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思晨語:【11月17日】得聞妙經 欣獲大利

Community:
Branch:

「以持經之人,功行未圓滿,若加毀訾,所學事廢過重;若加讚敬,所修德學事成。意在損益兩邊,須應慎之。」

用心哦!看入眼而入心去體會,文是很深,意其實是淺,不過,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,也是在未來要傳承永續的法在人間,所以,人人聽經用心啊!「以持經之人,功行未圓滿」。向大家說過,我們持經的功德。因為佛法能傳承後世,佛法能調和天地,四大調和,因為這是道理,佛法是宇宙天地萬物的道理,包括了氣候。人生活在天地之間,天的氣候,地能夠平安,那就要看人間。天氣順調,地能平安,那就是人間之福。這個人間之福是要自造福,若是反過來,福的反面,那就是禍。到底我們要造福,或者是要造禍呢?什麼能是福?那是善,行善得福;若是惡,那就是造禍端。所以禍、福之間,是我們人,人間所造作的。人間如何造福?那就是道理,佛法的道理,很微細地向我們教育,很深刻地為我們分析,所以真正的深而入微,讓我們體會大乾坤,宇宙人間的真理,我們若是用心,這很入微的佛法,影響到大天地間的真理,我們能不用心嗎?

這些道理在哪裡呢?在經典裡。佛陀講說一乘大法,那就是《法華經》,是佛的本懷,覺悟的初念:奇哉!奇哉!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性。佛陀初覺悟,他的心境,第一個體會就是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性,可惜眾生就是一念無明,累生累世不斷複製,複製著這麼多的無明,已經這樣厚厚地,蓋住了我們的如來覺性;如來覺性永遠存在,只是無明重疊這樣把它蓋起來。我們眾生的習氣,就一直在無明中,讓我們的習氣不斷造作業力,這就是人生的顛倒。要如何來扶正人生?這念心啟發起來,行為就正確了,希望我們用心來體會。所以佛陀一直想要,將他第一個念,覺悟,讓大家一起、同時來覺悟,可惜眾生沒有那麼容易,所累積的習氣,已經成為剛強難調伏,佛陀只好耐心、愛心,發揮他的智慧,悲智雙運。四十多年循循善誘,時間不饒人,時間就是這樣一直過去,佛陀等待眾生的覺悟,接受調伏,但是還是很難,時間在過,佛陀不得不說,因為進入老年了,不說,他的本懷沒有人知道,他的智慧寶藏,一乘實法,無法留在人間,所以不得不說這部《妙法蓮華經》。

要說,卻是五濁惡世,眾生剛強,不只是不聽,又是毀謗。佛陀為了要保護這部經,用心良苦,要我們好好護持,講出了持經的功德,護持經典的功德,這是佛陀用心良苦。所以「以持經之人,功行未圓滿」,惡人惡念,他毀謗佛,對佛來說是不搖動,沒有影響,若是對我們後學,現在的人,學,發心持經、講經,卻是受到外在環境,種種無明黑風這樣來搖動,這修行的人,功行還沒有很圓滿,容易受影響。所以,「若加毀訾,所學事廢過重」。因為功行還未圓滿,若是聽到這樣在毀訾,還未道心很堅固,道力還沒有很深,那就很容易受影響。所要再很認真去學、要受持這部經,願意堅定信心,去書寫、讀誦、聽法、傳法,願意要這樣做,卻是受到影響了,所學事廢,已經荒廢掉了。因為聽到人家在毀謗,他自己也這樣受影響,就荒廢掉了。這樣這個過錯的業力就很重,影響別人,也讓自己的業造很多障礙業力。這個業力如何報呢?很重啊!

有的人會認為:不會啊!有人這樣在毀謗,他不是還很風光嗎?是啊,今生他還很風光,未來的業力帶去的是什麼呢?眼前看的是風光,人間無常,是今生呢?或者是來生呢?這就不知道了。我們要相信佛所警惕我們的,不要去障礙持經發心的人,我們應該要保護他,要讚歎他。你若是讚歎他,「若加讚敬,所修德學事成」,你若能好好讚歎他、支持他,他就能很安心,好好去了解這本經,這部經的內容、道理,他自然會發心,堅定他的信心,好好受持,好好去深心研究,入人群去度眾生。能這樣,是「所修德學事成」。這意思是要告訴我們,損益,我們要讚歎持經的人,或者是要毀謗這個持經、受法,接受這個教法,身體力行的人,你是要讚歎他,或者是要毀謗他呢?這損益兩邊,所以我們應該要很謹慎。所說的兩邊,對佛沒有障礙,對初學的人就障礙很大;謗佛、罵佛,對佛沒有影響,但是對自己,那就是業也很重。

對初學的人,去障礙他,初學的人、道心還未堅定的人,受影響就很大。所以,這佛法,在有熱心的人要去傳法,就這樣就斷掉了,信根、道心就斷掉了,這是受毀謗的人所影響。所以這個毀謗經典的人,除了斷他人的信根、道心,自己的罪業就加倍,比罵佛、謗佛的罪業還更重,因為佛不受影響,因為初學的人已經受影響了,所以這毀謗受持經者的人,罪業就重疊,那就是我們要很謹慎。

業,為什麼在人間會看到很多苦難人?人生,生下來,他的依、正二報,就是在最苦最苦的地方。就像在非州,南非,冬天了,南非的菩薩開始在發放白米,可以來領的人,他們自己來領,領米去過冬天;無法來領的,這些菩薩就這樣,親自送到他家去。這些無法來領的人都真是苦啊!就像(二0一六年)六月中旬,南非德本的慈濟人,菩薩一大群,就是將米,要送到無法出來領米的家庭,看他們沿路在送,看到那些家庭像是在地獄中,這群菩薩這樣將米用車子載,載到車子無法走的路,人就下來,背著這些米,走著很難走的路,到了那個家庭的外面。

其中有一個家庭,還沒到達,就聞到一股很腥很臭的味道,遠遠看到一群人,在這間房子的旁邊,到底在做什麼呢?原來,活生生的一隻羊,一群人在那個地方,這樣活活地殺牠,在那裡這樣將牠分屍,這樣割啊割,血淋淋地在分。這一群菩薩感慨很深,對那隻羊的不忍、憐憫,無奈已經是這樣,碎碎地被分開了,更對這群人更是憐憫,他們在那個地方,這樣雙手都是血,在那個地方,就好像是人間的地獄,在這間房子的旁邊。這些慈濟人就來到門口,裡面先是一位媽媽出來,不是走出來的,是跪爬出來的,是雙腳都蜷縮了,蜷縮在後面,手撐著她的身體,這樣雙腳跪著,自己這樣用爬的出來的。後面又一個,那就是她的兒子,是喝醉酒,也是同樣雙腳是蜷縮的,他的雙腳是蜷縮在前面,就是這樣用坐著的,雙手這樣,同樣是這樣撐著出來的,看到這對母子是這樣,更悲哀的,這個兒子又是喝醉酒,出來外面大聲喊,也是這樣自己說:「我是喝醉酒,我是……」等等,醉語醉言,看了很可憐。

志工無奈,要跟他說什麼話呢?聽不懂。就要跟他們說:「不要喝酒啦!」但是回過頭,又另外屋子的一邊,一群人坐在地上喝酒,身後是酒瓶一大堆,無奈,他們只好就是將米送給他們。那個喝醉酒,雙腳蜷縮的,竟然也有辦法,看到米,米扛著在肩上,也有辦法蜷著這個身體,能將米扛進裡面。這些慈濟人,趕緊就用「福慧紅包」,趕快給母親,母親趕快接著紅包,很感恩,裝在她的胸前,掛著的一個袋子裡。看到這樣,房子的隔壁又有人在喝酒,實在是讓人很慨嘆,醉生夢死,苦難地獄的眾生。這些慈濟人離開之後,開始到車邊時,卻是來了一位,他說他喝醉酒,他說:「我也很窮呢!」所以要向慈濟人要米、要東西。在這當中,這群「黑珍珠」裡面,有一位就是,我們臺灣去的年輕人,他,朱恆民就跟他說:「你不是很窮,你是醉,你應該是要好好去當志工,好腳好手不去工作,還這樣要伸手向人討東西,你這樣就是不對。」

這位說他酒醉,說他要東西的人,忽然間醒過來,他說:「好、好、好,將來我會去當志工。」這樣乖乖地離開了。這位朱恆民,就是我們臺灣過去,很年輕,在那裡就是要帶這些,「黑珍珠」,要如何讓他們再更精進,他陪這群人去送米,真的現出了那分智慧,金剛怒相,去鞭策那位好手好腳的醉漢,這位好手好腳的醉漢,也是這樣,被他一喊,整個清醒起來,不敢再要東西。說:「好,我有機會我會當志工。」看,這就是人間,真的是,窮是心在窮,需要有人去提醒他心靈財富。所以,回過頭,這個人離開之後,回過頭,朱居士,很年輕,朱恆民,他回過頭來,就向這些祖魯族的「黑珍珠」,一些男生,也有慈青,他就這樣跟他們說:「真正祖魯族的大男人是勇士。」就祝福他們,是勇士,能夠照顧家庭的男人。「你們這些年輕人,是不是將來願意,當祖魯族的勇士,照顧家庭的好男人?」這些年輕人異口同聲,一定會好好做一個,真正負責任的好男人。這就是教育啊!在這種像地獄的人間,這樣帶這群人去,去做教育,見苦知福,用這個境界,借境教育,這是很不簡單。

他們就這樣再向前走,再去發放。就到了一個地方,就是用貨櫃改裝的,幼稚園的地方,就在那裡向他們借一個地方,在裡面開會。朱恆民與這些祖魯族的黑珍珠,就大家在那裡開始分享,他就跟他們說,說:「人要能常常清醒,做一個會負責任的人,那就是要守慈濟十戒。」開始向他們說慈濟十戒,之後又跟他們說:「大家應該發願,我們要來做一個現代的富樓那。」他將富樓那的故事就說給這些人聽,這些人平時也是同樣,與我們同步,這樣我在這裡講經,他們在那裡也在聽,所以他們已經聽到富樓那的故事了,發願就是要去那個最最難度,最剛強、最苦難的地方,去度眾生。所以大家在這裡面,就開始再次發願,要當現代的富樓那,人人提起這樣的精神,走入最苦難的地方,去度化這群苦難人,將愛的種子,去播送在這樣的地方裡。他們大家在那裡這樣發大願。

這群的黑珍珠,有這位年輕的,年輕有為,他是持經者,是傳法者,在那個地方要教導人,現代的富樓那彌多羅尼子。他不只是到了那個地方去說法,又在那個地方帶人,又在那個地方在付出,看了實在是很歡喜。那裡離臺灣這麼遠,他們的法入心,他們身體力行了,這樣在做,師父的好弟子,也就是佛教中發大心的菩薩。看了又敬又愛啊!值得我們人人來學,年輕人應該也要向他看齊。這就是護持持經者,自己也是受持這個經法在人間,在傳法、在教育、在布施,在苦難人群中去,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向這樣的人,做為我們的典範,連我也是很佩服他,非常的感動。

來,我們來看前面的經文:「有人求佛道,而於一劫中,合掌在我前,以無數偈讚。由是讚佛故,得無量功德,歎美持經者,其福復過彼。」

有人求佛道
而於一劫中
合掌在我前
以無數偈讚
由是讚佛故
得無量功德
歎美持經者
其福復過彼
《法華經法師品第十》

這大家就已經了解了,能夠在佛的面前用很多善、美的語言來讚歎佛,當然有功德。因為他讚佛,就一定會學佛,因為他敬佛、信佛,一定會學佛,所以因為這樣,那個人有無量的功德。若是再能去讚歎持經的人,後世願意持經的人,這個人的功德、福德,比佛在世讚佛的功德更大,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,讚歎、護持持經的人。

接著再說,下面的經文這樣說:「於八十億劫,以最妙色聲,及與香味觸,供養持經者,如是供養已,若得須臾聞,則應自欣慶,我今獲大利。」

於八十億劫
以最妙色聲
及與香味觸
供養持經者
如是供養已
若得須臾聞
則應自欣慶
我今獲大利
《法華經法師品第十》

在很長久長久的時間,八十億劫是很長,這樣用最妙色聲,最妙的色與聲,有形的東西和聲音,以及聞得到的東西等等,這樣來供養,供養持經的人。「如是供養已」,這樣來供養。「若得須臾聞」,用長久的時間來供養,還有另外,須臾,就是這樣短暫的時間,可以聽到這樣的經。「則應自欣慶」。我們不斷長久長久在供佛,供養持經的人,我們更重要的就是要聽經。你光是說:「我護持你。」,不是「護持你」就好了,你護持多久,就是都不如短暫聽聞經典的人。因為你聽經入心了,自然你會發心;你了解道理,你也可以去弘法、傳法。所以「則應自欣慶」,我們要很歡喜,聽到經、懂道理,我們有辦法去弘法,所以自己要很歡喜。

「我今獲大利」。我們這樣長久的時間,在供養、護持,又能真正聽到這本經、這部經,應該要很歡喜。佛陀講經四十二年後,才講《法華經》,你們想,這不就是也很難得。四十多年後,才聽到《法華經》,人人能成佛,用長久的時間來供佛,用長久的時間來護持,一直到四十多年後,佛陀開始暢演本懷,講說《法華經》,所以應該這就是我們要很歡喜,很…自欣慶,要很歡喜。

所以,這就是,「信此妙法為一切佛功德母」。

信此妙法
為一切佛功德母
故一歎美之詞
一須臾之聞
均足發起自利利他
之無量饒益
其福利非可等同

《妙法蓮華經》,那就是一切佛的功德母,我們要相信。本來我們也說「信為道源功德母」,你可以相信《法華經》,因為《法華經》是成佛之道,你要累積很多的功德,這本經一直在教育我們,從〈序品〉一直到現在,無不都是教育我們回歸真如本性,回歸我們人人本具的寶藏,但是我們一定要走過這條菩薩道路,這就是《法華經》的教育。所以「故一歎美之詞」,這個讚歎、讚美持經者這個言詞,我們若這樣能再「一須臾之聞」,這些語言,我們都聽進去,哪怕是短暫,我們聽進去,這樣均,能夠全都是發起自利。

經若能聽入心,其實是自利,因為《法華經》所教育我們,在自利同時,我們了解道理,我們也能利他,所以自利、利他,是無量饒益的功德,所以這個福、利益,那就是很大,與一般所聽的經是不同。《法華經》若能聽入心,必定是自利利他,不要去造業,還要我們要進步,要去入人群造福,這是不同的,所以福倍,功德無量。所以「於八十億劫,以最妙色聲」。

於八十億劫
以最妙色聲:
八十億劫
表於八識
妙色即是香華等物
妙音即是種種音樂
以諸世間最妙色聲

八十億是譬喻,表示八識。我們若要說時間是很長,我們用八識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這就是六(識),再深入,那就是第七識。外面的東西這樣看了之後,意識將它收入,用心在內在去思考,第六識。我要的,所以我用心計較,要如何爭,要如何取,不擇手段,這就是去造業了。若是看到外面苦難人多,看到這個境界,收入內心來,要如何去幫助他們?用種種方法幫助,想,這個悲智雙運,這是第六識。

第六識它會思考,是要造福,或者是去造惡?這就是在第六識。造了,行動了,造福人群,收回來的種子,那就是在第八識,這我們大家都知道。若是為了貪念去造作一切,收回來那是惡。惡因也是收入第八識。所以八十億劫,就是表示八識,我們這樣經歷過來。所以「妙色即是香華等物」,這世間有形的東西。妙音就是用種種的聲樂,或者是讚歎的聲音等等,這樣種種這樣來供養,來讚歎。就像我們《無量義經》,要如何讓大家記得住呢?就用偈文,偈文就將它編成曲,讓大家能唱誦,能讓大家在那肢體入經藏去,能手語等等。這就是用微妙的音聲來讚歎,讚歎這持經的人。所以「及與香味觸,供養持經者」。

及與香味觸
供養持經者:
妙香妙味
及與觸塵
當以是等供持經人

我們要如何傳法?用聲音、用樂器,禮樂等等都可以,讓人能感觸到,這都是在助顯第一義。我們在《無量義經》也是這樣,用種種的聲音,用種種讚歎的方式來讚歎。

如是供養已
若得須臾聞:
作如是等修供養已
若於須臾得聞妙經

「如是供養已,若得須臾聞」。像這樣的供養,我們若能這樣聽了入心,「作如是等修供養」,這樣我們聽了,我們又能參加,能加入在這其中。就如(二0一六年)這次出去,不論從臺北,他們的鐘鼓隊,同樣用經文編輯起來,用聲音來偈讚,讓大家歡喜。到了高雄也是,同樣入經藏,用肢體語言來表達,這分法在身心裡面,全都能表達出來,這樣也是一種供養。所以「則應自欣慶,我今獲大利」。

則應自欣慶
我今獲大利:
則當自心生大喜慶
我於今日得獲大利

若能這樣,聽到這樣的聲音,或者是感觸到這麼的讚歎,佛法的語言,用文字寫出這麼美的文,這樣讓我們來讀誦,讓我們了解,讓我們記住,又能從人人的肢體語言,這樣表達出來,萬眾一心,異口同聲,好幾千人同一個聲音,好幾千人,能夠同一個肢體的動作,這都是同一念,同一念的虔誠,同一念的讚歎,同一念在傳法。這你們想,是不是用很美、很長的時間,經過了八十億劫,這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這樣。看看,人人用一分鐘,一千個人就一千分鐘了,萬人萬分鐘,同時眼睛看到起歡喜,同時一念善心起,你們想,幾千人、近萬人同一個時候,這個聲音都用妙色聲,妙色的聲音。看到的是這麼美、這麼整齊,聽進來的是這麼順耳、這麼歡喜,唱出來的,是這麼輕安、這麼自在,你們想,這是不是很大的力量呢?

所以說,五塵,八識就是緣著五塵,五根緣外境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這是緣著外面的五塵,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,這個五塵。這個五塵會污染我們的心性,我們凡夫就是因為這五塵,來引出了我們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去造作很多的惡業,所以這就是五塵,來污染我們的真如本性,讓我們引出了無明煩惱,在意識去緣,身體去造業,這樣重重疊疊去造作來,讓我們在八識,收入因緣果報的種子,由不得自己,正報、依報,生在那個最苦難的地方,是地獄,是畜生,是貧窮苦難的地方去,這在生死無常中,很怖畏的地方。

我們應該,現在我們身為人身,又能聽到佛法,這實在是億劫,反之,我們若是接觸到佛法,我們等於是在,「億劫供五塵之因」。

億劫供五塵之因
暫時聞一乘之法
故慶得菩提
欣獲大利

這長時間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我們全都是接觸到佛法,全都聽到真的道理,我們大家就是依照這個法,這樣在身體力行,所以「億劫供五塵之因」,在這五塵境裡,我們來做成佛之因,那個種子,能夠暫時聽到佛法,我們就能發心。這我們自己要很慶幸,這讓我們,一點,我們就能醒悟,能行在菩提道上,不就是得到大利嗎?

所以說,我們若能這樣,「若得須臾聞,則應自欣慶,我今獲大利」。我們同樣五根、五塵,五根緣在外面的境界,我們從五根看外面的境界,我們向好的來發心,將那五塵,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,種種好的物質,我們來做供養。看看那包米是最好的物質,由菩薩這樣搬到最苦難人的地方去,這是對他們來說,那些人他們也是未來會成佛,現在的菩薩,供未來成佛的苦難眾生,這也是在做供養。所以,學佛我們要用這樣的心態,好好去體會佛經中深奧的道理,那當然就要時時多用心!

返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