這個典範去實行,這是一個見證。藏經也是這樣,有很多的典範,人間也是要這樣,有很多的典範,後面的人能傳下去,但是我們的心就是永遠清淨的。傳在後面,與我們現在又有什麼何關呢?只是教人,現在說給大家聽,與我又有什麼關係呢?也沒有關係。還是要講法,也沒有什麼法好講,只不過是與大家聊聊天,不過,用最尊敬的心,佛的道理就是這樣走過來的,與大家這樣說話,但是說出去,大家受用就好,與我無關。所以,「坐於第一義空之座者,是為真性軌」,還是從自己來規範。 

*法華文句:三軌弘經者,必須具此三軌。軌即軌範亦軌則,謂弘經者,當以慈悲、忍辱、法空,三規法為之典範法則。 

  所以,《法華文句記》,「三軌弘經者,必須具此三軌」。這三軌就是,弘經者,我們要弘揚佛法的人,必須要具足這三軌──入如來室、著如來衣、坐如來座,這就是三軌。軌即是軌範的意思,也是軌則,也就是說,「弘經者,當以慈悲、忍辱、法空,三規法為之典範法則」。這就是這樣,這麼簡單。入如來室,著如來衣,坐如來座,這是我們要講經的人,自己要做到這三軌則,這三規法就是我們的典範,也是我們的法則。來,接下來我們就要趕緊看前面的文,就是說, 

經文:「藥王!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如來滅後,欲為四眾說是法華經者,云何應說?」 

  這是佛陀再要提醒大家,所以刻意再呼喚藥王菩薩,這一品藥王菩薩是當機者。下面這段文這樣說, 

經文:「是善男子、善女人,入如來室,著如來衣,坐如來座,爾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。」 

經文簡釋: 
「是善男子、善女人」;明四依之任,預備三德,智德恩德斷德,方作佛事,所謂善其事利其器。

  這就是佛陀向藥王菩薩,也是向大家說。「是善男子、善女人」,就是現場在家、出家二眾,總共是四眾,男女二眾,不論在家,不論出家,合起來是四眾。出家就是出家,在家就是在家,出家的善男子、出家的善女人,在家善男子、在家善女人,所以是四眾。「是善男子、善女人」意思就是說,想要明白這四眾,不論在家、出家,「四依之任,預備三德」,就是希望大家,要講經、要傳法,我們就要具足三德。「三德」就是,第一要有智德,第二要有恩德,第三要有斷德。智德就是入如來室,恩德就是著如來衣,斷德就是坐如來座,這三德。 

  「方作佛事」,這樣才有辦法入人群去做佛事,為佛教、為眾生。為佛教,我們要傳佛的教法在後世,也就是為了眾生。眾生在這濁惡世中,煩惱不斷複製,造作很多苦難,所以需要佛法。佛法就是治世良方,真理的規則要在人間引導眾生正確的方向,所以需要要有德,所以我們要入如來室,我們要著如來衣,我們要坐如來座。所以入如來室就是智德,我們契佛心、解佛智都已經能了解了,這叫做智德。恩德,我們要度眾生,了解佛陀的心意就是要度眾生,感恩佛的心,我們也要感恩眾生來成就我們,我們才要去回報眾生。這彼此之間,我們若沒有入人群,無法成就善緣,就無法成佛道。我們有菩薩道可行,就是因為眾生,所以我們也要感恩,有四重恩,我們都要回報。所以,恩德,我們要有,也就是著柔和忍辱衣。斷德,「諸法空為座」,就是坐如來座,就是諸法空為座,這就是「斷德」,斷除一切執著、煩惱、無明。「方作佛事」。所以「所謂善其事利其器」,想要了解這些事情,我們首先就要有這個工具,才有辦法成就很美的東西,所以我們要很用心。 

*四依: 
一、行四依, 
行四依:即糞掃衣、常乞食、樹下坐、腐爛藥。 
行者淨心除五濁折憍慢: 

二、法四依, 
法四依:即依法不依人,依了義經,不依不了義經,依義不依語,依智不依識。 

  我們要四依,有兩種「四依」。一項就是行四依,也就是,出家你要忍得你生活的辛苦。佛陀在世時,從皇宮出來,原本是很豪富,非常亮麗,很多瓔珞寶物,但出來到外面,為了修行,脫下,換上布衣,修行者就是穿著糞掃衣,人家不要的,我們將它撿回來再穿。或者是「常乞食」,都沒有剩餘食物,身邊有什麼東西?一個缽,就是到處,家家戶戶去托缽。「樹下坐」,樹下一宿,有樹的地方能夠遮蔭,他這樣在那裡靜坐,就能一覺睡到天亮。在那裡就是用「腐爛藥」。身體若有什麼樣的坎坷不適,隨地無不都是藥,能了解藥性,就是能治病的,全都是藥。肚子若是餓,乞不到食,吃草也能止飢,生活在大自然之中,就是依著大自然的境界,最差的東西是他們的生活所依。 

  這就是表示「行者淨心除五濁折憍慢幢」。因為很多隨佛出家的人,都出身在很富貴的家庭,王親王族也隨佛出家,這些人平時都是過著很富貴的生活,既要出家,要先降伏你五濁的心,就要去除、要拆掉你驕慢的心。這就是出家人的行四依,就是著糞掃衣、常乞食、樹下坐,或者是腐爛藥等等,這是生活,這樣也能生活。 

  第二種的四依,那就是法,「法四依」。那就是「依法不依人」,要看說的法,是對嗎?是對的,我們要信教奉行。「依了義經,不依不了義經」,我們現在已經是進入圓教了,《法華經》就是教我們要如何將這些法,過去的法,統收會合在《法華經》之中,一切真空妙有,妙有的道理,無不都是圓滿收入這了義經。若是不圓滿,我們現在修行若在那不圓滿的經教,這樣斷章取義的經法,若這樣可能我們就會偏了。所以,「依義不依語」。道理是這樣,我們一個道理聽下來,這句你認為這個道理與這個人間事很合,我們就要依這個道理,與人間事走得通的去會合,就是「依義不依語」。不是人家說的,我們就走,不是,我們聽經,說那麼多了,到底哪一句,讓你感覺到這個道理與這個事物是能會合,走得通?經就是道,道就是路,讓我們在生活中能圓滿人間事,這就是真道理,讓我們的心常常都是在如來室裡,著如來衣,讓我們的心這樣很平靜、無執著。做事之後的心態若能這樣,這就是「依義不依語」。 

  「依智不依識」。我們依智慧,這個智,智是清淨智,菴摩羅識,就是第九識,不是第八識,將煩惱無明所收納來,從文字,隨各人所寫的這樣一大篇的論,不是這樣而已。我們應該就是要依智,將這個道理如何能淨化我們的心,將這些無明煩惱都淨化了,入我們的第九識。慢慢地,真理入我們的心,與我們的真如會合起來。這就是我們聽法、聽經的目的,真正是要將人事透徹,然後道理,去找出道理的根源,道理的根源才能回歸回來。人間事的複雜煩惱,我們能將道理對人間事的化解,讓人人想得透、走得通的路,這就是法。 

經文簡釋: 
「入如來室,著如來衣,坐如來座」;令起慈悲,令行忍辱,令住法空。 
入室、著衣、坐座,名為三軌,末世弘經,必賴此,三自軌、軌他,方能獲得度化大利。 

  所以我們「入如來室,著如來衣,坐如來座,令起慈悲,令行忍辱,令住法空」。這就是我們要很用心,我們要入如來室,我們要著如來衣,我們要坐如來座,就要有慈悲,有忍辱,就要不執著,法空座。入如來室,就是著如來衣,我們要去體會,我們要去了解。「入室、著衣、坐座,名為三軌,末世弘經,必賴此」。我們一定一定要記得,我們要弘法,我們有這個心願要持經,要將這個法流傳後世,我們必定要走入如來室,這也是我們修行,任何一個人的目的。記住,如來室就是佛心,佛心是大慈悲心,大慈悲、清淨無染的心,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,所以,我們要契佛心、入如來室,這是「大慈悲為室」。 

  要著如來衣,要著柔和忍辱衣。著如來衣,就是要柔和忍辱,對內,我們要有佛心,我們的真如;對外,向外出去,我們就要柔和,溫柔,柔和善順。我們要度眾生,我們要堪得忍耐一切,所以要有柔和忍辱衣,這是對外。你才去坐如來座。我們若是對人對事,道理全都透徹清楚,這樣你就能坐上如來座。這個如來座,諸佛法空。所以名為三軌。要我們不執著,要我們很殷勤,但是要我們不執著。「末世弘經,必賴此」。就是這樣,自軌軌他。軌,就是軌範,我們要規範自己,就是修,要好好自己修行,修行,要規範我們。我們在修行的團體中,修行者要走入人群中,我們都要時時要有自軌範,也就是自覺,自己要很覺悟,明明覺覺,不能受人群所搖動了。我們既自覺,我們也將這個法來教導他人,也堅定人的道心,讓人人都有覺,所以叫做自軌軌他。我們也要常常提醒大家,不要受外境搖動,自覺覺他。「方能獲得度化大利」,能自度,能化他,這就是在人間弘法的大利益。 

經文簡釋:「爾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」 
爾應知,如是信解弘願之人;入室、著衣、坐座、說法,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。 

  所以「爾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」。就像這樣,我們才有辦法去向四眾廣說斯經。這是佛陀向藥王菩薩說:「來,藥王菩薩,未來你要如何去持教、傳經在後世,後世的人要如何來接受你這部經,你的教育同樣會代代相傳。什麼樣的人,我們能為他說呢?」我們過去說過,佛陀說什麼樣的人我們不能說,什麼樣的地方不能說,過去有這樣說。眾生的根機這樣參差不整齊,根機不同,你就不能在大眾的地方說這部經。這就是因人、因時、因地,要看根機來說法。這個時候,佛陀就要再向藥王菩薩說,其實是對我們後世的人說。「是善男子、善女人」,這些人若有入如來室、著如來衣、坐如來座,「爾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」。這些四眾,善男子、女人,他們若已經有契佛心了,也有這樣的受持的決心,尤其是受持的過程中,能夠完全不執著,你若看到這樣的人就可以說。所以你應該要知道,這就是「信解弘願之人」,他開始就可以入如來室去了。 

  需要看的是「信解弘願」,我們要深心信解,我們要立弘誓願,「眾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」,「大慈無悔,大悲無怨,大喜無憂,大捨無求」,這種「四弘誓願」、「四無量心」,一定要有。像這樣的人,入於人群中去,這就是入如來室、著如來衣、坐如來座,說法,「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」,就是有這樣真實在做的,自然你對這些人就能去講。是啊!應該對這些人就能去講說。聽經,那就是知道這條道、這個道理,這個道理就是一條路。聽到,這很容易,可以做的,一念心一轉,什麼做不到呢?告訴你不要執著,現代的時代,真的是愈來讓我們愈不清楚。昨天一位從蘇州回來的同仁,回來報告那裡哪個地方有災難,需要怎樣去幫助,他就將資料做得很豐富,回來了。寫的字,我說:「你這個內容,怎麼寫起來,我怎麼不太能了解呢?」他說:「現在都是這樣,我們的同仁寫的更看不懂。事情明明就很清楚,他就這樣寫文字內容。」 

  我說:「你不會就跟他說一下?」他說:「有啊,我就有跟他說啊,事情你都知道,但我們做的事情,跟你寫出來的怎麼不一樣?」他說:「現在字寫太多,人家會煩,聽不懂。我知道就好了,寫個記號給你就好了。」我說:「這樣,有多少記號你知道?」他說:「我知道,因為我有進去聽。」「你有進去,你回來,你要跟我說,但是我沒有進去啊,你這樣的內容,我看不懂,要如何了解?」這個句子有很多說法,文字的寫法不同,不是簡體字與繁體的看不懂,是真正那個句子讀起來,太簡單到讓你看不懂。 

  是啊!我才想到最近我們的大愛台同仁也一直在說,現在的人很沒耐心,就是微電影,剪輯一分鐘來給我看。這一分鐘雖然感動,但是這是什麼事啊?因為這個畫面,若我有看過的,或是我們做過,我就知道這是在什麼地方,什麼人發生事情,去做什麼事,知道其中的故事。但是你這一分鐘,不懂的人看了,到底是什麼事情?世界上新聞也常常在看,一件事,一分鐘。若像是「可可」(美國大猩猩),「可可」,知道嗎?你們認識牠,與「草莓」(印尼紅毛猩猩)像這些,若說起來,就知道是在說什麼,但也不只一分鐘啊!總而言之,我們的經典要如何簡單呢?真的就是簡單不來,該說的就是要很用心去體會。說很多,你取重點沒關係,但是取重點也要聽得進。 

  所以,四眾,我們若能了解,入如來室、著如來衣、坐如來座,如來的智慧,他已經是與虛空法界同體,不論是慈悲,不論是智慧,他都很圓滿了,而我們現在才是在學而已。所以我們應信解弘願,我們要有信解,我們要有弘願,入人群中去學,不是只說我要去救人,我們要感恩。多少委員、慈誠,到處去做,做的這些事情真的不是人做的,只有菩薩做得到。他們做了之後,不放在心裡,做了之後,「感恩啊!感恩啊!」再去疼惜他,繼續去疼惜他,這是菩薩。這難道做不到嗎?做得到,做起來,一念心,很簡單,這麼簡單能做出真正不容易的事情,這就是佛法,要讓我們了解,不是我們做不到,只要你聽法,有信心深入,你現在就在行菩薩道,這條路你在走。 

  所以,佛法在這圓教絕對不深,你要「入如來室」,以佛心為己心,就是大慈悲心;你要「著如來衣」,只要你對人溫柔一點、善順一點,真正去靠近人。在人群中去為眾生做事,做了之後,我們用感恩心,沒有我慢;我能幫助你。都沒有,這三項條件很快就做到了,只要我們真正發心,也要時時多用心。

返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