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mmunity:
Branch:
『法度入心機熟,萬法所依因緣;周遍法界萬化,無始因地法身; 事相顯理易解,理事融會一體。』
法要度入心,我們的心才能時時複習。 將心與外面的境界不斷來磨合,外面形形色色的境界,不論是人, 或者是一切所看的大小事物,無不都是要用我們的心去了解, 與佛法的道理融會貫通。事、物、理本來就是需要融會貫通, 這樣才會道理清楚。若是法歸法,事歸事,物歸物, 我們做事常常都會沒道理,會行不通,看到事, 若沒有體會人的心理,這樣物物都是障礙。 我們必定要將法度入我們的心,我們的心映外面的景, 去體會外面一切的境。
我們的心性要成熟,不要都是這樣的無知、幼稚,一定要成熟, 才真正有辦法對法認清楚,才能夠在法中起精進心。所以,『 法度入心機熟』。昨天不是說過嗎?滅度,滅盡一切煩惱, 將法度入心來,自度度人,這叫做滅度。假使法不入心, 我們要如何度人呢?法要入心,一定要先將煩惱去除, 自我的雜念若不去除,法無法度入心。
為什麼煩惱無法去除呢?就是心性根機不熟, 我們自己的內心還很幼稚,像小孩子一樣,『 我就是想要這樣就是這樣,我就是不要聽話嘛!』 這跟幼稚的孩子不是一樣嗎?明明知道,唯有法能對治我們的心, 開啟我們的心門,看透天下的景觀,了解萬事物的道理, 唯有法入心來,才能心開闊,『心包太虛』。 偏偏我們對自己就是關起這扇門,或者是兩邊的門都關起來, 就如貧窮子,只是在門外的門縫窺看裡面的富有,『這麼富有, 這個地方不是我停留的地方。』就又跑掉了。
兒子他不認得父親,父親為了要找兒子, 心心念念掛念著兒子的形影,所以,看到兒子的形影, 一下子就認出來了,但是這個兒子就是這麼幼稚, 還是甘願在外面流浪。這段故事我們很熟了, 因為那段時間一直在說『窮子喻』。但是,故事是記得了, 道理有沒有深入?我們對道理若有深入,根機就能夠很成熟。
這是佛陀的慈悲,在經典中用這故事來開導我們, 然後再說道理給我們聽。但是,故事是聽進去了,道理呢? 好像離我們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,貧窮子還是貧窮子, 沒有體會到道理,無法將法度入心來,這樣的根機還是未成熟。 我們要等到什麼時候,根機才能夠很成熟呢?
『萬法所依因緣』。世間一切種種萬物事理,所依靠的就是因緣。 因緣在人與人之間、人與事物之間,人與煩惱、無明、智慧當中, 到底我們還是在無明中,或是已開啟智慧沒有? 這都是要看我們所依的因緣,到底對法成熟了沒有? 當中是不是有人事物困擾我們的心?這是我們要常常反觀自照, 所以叫做擦拭心鏡。 我們這面大圓鏡是不是又受無明的塵埃再覆蓋了? 或者是受到水蒸氣模糊了鏡面?我們要常常勤擦拭,一定要很用心。
因緣與萬法的關係,就是萬法所依靠的是因緣,要不然法要入心, 根機若一直不成熟,就會進進退退。萬事物介在我們的心與法當中, 有時候遇到法,觸發了法入心, 有時候外面的惡因惡緣又將我們隔開了,永遠根機就不能成熟, 所以我們要很用心。『萬法所依因緣』,要把握因緣,要不然, 時間是分秒過去,在說法時,時間也是一直流逝過去,我們了解了, 但是,一不小心,因緣再來阻礙了,又再退失這個因緣, 我們要很小心。
因緣是『周遍法界萬化』。其實我們若是好好將法度入心來, 使我們的根機成熟,不受外面的境界困擾, 我們要將一切的煩惱滅除,再也不要被無明覆蓋,法在我們的周圍, 乘著好因緣,好好地把握,法若真正入心,我們才能體會了解。
『周遍法界萬化,無始因地法身』。法入心來,心就無掛礙了, 我們就能通徹佛法的道理,周遍法界;法界雖然是萬化, 我們能隨境會法,若能這樣,粒粒種子都是善種子。法界就是這樣, 天地之間,人、事、物,無不都是歸納在這道理之中。 我們與外面接觸,讓我們的心起心動念,讓我們的身體行動, 去造作,完成之後,這顆種子還是歸入在我們的因地裡。
看看天下有多少苦難人,難民流落他鄉異國,這是為什麼? 這也就是他的種子因緣在變化,他一生中的因緣,依止的國家, 他的依報在那個國家,隨著那個國家環境變化, 造成了這麼多人的共業。日日所看的都是淚眼對著淚眼, 天涯流落他鄉的難民,苦啊!由不得自己啊!這就是法界的變化, 這是依個人的因緣造化,無奈的事情真的很多。
我們既看到這麼多造化的無奈,現在我們了解知道萬法幻化, 或是周遍法界萬化。很多很多的人事物, 從過去的過去所造作的因地, 這個種子以什麼樣的方式讓我們產生變化, 讓我們的種子在任何一個地方,依著因緣種子,所得的依正二報, 無不都是歸納於道理,法身就是道理。我們若能法入心, 粒粒的種子都是清淨,不受外面影響,粒粒都歸納在我們的八識, 在八識中淨化之後,回歸到九識。第九識,在我們的真如本性裡, 這就是真法身。
同樣是道理,善的道理、惡的道理,善惡要歸納到哪裡去?從眼、 耳、鼻、舌、身所接觸造作的一切,就是六識去歸納,六識去指導, 完成的種子就藏到第八識。第六識看到、體會到、感受到的, 第七識無明,使你去造作、去考慮之後,偏於無明, 就去造作一切煩惱。
還沒淨化的,就是無明。接觸了佛法,所以我們要思惟修, 要好好思考,六識在外面緣境,是要修行,不是思惟去計謀造作。 看到外面的境界,回歸到第六識,要真正好好思惟, 我們才能體會到法界萬化。若能思惟很清楚,自然就是『 無始因地法身』,這個道理很明朗,沒有糊塗了。若能夠這樣, 這就是我們的方向對準了。
『事相顯理易解』。萬物的事相顯在道理上,我們很了解了,所以『 理事融會一體』,是理、是事,我們就能融會貫通起來。如此, 不論是外面的境界,或者是人、事、物,都無法擾動我們的心。 我們的心很堅定,我們的根機很成熟,萬法所依的因緣法, 我們很了解,了解因緣法是『周遍法界萬化』。看到種種的事物, 聽到種種的聲音,我們很清楚過濾了,這自然的法則就是這樣。
這種無常變化,我們清楚了,自然地,因地法身,無始以來, 大通智勝佛的過去、過去的無始以來的道理,我們都會很清楚, 無事不通。所以說『因地』,『大通』本是我們的心地,『大通』 本來就是我們人人本具真如本性,無事不通, 道理本來就歸納在我們的心,只是我們的無明驅使自己的心動搖, 驅使我們的心性不定。這就是我們的心地對這個法的根機還不成熟。 不成熟,是因為不用功滅煩惱,所以,法無法度入心來, 才會如此的反覆無明,一直圍繞在心裡。所以, 我們必定要好好照顧得住,因地法身。
無始以來我們就有這顆種子,無始以來, 我們的真如本性本來就是清淨的道理,自然『事相顯理易解』, 沒有一項我們解不通的。所以,理事自然就圓融一體。 我們若能夠體會了解,自然就知道日常要做什麼事, 我們在做的這些事情,都是利益人群,不是為自己的觀念在計較, 是為天下人群造福,這是佛陀開給我們的一條菩提大直道, 這是我們要走的路。
所以前面的經文,就這樣說『便集諸菩薩及聲聞眾為說是經, 世間無有二乘而得滅度,唯一佛乘得滅度耳』。
已經因緣成熟了,在場的弟子聽法,現在已經『為說是經』。『 是經』就是《法華經》,《法華經》就是大乘法, 已經將小乘權法已經除開,然後很清楚明白講說大乘經, 讓大家知道,過去是為了引導入門,現在要顯出真實法。 因為佛也知道,此世已到時間的末端了,此法一定要說了。
所以,『世間無有二乘而得滅度』。 沒有其他的法能使我們滅盡一切煩惱;這是一個大乘法, 沒有其他的二乘法能得滅度。真真正正完全滅除之後,法度入心, 度己再度他人,這叫做『滅度』。希望大家記得『滅度』這二字。 所以『唯一佛乘得滅度耳』,只有一佛乘,就是佛心為己心, 立志在菩薩道上,這就是叫做『一佛乘』。
接下來這段經文這樣說,『比丘當知!如來方便,深入眾生之性, 知其志樂小法,深著五欲,為是等故說於涅槃。是人若聞, 則便信受』。
這就是在『法說周』,在<譬喻品>、<信解品>等,已經用事、 用相、用譬喻來說法,現在要為我們『釋先權』,要讓我們知道, 前面就是說『權』。
⊙此法說之釋先權,明昔日權說之所由。 佛為上根之人開示明三乘之權,顯一乘之實。即方便品中所談之法。
『明昔日權說之所由』,要讓我們了解過去是說『權』, 就是因為根機還未成熟,而應眾生根機而說。就如有羊車,有鹿車、 有大白牛車,『來,讓你們大家選。』 小根機的人選擇的是羊車好玩,鹿車可愛。 但是是不是真正有力幫助我們的東西呢?那只是好玩而已。
牛車,我能載自己還能載貨物,不只能載貨物,還能載他人。牛, 強而有力,非常的穩定,牠有耐力,牠有魄力、有耐力, 能載人走很長很遠的路。要走很長很遠的路,若沒有大牛車, 用羊車、鹿車載你一個,到底能將你載多遠呢?只不過是好玩而已。
同樣的道理,過去『阿含』、『方等』、『般若』。『阿含』 是適應我們的根機,引導我們進來。『方等』 是讓我們的心再開闊一些。『般若』是要讓我們了解一切因緣生, 也是一切因緣滅,滅掉一切,空了一切。但是, 佛陀讓我們了解一切皆空,但是趕緊做一個轉折,讓大家知道『空』 中有妙理。『空』中,雖然我們的人生,到頭來也要往生, 身體無法永遠在人間,但是還存著業種, 這個業種是由不得我們自己呢,或者我們這顆業種是淨業的種子, 讓我們在來生來世,與佛法同住,生活在佛法沐流中,再淨化我們, 讓我們的種子能夠更成熟。培養這顆種子,這就是妙有。
雖然,生生世世,要用很長久的時間,看我們如何活在人間, 是用什麼樣的身形再來生?這就是妙有。因為我們所造作的一切法, 是惡法、是善法等等,千差萬別的法,都是由我們一念心去造作。 佛陀已經在種種的經典,『阿含』、『方等』、『般若』 都有這樣譬喻過,但是,我們是不是了解了呢? 這就要看我們大家的根機了,是不是還停滯在小乘,自我的心態? 或者是打開了大心門,能夠自覺覺他?這就要看我們了。
所以說,佛陀盡心力說給我們聽,『明昔日權說之所由』。 過去大家都不懂,根機不成熟,所以就這樣來誘引大家入佛門來, 淺顯的道理讓大家知道。所以『佛為上根之人開示明三乘之權』。 現在在這部大乘經中,是開始要向上根機人說話, 因為中下根機的已經退席了,現在開始要說的是面向上根機的人。
雖然過去還未很清楚,還未發大心,但是要說大法時, 他們還留下來,還是要聽佛所說的『甚深,甚深,無量甚深』 的大法。這些人就是上根器的人,向這些人開示,讓大家更清楚『 三乘法之權』,是『顯一乘之實』。向這些上根機的人, 過去還停滯在小法,但是他的根機已經成熟了,成為上根器了, 所以向他們顯示一乘之法,即︿方便品﹀中所談之法。這是『 法說周』時,用法來譬喻一切的事相,用事相來回歸於法, 所以法中有譬喻,譬喻中有法。
⊙比丘當知:或有比丘聞佛所說,心中生疑,既唯一乘, 何故復說三乘之法,欲顯權教機緣,解除疑惑,故曰:當知。
『比丘當知』。意思就是說,『或有比丘聞佛所說』, 雖然留下來要聽大法,但是『心中生疑』。畢竟還未到達那個境界, 不過就是留下來要聽大乘法,而在聽的過程心中也是會生疑念出來。
所以『既唯一乘』,他們到底在疑惑什麼呢?既然是一乘, 唯有一乘法,『何故復說三乘之法』?佛陀既然說一乘法, 直接說就好了,為什麼還要這樣再轉折呢?何必要說小乘、中乘, 再回歸於大乘,為何不直接說大乘法呢?何必要分為三乘呢?
『欲顯權教機緣,解除疑惑,故曰:當知』。 這就是佛陀擔心眾生這樣的疑問,所以,才顯權教的機緣, 顯出羊車、鹿車,讓大家知道,過去就是因為大家根機很小, 小根機就要施小法讓你們覺得好玩的法,適合你們的根機, 歡喜進來,這就是一種誘引你們進來,了解、看,培養你的根器, 才有辦法接受。
所以,『欲顯權教機緣』。這個權教,小根機的人,就給他小法, 較淺的。孩子小,在幼稚園,老師就要跟孩子說孩子的話; 若是大學研究所,教授就要對學生說很深奧的道理, 這是出世間法不離世間法,那就是同樣要應用世間的法來應度眾生。 因為我們的根機薄弱,不得不說小法,所以要開三乘法。
有的人心會起疑惑,所以解除了疑惑,佛才會再說:『比丘啊, 你們要知道,不要有疑。我為何會從小乘法開始說呢? 因為大家根機還未很成熟,所以才從小乘法漸進到大乘的法, 所以你們要知道。』用心良苦啊!
所以,『如來方便,深入眾生之性』。
⊙如來方便,深入眾生之性:諸佛如來,慈愍悲智方便, 善知一切眾生之性,諸根行業,深入無際。
是因為如來為了度眾生,方便接引大家進來的法門, 開一道門方便讓人能進來。是『諸佛如來,慈愍悲智方便』。 這是佛陀應我們眾生的根機,也是佛陀的慈愍悲智,就是悲智雙運, 施方便,這樣『善知一切眾生之性』。佛陀的慈悲, 才有辦法悲憫眾生,根機這麼劣,他就要用寬大的心來等待, 讓你想清楚再說。
這樣給他小法,慢慢接引過來,這是佛陀『慈愍悲智方便』的法。 所以因為『善知一切眾生之性』,就是眾生的性這麼的頑劣。『 諸根行業』,眾生的根機是利根或是鈍根呢?就要好好觀察。 眾生的行為、習氣,總是要給他時間慢慢深入。所以『深入無際』, 深入了慢慢就能到無際。從小而入而深,一直到擴大, 開闊他的心胸為止。
所以佛陀很有耐心,除了過去無始塵點劫不斷來度化,在成佛之後, 因緣已成熟,但是佛陀還是在等待時機,同樣一等也是四十多年了, 不得不說大法時,所以他要『開三顯一』。 這是佛陀對眾生的慈愍悲智,我們應該要趕緊自我覺醒, 要了解佛陀的心。
⊙知其志樂小法,深著五欲:知其心志,樂於小法。 深心樂著色聲香味觸五欲之境。
所以,『知其志樂小法,深著五欲』。佛陀了解了, 我們眾生明明這麼的執著,佛還是不放棄,明明知道這麼的頑劣,『 知其心志,樂於小法,深心樂著色聲香味觸』在這個五欲境界之中,
這就是眾生。眾生的根機就是這樣,只是想,『聽法,我聽, 但是我對那個欲念,還是無法放棄。要我一下就掃除無明, 又叫我趕快要改過來。唉!讓我慢慢來啦!』這就是眾生的根機, 這種『志樂小法,深著五欲』,這樣的眾生真的是根機很頑劣。
所以,『欲流深著』。
⊙深著五欲:欲流深著,轉於分段生死,何由近於佛道? 故度以小乘涅槃,使先離於煩惱無明,再趨佛智。
這種欲,一直不斷在我們的心裡流轉,外面的欲不斷進來, 心又執著住,這就是無明流。無明流入我們的心,所以『 轉於分段生死』,不斷在分段生死之中。昨天我們也說得很清楚了, 『分段生死』,眾生由不得自己來去。『何由近於佛道?』 這樣要如何入佛道呢?一直在無明流中,無明不去除, 生生世世還是同樣分段生死,什麼時候才能走入菩提大直道呢? 這是令人很擔心的。
所以,『故度以小乘涅槃』。不得不用小法來教他們── 人生的苦難,就是經過這樣這樣『集』來,大家要趕快好好去除, 不要在外面攀緣,要好好將心照顧好。這是小乘,只顧好自己的心。 但是,他只是擔心自己六道輪迴,投入『四生』的生態墜落, 讓他知道有地獄、餓鬼、畜生道,這麼的可怕, 所以大家要趕快提高警覺。若這樣,大家就是獨善其身, 不敢再來人間了。這就是『度以小乘涅槃』,進入小乘, 去除小乘無明。心雖然清淨,但是執著於自度,不願意度他, 所以這只是小乘。
『使先離於煩惱無明,再趨佛智』。先離開煩惱無明, 現在才開始要引導他們入佛的智慧門來,開始再進一層門, 要進來大乘門了。
『為是等故說於涅槃』。
⊙為是等故說於涅槃:為於心著是等小機之故,說應於中根機緣, 入方便涅槃。
現在為這些小根機的人開大法,為他們講此法。所以,『 為於心著是等小機之故,說應於中根機緣,入方便涅槃』。 讓大家能再進一步,不只是自己的生死可怕,其實,還要知道人、 事、物、天地人間等,天地無常變化,國土危脆等等, 天地變化的道理,這叫做『中乘』。
⊙是人若聞,則便信受:是淺根人,若聞說小,既能稱機而能信受。
『是人若聞,則便信受』。既然能信身的生死,就能讓他們更知道、 更能了解天地萬物的無常。所以『是淺根人,若聞說小』, 自然能夠了解,『既能稱機而能信受』,就能讓大家更了解, 人有生死,天地有成住壞空。
⊙佛惟忖以方便智深入眾生之機,故能知眾生樂小之志, 且能說此眾生易信之方便法。
『佛惟忖以方便智深入眾生之機,故能知眾生樂小之志』。 佛是很用心思惟,用這種方便智,去深入眾生的根機, 所以能知道眾生樂小之志,所以,他就先講這麼多容易相信的, 比較淺的法。這是佛的用心。
我們學佛,必定要知道,佛陀是這麼用心,讓我們看看人間就是生、 老、病、死,在生老病死過程中的人生是這麼無常的苦, 這重點都是在人生。這些人生有這麼多的苦,你們看清楚。 自己若糊里糊塗過一輩子,你來生所看到的,會比今生更苦的因緣, 就是這樣造作過來的。你就要好好地修行, 來生才能過一個幸福的生活,來生才能過一個沒有不如意的人生。
這就是先用淺顯的因果觀來教育。若再更深的呢?唉呀! 在人間這麼無常,世間一切,到頭來都是幻化無常。修行啦! 修行才能讓我們斷除了再來世的生死苦。這樣的生生死死, 病痛苦啊!將死的時候很惶恐,來生的方向在哪裡?都不知道。 好好來修行,將這顆種子培養得成熟,去來自如,這是『中乘』。 天地人間,無不都是在無常中,無不都是在成住壞空, 無不都是生老病死。人生很多煩惱,要看清楚! 這就是佛陀對眾生根機有大、小乘法的方便教法。
所以我們應該要清楚,這種事相都是在無常變化中, 清楚了就要好好地將法入心。法若不入心,我們的根機不成熟, 永遠就像幼稚的孩子一樣,這樣來來去去,還是無法體會佛的本懷。 我們要好好地入法清楚,我們要好好地事相顯理, 我們應該要深入了解,自然就是理事圓融,圓會貫通。一定要這樣, 要不然我們一直在糊塗中過日子。要時時多用心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