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思晨語:【05月24日】聞法結緣 常與師俱

Community:
Branch:

『佛滅度依何住?依何法修?依循諸因緣住,常與師俱。塵劫,十六沙彌各昇法座,隨所聞法結緣,生世隨佛。』
 
這麼長的時間,我們前面已說過,應該看了就知道。大通智勝佛,這麼長久的時間修行,長久的時間說法,自然就有很多聽法的人。聽法、受法、傳法,這是需要時間,時間能夠成就一切。所以前面的經文,『一一沙彌等,所度諸眾生,有六百萬億,恆河沙等眾。』十六沙彌在那個會場隨佛聞法,時間也很長,法一一入心,請佛轉大法輪,佛應請說一真實法,就是《妙法蓮華經》,講完了入靜室,時間很長久。
 
十六沙彌自發心願,再為同修、同聞法者重複說《法華經》。與十六位沙彌有緣的,就隨著各個沙彌去聽他們覆講《法華經》。就如我們現在,帶開分組來讀書會,聽經之後的心得,再聽、再讀一次,大家再覆講一下;覆講、覆聽,這就是聞法、說法、傳法,這是大通智勝佛住世時。
 
大通智勝佛總也有滅度的時間,所以『佛滅度依何住?依何法修?』大通智勝佛滅度之後,大家要依何而住呢?
 
『依循諸因緣住』。即使時間很長的未來世,佛法還是隨著社會人間的時間、因緣,永遠在人間,不離世間法;再長的時間,佛法都是同樣在人間,隨著人間社會變遷的因緣而住,這是一定的。
 
但是,生生世世都有人、事、物的緣。人,隨著人的因緣,隨著社會人間、時間、空間的事相因緣,與師就是有緣。十六沙彌所帶領、教化的這些人,不論時間有多長、空間有多廣,總是一直常隨著師。教的是師,受的是徒,師徒之間累生累世,時間、空間,人與人之間,因緣事物全都有因緣,『常與師俱生』。
 
所以,『塵劫,十六沙彌各昇法座』。因為塵點劫以前,大通智勝佛入靜室,十六沙彌昇法座那個時候的因緣,師徒結來這樣的因緣,生生世世,各人有各人的因緣。根機深的,法就攝受,同樣助興佛法,因緣再會合;根機淺的,流浪六道輪迴,一有因緣,又能接受到這個緣來聽法,慢慢地成熟他的機緣。
 
所以常常說,修行是靠自己,要堅固深心的信,自己要真的受法,接受法的教育。若能這樣,這個根機會很成熟,生生世世都與師俱,就是與十六沙彌再化度的緣,有六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數,這麼多有緣人,應該能再接近、再接近,生生世世愈是接近,法愈是能夠微細入心,根機愈大,一聞即解。我們要如何來修,這就是修行。
 
『隨所聞法結緣生世隨佛』。這樣很了解了。所以,因緣各不相同。看到我們現代也有很不可思議的孩子,年紀很小,就有很好的因緣,根機很深,而且有這個因緣接觸到社會時代的種種,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,這麼小的孩子,對人情世故是那麼的透徹。
 
在英國,一篇很轟動的新聞報導,英國一位五歲的孩子,竟然說看到敘利亞難民的孩子,啟發了他的慈悲心。聖誕節快要到了,很多英國孩童都有他的心願,期待能得到什麼樣的禮物,最期待的是聖誕老公公能送他心所想要的東西。
 
但是這位五歲的孩子,叫做芬雷.尼曼(FinlayNiemand),他竟然寫了一封信給聖誕老公公,要求聖誕節想要的東西。他說出他的心願,希望要一部滑板車,希望這部滑板車能轉送給一無所有的敘利亞小朋友,希望聖誕老公公能將所有的聖誕禮物,轉送給那些敘利亞的孩子,這就是他最大的願望。
 
母親看到,覺得不太相信,五歲的兒子怎麼會有這樣的心願呢?怎麼會寫這樣的信呢?問她的兒子:『這封信真的是你寫的嗎?』要他將信的內容說一次給她聽,因為母親在媒體看到兒子的這封信,要他再唸一次。兒子就將這個要送給敘利亞孩子禮物的心願,再說一次。
 
他覺得那些敘利亞難民小朋友真的是很可憐,他決定,不只是他所期待的這一部滑板車要送給敘利亞難民的小朋友,也將自己所有的禮物,所有的玩具,都送給這些孩子。他說:『這些孩子很可憐。』
 
記者就來採訪這孩子的家庭,問他的父母:『這真的是孩子自發的心願嗎?』母親就說:『我自己也很驚訝,為什麼孩子會寫這樣的信?但是,這封信真的是兒子的筆跡,真的是從他內心思想表達出來,所寫的信。』怎麼問他,都是一樣,對敘利亞難民的這些孩子流浪、居無定處,受到這麼多的苦難,而心不忍。
 
記者就問父母:『如果這樣,這孩子你到底是怎麼教的,他怎麼會知道敘利亞的難民,這個天下國際的大議題,這個孩子怎麼會知道?』母親就說:『他跟姊姊,同樣隨著父母……』因為這孩子還有一個姊姊,她說:『兩個都會跟著大人看新聞,新聞若在報導,他都會停在敘利亞難民孩子的問題上,就會一直追問這些小朋友為什麼會這樣;一直追問,他的注意力就是在這些難民小朋友身上。』
 
記者問這個孩子,他就說:『我們學校的老師也都一直在說,敘利亞很多難民流離失所,很可憐。』雖然不知道什麼叫做難民,但是知道孩子很可憐,所以他希望能夠將所擁有的東西跟這些可憐的孩子分享。希望那些孩子能跟他一樣,有一個很安定的地方,有一個很安定的家庭,擁有一個跟他一樣的玩具,這是他的心願。
 
所以,孩子的影響,給父母啟發很大,父母不但按照孩子的要求,送這部滑板車,又滿孩子的心願,將所有的玩具全都捐出去。甚至父母也捐錢,透過行動援助的機構去幫助敘利亞的人。
 
這個報導一出來,就已經不斷地一直傳,震撼人心。大家都在傳,五歲的孩子能有這麼大的愛心,也了解國際難民這麼大的議題。五歲的孩子,懂得珍惜,懂得愛,懂得為那些人同情,為什麼大人這麼的冷漠呢?大家應該要共同發揮愛心,來關懷這種難民的大議題,如何點點的愛心匯集來幫助。所以呼籲國家、國際天下間,人人發動愛心收容難民,讓他們如英國的孩子很幸福,有安定的國家。
 
這只是一個五歲的孩子,就能啟動這麼多人的愛心。想想看,人心總是要有人來啟發,五歲的孩子,這麼的單純,童子心,平時都覺得:五歲的孩子這麼幼稚,童言童語,這是一時的同情心,沒有將他當作什麼。但是在英國,大家將這個孩子的見解,當作是一個很大的教育,而且是震撼的教育,大家都能啟發這念愛心。
 
這就是因緣啊!想想看,五歲的孩子對這種國家的大問題,他輕輕地撥動一下,就有這麼多人響應,能夠利益多少人!而且這件善事,說不定對難民也是最大的一股力量。所以因緣,因緣來自於久遠劫,這種『隨所聞法結緣』生生世世,說不定這個孩子是什麼樣的因緣,在塵點劫以前聽聞佛法,累生累世都在行菩薩道,都在啟發人心。
 
類似這樣的孩子,我們現在也發現到很多。就如昨天說過的,也是有一大群我們臺南慈濟中小學的孩子,老師用心,啟發幼小的孩子,讓大家能夠知足,見苦知福,知道自己所擁有的很多。若是欠缺、殘缺的人,他們要如何生活,就用種種方法教育。
 
昨天很湊巧,是臺南慈濟小學的畢業生回來花蓮精舍尋根。有四位代表,送他們全校各班的畢業紀念冊,還有他們的心得,要跟師公說悄悄話。他們的信都在紀念冊中,一班一班,一個個小朋友,也有他們的相片、他們的文章,表達他們的感恩,感恩有這樣的學校、老師,感恩懿德爸爸媽媽對他們的照顧。很懂事。
 
每個孩子的形象,女孩子綁著辮子,穿得整整齊齊,看起來很討人喜歡。一個男生就唸出他的心得,代替他的班級送心得。我就說:『來,你唸你的心得。』他唸得真的很感動人,字寫得很漂亮。我就問:『你的字練得這麼漂亮。』他說是用左手寫字,我說:『你現在如果是一年級,正好今天師公﹃早課晨語﹄在說,低年級的學生,老師要他們用左手寫字,那就難不倒你哦!(編按:靜思語的體驗課程)』
 
他就說:『用右手,我也會寫。』我說:『如果這樣,你一個人兩隻手,就能夠同時寫兩篇文章。』他說:『我右手寫的字比較醜。』這就是孩子,他們的童子心,那麼的清淨。有心的教育,有心的接受,真的是令人覺得人人本具佛性,都有這片清淨無染的真如本性。這是年紀小的孩子,他們有他們的愛心去付出。
 
所以我們就知道,佛法與世間法一樣,世間法要如何啟動人的愛心,發揮生命的良能,就是要從幼教、小學開始,所教的這樣一連貫,目標就是利益眾生。
 
佛法不就是這樣嗎?從小機小根、中根中機、大根大機,隨根機教育過來。當然,我們若能夠用功,人生的成就就會很大,不只是自己成就,還能夠成就無量數的人。
 
所以,『塵劫,十六沙彌各昇法座,隨所聞法結緣,生世隨佛』。與十六沙彌結過緣,聽他的法,生生世世我們都是這樣跟著走。但是要看我們的根機是深、是淺?深的,會跟得比較緊;淺的,會流浪得比較遠。再接觸到時,對法會較用心,或者還是結緣的隨喜?這要看大家各人的因緣。
 
『佛滅度依何住?依何法修?』這就要看我們大家的因緣。所以,希望人人要把握善的因緣。我們生在現代這個社會,就要把握於現代社會,人間苦難偏多,大乾坤的不調和,小乾坤的人心作亂,這正是我們修行最需要的時刻,所以我們要用心把握。
 
前面的經文,『彼佛說經已,靜室入禪定,一心一處坐,八萬四千劫。是諸沙彌等,知佛禪未出,為無量億眾,說佛無上慧』
 
我們已經都了解,大通智勝佛講經之後,入靜室,十六沙彌開始承擔這個責任,把握時間來助佛教化眾生。
 
『各各坐法座,說是大乘經,於佛宴寂後,宣揚助法化。一一沙彌等,所度諸眾生,有六百萬億,恆河沙等眾』。
 
⊙『各各坐法座,說是大乘經,於佛宴寂後,宣揚助法化。一一沙彌等,所度諸眾生,有六百萬億,恆河沙等眾』。《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》
 
可見十六沙彌『各各坐法座,說是大乘經』。這些結緣眾就是各各隨著十六沙彌的因緣,在無窮盡的空間、人間,各各隨緣教化的眾生。
 
接下來,這段經文,『彼佛滅度後,是諸聞法者,在在諸佛土,常與師俱生。是十六沙彌,具足行佛道,今現在十方,各得成正覺』
 
因緣已經這麼久了,現在還是隨著十六沙彌,同時就是師徒的緣生生世世。彼佛在世時,那就是『宣揚妙道,一實乘法』。
 
⊙彼佛滅度後,是諸聞法者:佛在世時,宣揚妙道,一實乘法。彼大通佛滅度之後,是諸沙彌及諸聞法之者。
 
大通智勝佛住世時,就是宣說一實乘法,這是諸佛的心懷。大通智勝佛滅度之後呢?『是諸沙彌及諸聞法之者』,這些聽法的人,與十六沙彌就是『在在諸佛土,常與師俱生』。
 
⊙在在諸佛土,常與師俱生:以因緣宿願力,在在諸佛土,常與法師共住一處。從古麈劫至今,此中間,更相值遇,常從隨其本師教化。
 
各人所跟的這十六沙彌,『以因緣宿願力』,從塵點劫前,十六沙彌那時候的因緣,『宿願』就是過去那麼長久的因緣,這個力量就是世世相隨。『在在諸佛土』,在諸佛的國土,就是世世相隨,還是『常與法師共住一處』。所說的諸佛,是在那麼長久的時間,這些聽法的人跟著十六沙彌,同樣在修行;十六沙彌在哪一尊佛的座下修行,他們也隨著十六沙彌在哪一尊佛的時代修行。
 
十六沙彌,不只是在大通智勝佛時代而已,是塵點劫以來不斷修行,不斷能得遇佛,與同佛世,哪一尊佛出世,他也有因緣能在每一尊佛出世時修行。這些人同樣就跟著他,都在這些佛的修行道場裡面,『常與法師共住一處』。
 
這就是因緣,長久的因緣,『從古塵劫至今』。古,那就是很長的時間,塵點劫前那個十六王子的時代,一直到現在,此中間,還是『更相值遇』。雖然各人有各人的因緣,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父母、所生的地方,但是有了這個因緣在,『更相值遇』,不論生到哪一個國家,有因緣還是同樣會回來。
 
就如前天,美國慈濟人回來,從巴黎帶回來消息,氣候變遷會議討論要如何將地球的溫度降低下來。帶回來這樣的訊息,一百九十多個國家共知,還未達到共識,可惜沒有共行。這些在美國的慈濟人,又遇到其他國家的慈濟人,也有認識慈濟的,同樣在那麼遠的巴黎,也有很多慈濟人共同在那個地方會面,在那個地方共知、共識、共行。慈濟人,共同一個方向,希望能夠如何讓大家了解,用方法淨化人心,減低欲念,來幫助地球降溫。
 
看,這都是不同的國家,能互相『更相值遇』。同一法,在慈濟宗門裡面,這個法不只是共知,共識,還有共行。所以這是『常從隨其本師教化』,我們大家共同接受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化,相信你與我,我們與釋迦牟尼佛來來回回,這個因緣很殊勝。佛法,我們聽來很歡喜,其他的人說不定不歡喜,不只是不歡喜,還是會排斥。這是在所難免,不是沒有,還是有。總而言之,這都是因緣。
 
釋迦牟尼佛,是三界導師,四生慈父,我們與釋迦牟尼佛常常從隨其生。從本師教化、引導我們,所以我們對佛法能接受,能共知、共識、共行,為天下眾生去付出,這就是因緣。
 
所以,『是十六沙彌,具足行佛道』。
 
⊙是十六沙彌,具足行佛道:是諸沙彌,具足修行諸佛之道,直至今緣具成佛。
 
『是諸沙彌,具足修行諸佛之道』。這些十六沙彌已經修行,修行諸佛之道。跟隨十六沙彌的人,不只是在大通智勝佛的時代,同樣也在諸佛的道場中聽法、受法。因為佛佛道同,所以十六沙彌在修行,是修行諸佛的道法。這些十六沙彌是這樣,追隨十六沙彌的人也是這樣,所以一直到現在。
 
『直至今緣具成佛』。釋迦牟尼佛在人間的時間,是我們這個地球上的二千五百多年前。二千五百多年前,在人間感覺很長,在忉利天才二十多天而已。所以時間就是這樣,在地球,我們覺得時間長,其實在佛的世界,時間是很短的。又有十六王子,現在在十方世界,在各個不同的太陽系,都已經成佛了。這就是諸佛成佛各有因緣,在人間化度眾生,就是這樣的因緣,與他有緣的,他就有辦法教化。
 
所以,『於今現在十方世界』,在這個十方世界,不同的太陽系裡,『各各得成無上正覺』。
 
⊙今現在十方,各得成正覺:於今現在十方世界,各各得成無上正覺。此一頌,頌結師之今古。過去是沙彌,今皆成佛。
 
於今現在十方,就是已經全都在十方世界各各成佛了。
 
『此一頌,頌結師之今古』。這段偈文表示,十六沙彌過去在大通智勝佛的時代,一直到現在,那念心和行,知、識、行,就是生生世世不斷這樣修行,真正的深心信解;深信,信根很長,根機很深。所以,生生世世都能領導有緣人的人修行。
 
所以,『爾時聞法者,各在諸佛所,其有住聲聞,漸教以佛道』。
 
⊙『爾時聞法者,各在諸佛所,其有住聲聞,漸教以佛道』。《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》
 
『爾時聞法者』,就是在沙彌座下聽法的人。『各在諸佛所』,現在這些沙彌在十方世界成佛,這些聞法的人也隨著沙彌成佛在十方,同樣也是在那個地方,這就是因緣,常常相隨著。
 
⊙爾時聞法者,各在諸佛所:會弟子之今古。爾覆講時,聞妙法者,各在其師成佛之處。
 
『爾覆講時』,就是覆講的那時候,『聞妙法者,各在其師成佛之處』。
 
就是這樣慢慢地,一直生生世世隨師受教,隨師教育。老師生在哪一世,接受那個世間的佛的教授,同樣再回過頭來,也是以身作則,同修者也能夠再次受教。就如十六沙彌,大通智勝佛入靜室,他們把握時間再向大家說法,這是重複的教育。所以,根機大的人向根機淺的人再覆教,讓他更了解。
 
所以,『其有住聲聞,漸教以佛道』。
 
⊙其有住聲聞,漸教以佛道:其有力弱,在聲聞者,漸漸開誘,教以佛道。
 
釋迦佛的座下也是有聲聞、緣覺,所以他也要很用心。『其有力弱』,根力很弱,現在聽,現在受,但是境界再來,這念心就退失了;或者是小根機,聽了,就是自己利益自己,為自己解脫而修行,雖然道心堅定,但是為自己。也有的人聽了,開始是精進,漸漸就退轉,這是根力弱的人。
 
『漸漸開誘,教以佛道』。但是佛絕對都不放棄,退失道心的,也要將他拉回來。小根小器的人,佛也要再鼓勵他發大心、立大願,漸漸開導誘引,教以佛道。讓他漸漸能夠與佛一樣,入佛道的境界。要到佛道,當然要行菩薩道。
 
弟子過去聽聞《法華經》,這已經就是結了大因緣。
 
⊙弟子們過去聞說法華,本結大緣;但亦有弟子中聞法,退大為小,今在諸佛所,住於聲聞地。
 
塵點劫前,大通智勝佛講說《法華經》,大家也都聽過了。十六沙彌再覆講的也是《法華經》,他們也是都聽過,這是根本結緣,所結的就是大緣,都是在《法華經》,成佛之道。
 
但是在弟子中聞法,(亦有)退大為小。進進退退,有時候精進,有時候就是退。這就是所以這麼長久還在凡夫地,這麼長久還是在小乘法,過去本來具大乘法,但就是進進退退。我們眾生本具真如本性,就是欲念,一念起,無明生,就生生世世覆蓋本性。
 
『今在諸佛所,住於聲聞地』。這些弟子現在還在十方諸佛的座下,還是在聲聞地。現在,釋迦佛也是有這麼多聽法人在聲聞、緣覺中。就如我們大家在聽法,從開始了解,聽法聽得很歡喜,我們都知道,都了解。每次若聽到大家說:『我們有在薰法香,我們很歡喜。』『歡喜,怎麼樣,做得到嗎?』『師父,給我們時間啦,我們會慢慢來。』慢慢來,若是萬一境界現前,會退大還小嗎?這就不知道了。心是不是會起起落落呢?請問在座聽經的人,大家是不是也有這樣起起落落呢?
 
常常說人間生命苦短,我們要好好把握人間,不論如何,學佛,到底什麼時候我們才能成佛?不知。但是,我們現在了解,趕緊走入菩薩道,『菩薩道』這個名稱,就是告訴我們要利益人群。我們的生命現在能夠利益人群,就是生命價值的提升,這分價值能夠去利益人。
 
就如那位五歲的孩子,他的觀念知道在國際間有這麼多苦難的小朋友,哪怕是小小的一分力量,他捨棄了他心愛、想要得到的東西,一年才能有一次向聖誕老公公要求他最心愛的願。但是他願意付出,將他最心愛的心願送給最可憐、一無所有的孩子。不只是現在最心愛的,過去很愛的玩具,他也願意通通都捐出去。
 
五歲孩子,是幼稚園學童,竟然也會寫信,感動了全國的人,媒體一報導出去,可以感動這麼多人。這是五歲而已,他的生命真的是震動人心。這生命有價值嗎?很有價值。這就是人生很亮麗,真的是亮麗、發光的生命。
 
所以,佛光從哪裡來?能夠震動、照耀,影響到這麼多梵天王隨著這道光來追求法。小的,說五歲;大的,說到大通智勝佛,說到釋迦牟尼佛與眾生、弟子的關係。想一想,我們不是做不到,大小的道理會合起來是一樣的。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!

返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