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mmunity:
Branch:
《法華經‧安樂行品》中,佛陀指出在濁惡世間弘揚大乘法,可能會遇到許多攻擊與毀謗,必須堪得忍耐,也要防患未然,親近善友,遠離諸惡邪見。
近善知識 正信引導
《三藏法數》:「為修菩薩行,當遠離諸惡邪見,親近善友知識。如經所云:若有能說信、戒、多聞、布施、智慧,令人受行,即須親近恭敬供養,是名親近善知識。」晨語時,上人說明,能持經、說法,引導大眾深信、持戒、多聞、布施、智慧,並起身力行者,即是「善友知識」。
「『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』。要多親近、學習能增進修行的善知識,彼此尊重及讚歎,也是一種供養。若是邪知邪見、惡念深重者,自己沒有能力度化,就要避離。守好道心,才能安穩力行菩薩道。」
去年厄瓜多震災,慈濟人前往帶動「以工代賑」,恢復了街道整潔,也鼓舞了沮喪的受災居民。上人表示,慈濟人付出無求,運用智慧提升居民的精神力量,讓大家振作起來;雖然救災過程很辛苦,但人人甘願歡喜。
「善友相互啟發,能凝聚、發揮身心力量。人與人之間彼此帶動,合成無私大愛,能使社會祥和,人間和平無災。」
慈濟人在世界各地賑災,發現當地信仰中心毀損而無力修復、重建,也會主動援助。上人表示,人心需要正信宗教引導方向,協助教堂早日建設完成,讓神職人員安心修行,當地民眾也得到正向的指引。「有正確的方向,才能將人心導向和平,調和人間。」
上人表示,各宗教都需要發心立願的年輕人投入,才能延續宗教慧命。然而人才培育亦不易,必須誠心發願度眾生、正心斷煩惱,才能專心向道,深心信受佛法,踏實力行不偏,達到佛的境界。
眾生本有無量法,只因煩惱無明而迷失,上人指出,成佛其實不困難,凡夫也能藉修行而解脫、覺悟。「宗教修行者要現出修行形象,確實身體力行,才能發揮宗教的力量,讓人人接受指引、得到精神的資糧。」
付出無求 利他為先
2日,與致力推廣素食及淨斯食糧的陳力壽師兄談話,上人談到,香積飯是應國際賑災而研發,災區常有缺水、缺電等情況,透過乾燥處理的米飯及配菜,可以常溫貯放,簡便沖泡即可食用,適合發放予貧苦家庭、受災地區。
上人表示,賑災糧食的規畫研發,除了常住師父用心努力,也很需要在家居士的經驗投入;期待香積飯不只用於賑災,也能推廣到一般家庭,讓大家減少外食,多與家人凝聚情感。
靜思精舍修行者自力更生,也傳承佛陀度眾生的心願,利益眾生,付出無所求還說感恩,不執相、不執著。上人指出,此時此世弘傳佛法,應該走入人群、接近人間。
「修除無明煩惱與習氣,才能進一步了生脫死。要在人群中自我磨練,從中發現自己的缺點,改善習氣;為眾生付出,不受眾生的無明煩惱影響,就是修行的功夫。」
理解法脈 增強使命
與上海、長春慈濟幹部座談,上人期勉加強志工的使命感。「培訓委員、慈誠,就是培養人間菩薩,要讓菩提種子在人人心中落地生根、萌芽茁壯,走入人間發揮良能。」
上人回憶早年兩岸關係緊張,邱玉芬師姊從臺灣到中國大陸經商,也就地開拓慈濟志業,用心耕耘,一路克服種種困難而走到今天,在上海、蘇州接引許多有緣人。
長春第一顆慈濟種子杜伯陽師兄即是在蘇州認識慈濟,每月兩次不辭路遠到上海參與志工培訓,將慈濟精神與慈善方法帶回長春,帶動出一群精進志工。上人讚歎長春志工道心堅固,克服語言隔閡,天天早起「薰法香」,即使寒冬大雪也堅持精進。
娑婆世界濁氣濃重,上人教大家要在人群中見眾生相,從而探索人間道理、應證佛法而成長慧命。「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;在人群中才能看清煩惱的成因,幫助別人解決困難,也自我警惕、覺察煩惱習氣,撥除無明迷惘。在人群中磨練,煩惱障礙也是成就道業的力量。」
慈濟人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,上人說,這就是訓練自己放下執著,直到「三輪體空」的境界。行菩薩道、傳大乘法不易,必須發大心、堅定道心,走入人群,利他為先,這就是靜思法脈、慈濟宗門的宗旨。
「用實際作為與誠懇的態度造福人間,展現『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』的佛教精神,佛法生活化、菩薩人間化,才能讓大眾聞法受益。」
上人表示,慈濟人秉持大乘佛法精神,在人間救苦救難,是福慧雙修。「精進聞法,傳承靜思法脈的精神良能,是修慧;付出無所求,發揮慈濟宗門的志業功能,是修福。法入心,才能鋪展人間菩薩道,腳踏實地,福慧雙修。」
【靜思小語】親近善友,互護道心,凝聚善力,安穩行道。
上人開示於4月1~2日《農三月‧初五至初六》
※本文摘自:《慈濟》月刊606期《證嚴上人.衲履足跡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