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思晨語:【02月27日】教誡止惡 出三界獄

Community:
Branch:

『見人間苦多,說慈悲長情;大愍念覆護,如來慈普被;轉法輪度脫,獲永恆輕安。』
 
看了應該瞭解。人間苦難偏多,佛陀大慈憫心,所以來人間為一大事,就是人間苦難事多,慈悲長情向大家講說覺悟之道,覺有情的道理,這是佛陀慈悲施教。
 
人生世間,豈是一生一世而已嗎?不是,是生生世世。生生世世,既然是無間斷,有人是樂,有人是苦,有人是富,有人是貧,富者享受人間樂,貧者受盡世間苦,這到底是什麼因由?
 
佛陀來人間,就是要讓人人能知道如何致富,如何預防貧困。貧富之間,佛陀用心分析、講說,讓大家能瞭解,生命不是一生一世,是長長久久,這種累生世不斷連連接接,要如何能在這人間有情建立一個永恆不間斷的覺悟有情人,那就是教菩薩法,如何來行菩薩法。菩薩法就是在人間造福,在人間有情群中,讓大家起歡喜心,讓大家得利益,這就是有情者,而且是長情,叫做覺有情,是生生世世,不是短暫。
 
在經典裡面有一段故事,那就是佛陀在祇園精舍,一大早天未亮時,大家開始用功,集會要來聽佛說法。忽然間一道光從天而降,來到佛前,原來是一位天女。這位天女來到佛前,恭敬禮拜,禮佛、法、僧之後她就退坐一邊,佛陀開始說法了。
 
在說法當中,這位天女來佛前,再叩頭,再感恩,『瞭解了,我瞭解我為什麼能得到天福,是因為佛陀的教法,讓我能生天。現在來聽佛的說法,我忽然頓悟了,天壽再長也有盡期,我願意皈依成為佛的弟子,希望能夠時時,佛在說法時,我就能在身邊聽法。』佛陀就為她說法,真的體會佛理的究竟。
 
大家覺得很奇怪,這位天女為什麼來佛的面前感恩呢?與佛陀所對答的語言,到底是什麼因緣?大家就趕緊問佛,佛陀就說:這要說到須達長者,有一次,他的心起了一個動念,這個動念就是,只要在我家裡面的人,我都希望他們人人能得到善法,人人能夠身體力行做善事。這個念已起,就開始集合家人、傭人,每天每天他都將從佛所聽的法,再回來向他的家人及所有的傭人講,講他聽佛所講的法。就是『如是我聞』,佛這樣說的法。
 
須達長者覺得所有的人都很歡喜,人人都願意用小小的錢布施,不只是長者有辦法布施,也希望能夠讓人人有機會,滴水也能成甕,這樣來布施,供佛僧。但是這時候,須達長者就起一分心念:我的傭人,大家都願意捐一點點的錢,看大家這麼歡喜要供佛僧。供佛僧,不是我有錢人才能做,原來即使這麼貧困,用他的身體勞苦所賺的工資,也願意付出一點點這樣共集而布施。這念心覺得,既然如此,全城所有的人民都應該有機會供佛。
 
他這念心一起,就開始規畫,七天後,他要讓全城的人人都有機會能來布施,隨喜做功德。將這個意思就傳達給國王,國王聽到了也是很歡喜,國王說:『你有這分心,你願意去呼籲貧困的人,人人願意滴水成河,點滴做布施,很好啊!』所以就擂鼓,通告城中的人人,都能在七天後,須達長者要讓大家有供佛僧的機會。大家也是很歡喜。
 
七天後,其中有一位婦女,其實她很貧困,一點點錢都沒有,不過,她才在不多久之前,辛辛苦苦累積一點錢,剛好去買了一塊布,就是披身的布料,是舊的,人家用過的,便宜的布料,心想寒冷的時候能遮蔽身體來取暖。她只有這件東西能夠拿來獻給須達長者。她這樣告訴他:『長者,這塊布有沒有用呢?是不是能算是我很虔誠?盡所有的一切,就是只有這件東西,我願意布施。』長者看了歡喜,親手把它收下來。『很不容易啊!這麼貧困,累積這麼久,才能得到少數的錢買這塊舊布料,但是你也願意付出,我很感動,所以獻給佛僧,應該是佛最歡喜的。』他就這樣把它收下來了。
 
不過,他已經知道這位婦女是這麼貧困,他不忍心,所以他就長久的時間布施給她,長久有布可以遮身,有米糧可吃,讓她過一生。這位婦女自從布施之後,每天都很歡喜,須達長者都會傳達佛的善法給她,所以她就發心立願:『將來我若能有來生來世,唯有一個心願,能夠聽聞佛法。』就這樣,身體虛弱,往生了。往生之後,因為她這分盡心造福,清淨福,所以乘著這個福,生在天堂,也滿了她的心願,從天而降來聽佛說法。
 
佛陀為比丘眾解開這個疑問,因為比丘眾覺得,怎麼有這樣的天女忽然間從天而降?佛陀就說出了過去,應該是十幾年前,那時候的須達長者所付出,要解除人人的貧苦,要讓人人都能聞佛法,能夠解脫苦難,這是須達的心願。這位婦女,她也因為須達長者的這個心願,她也從旁得到這樣的利益。
 
看到這段經文,也是很歡喜。看看我們現在,不論是在什麼樣貧困的國家,慈濟人已經用『竹筒歲月』,同樣的,哪個地方有災難,哪個地方,他們去救濟,同時將『竹筒歲月』這個故事去引導人人。我們要布施給他,以道理說給他們聽,知道布施的源頭是來自於五毛錢的故事。
 
所以,很多地方、很多人就是來領救濟品時,將硬幣,不論是一角、五角、一元,他們就投竹筒來回饋。這也就是讓他們有造福的機會,點滴回歸。
 
看看尼泊爾回來的慈濟人,他們帶著尼泊爾的竹筒,大家捐的錢,就是硬幣,帶回來了。那個硬幣上的圖案就是牛在拖車。那個畫面與我們當初精舍生活的開頭,向人借牛來犁田的畫面非常相似。
 
所以,看到這個故事,須達長者聚集貧困的人來布施,與現在慈濟人在任何一個國家付出,付出的同時,將慈濟的起頭『五毛錢』的故事,說給大家聽,大家也是同樣有存硬幣。
 
(2014年)歲末祝福,莫三比克志工拿回來的錢,也是用五毛錢,他們所投進竹筒的錢都收回來臺灣,總共一千多元。我就說:『我們把它買下來,做成福慧紅包,再送回給莫三比克做歲末祝福。』
 
他們拿回來的錢,再回歸給他們。他們也是捐出來,只是精舍買下來。與這位須達長者相同,那位貧困的婦女捐這塊布,卻是須達長者再長期去幫助她的糧食,讓她每天不會挨餓,讓她的身體不會受風寒。慈濟人在全球布施,在推動『竹筒歲月』,與這個故事很類似。
 
道理就是這樣,過去佛世的時代是這樣的道理,二千多年後,現在我們人間在幫助,富有的人幫助困難的人,困難的人也能累積,『粒米成籮,滴水成河』,每一滴水入大海,都不會乾涸,大家集合起來就能夠成就大功德事。所以,這是佛陀的道理,來人間說法。我們現在是鼓勵人人行善事,希望人人放長情、擴大愛,『說慈悲長情』。
 
『大愍念覆護,如來慈普被』。這種大慈愍心,普遍讓更多人能夠得到利益。就如須達長者,他覺得,不是只有我能供僧造福,我的家人、傭人,也能造福;看到家人、傭人點滴造福,那麼歡喜,他就又想到城市的人人,應該貧困的人也有機會供佛、聽法。就這樣的方法一直擴大出去。這是供佛僧得的福。而現在我們是期待人人發揮愛心,普遍將愛普被給大眾,困難的人得到幫助,富有的人得到法喜,助人是最快樂、歡喜的事。
 
這就是如來的慈悲,大慈愍心,為天下眾生,保護大家不要去造惡,鼓勵人人來行善,這樣生生世世就能夠得福、造福,造福、得福,所以是如來的慈悲普被。又是將法輾轉輾轉相教,所以叫做轉法輪來度脫苦難的眾生,而且,人人能夠將這分長情大愛,繼續在生生世世,付出最快樂、最輕安自在,『獲永恆輕安』。
 
能夠做好事,是一件很歡喜的事情。這是受佛教化,瞭解道理,生生世世,法流傳,人人依教奉行,這樣法傳下去,這樣來行菩薩道,這就是我們人間應該長長久久。雖然娑婆世界,人生壽命苦短,我們已經盡人生有意義的事,做就對了,我們就心安。自然法則總是人人都有一天會離開,不過,我們每天都是心安理得、輕安自在,就是在付出,行善、付出,每天都是輕安自在。
 
來看前面的經文。上方的梵天王,尸棄大梵所領導,也全都來到大通智勝佛的道場了,所以經文這樣說,『見大通智勝如來處於道場菩提樹下,坐師子座,諸天、龍王、乾闥婆、緊那羅、摩睺羅伽、人非人等恭敬圍繞,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。』
 
已經來到這個地方,看到這個道場,除了諸天,還有龍神八部,還有看到十六王子在請佛轉法輪。這是一個很殊勝的法會,所以他們從天下降了。
 
『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,繞百千匝,即以天華而散佛上。所散之華如須彌山,並以供養佛菩提樹。華供養已,各以宮殿奉上彼佛』。
 
天人看到這麼殊勝的道場,他們也起歡喜心,他們很虔誠恭敬,這樣禮佛、繞佛百千匝,不斷散花。
 
『所散之華如須彌山,並以供養佛菩提樹』。大家所散的花不只是供佛而已,又是供菩提樹。所散之花很多、很多,已經從薄薄的地面,累積到花囤積如山了。天華表示清淨,所以這道場的莊嚴,清淨的天華降落地上。
 
『華供養已,各以宮殿奉上彼佛』。除了散花供養之後,連他們所帶來的宮殿俱,也願意奉上,供養彼佛。彼佛,就是大通智勝佛。這是表達至高無上,虔誠的獻供。
 
接下來經文說,『而作是言:惟見哀愍,饒益我等,所獻宮殿,願垂納處。時諸梵天王即於佛前,一心同聲,以偈頌曰』。
 
獻供之後,還是懇求佛能接受他們所獻供的一切,這就是表達虔誠。這個時候,梵天王等等全部在佛前,『一心同聲』,很多人同一念心、同一個聲音,請佛來接受供養,同時作偈。
 
所以說『惟見』,『惟願見佛』。這些天人離開了梵天,一路經過那麼遠,專程來到佛的道場,就是為了要見佛。知道是佛的一大因緣,要轉大法輪,所以他們從遙遠的地方來,唯一的心願就是見佛。
 
所以『慈愍念我』。我們這樣一心來,就是要見佛,就是一心想要供養,供養的心應該佛陀能夠『知我求法若渴』。我們現在來到這個地方,就像是很口渴的人,只期待有這口水可喝。所以佛陀應該瞭解我們,知道我們所要求的是法。所以『願祈愍』,願祈求佛陀慈悲憫念,來『饒益施法』,布施這個法來利益我們大家。
 
⊙而作是言:惟見哀愍,饒益我等:惟願見佛,慈憫念我,知我求法若渴,願祈愍饒益施法,利益我等。
 
因為,每一位都是因為追求光的源頭,光就是道理的源頭而來,所以他們的虔誠獻宮殿,只是求佛的接受,希望佛陀布施佛法。所以說,『我等所獻隨身宮殿』,我們隨身所帶來的,全都獻給佛。『願佛垂慈』,就是懇求佛陀能夠納受我們的供養,這是我們的虔誠。諸梵天王表達他們的心意,還是『以偈頌曰』,用偈文再次重複,這是梵天王的懇誠,大眾的一心。這麼多人共同一念心,就是虔誠的心,求佛說法這念心。
 
⊙『善哉見諸佛,救世之聖尊,能於三界獄,勉出諸眾生』《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》
 
『善哉』就是表示很歡喜,歡喜能見到諸佛如來。因為梵天壽命長,佛都是出現人間,人間人壽短暫,所以梵天王已經見過很多佛出現人間。雖然很長久才有一尊佛出現人間,對人間來說,時間過得很長久;對天人來說,尤其是梵天,色界最頂上的梵天,時日很長。
 
我們時常說,忉利天的一天是人間的一百年;我們人間一百年是忉利天的一天。所以說來,再上去的天界,不斷不斷高層的天界,愈來他們的時日愈長。所以說,人間過了幾萬年,在天界,尤其是梵天,應該就是很短的時間,所以他們所見到的如來世尊出世,應該也是見過不少。
 
這個地方說『見諸佛』,表示不只見一尊佛。過去都說佛難得見,出現人世很難得。但是在這個地方,諸梵天王來到這裡,所表達的是歡喜見諸佛。諸佛就是表示很多諸佛如來,他們所看到的很多。每一尊佛來到人間,就是為了要救護世間,這就是大聖世尊,世間人人所尊重的大聖者。這就是梵天王將要讚歎他們來到人間,看到大通智勝佛坐道場,將要轉法輪的那分歡喜的心。不只是看到大通智勝佛,過去也見過不少佛了。這就是讚歎佛來人間施恩,所以叫做『善哉』,就是讚歎佛德。『乃自慶幸之辭』,也是自己慶幸,自己又再次看到佛在人間了。
 
⊙善哉見諸佛,救世之聖尊:善哉,表欣喜得見諸佛如來,救護世間大聖世尊。以下歎佛恩德。善哉,乃自慶幸之辭。無邊法門,拯濟有情,故云救世之聖尊。
 
『無邊法門拯濟有情』。佛若出世人間,自然就能覺性慧海展現在人間,所說的是無邊無際的法,道道的法門都是度眾生的方法。要用種種的方法來適應種種眾生的根機,所以叫做『無邊法門』。眾生根機不同,就要用不同的方法,這叫做法門,這樣來『拯濟有情』,救度有情。
 
『有情』就是眾生,眾生就表示不只是人而已,『蠢動含靈皆有佛性』。要教導眾生保護生靈,眾生若瞭解道理,就不忍殺害眾生。所以,善法,人懂得聽,懂得聽法就懂得保護一切的生靈,人若得救,所有的眾生都能得救。所以佛出現人間就是說善法,『拯濟有情』。
 
就如現在農曆七月,在七月一直在推動正法。大甲二十幾個里的里長來邀請慈濟人,里長說:『請慈濟人去我們的里,帶動我們祈福。』慈濟人很歡喜,任何一位里長邀請,我們就趕緊動員,就到任何一個里去帶動他們祈福,用很虔誠的心祈福。他們回來,我就說:『是不是這樣的祈福,就不必再殺生普度了呢?若能夠這樣,功德無量啊!』
 
這叫做正信,不必燒金紙,不用三牲五醴,不必殺生。這種民俗信仰應該要改革,不要再用殺生來『普門口』(編按:習俗拜好兄弟),這實在是很沒有意義,只是一種民俗信仰這樣延續下來,這絕對不是佛教。佛教完全都是以表達虔誠的心,用花布置場地,清淨,大家虔誠的心來祈禱、祝福,這叫做祈福。祈禱天下四大調和,平安就是福,這就是要以虔誠的心,不是殺生。
 
佛陀來人間說理,說正法,我們能正行、正思惟,瞭解道理了,就懂得愛護生靈。所以人得救,眾生就都得救,因此叫做『救世之聖尊』。
 
⊙能於三界獄,勉出諸眾生:能於三界生死獄中,勸勉眾生,令得出離。
 
『能於三界獄,勉出諸眾生』。就是在三界,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現在已經集中來到大通智勝佛的道場,是色界諸天的梵天王都到達了,所以是三界──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。
 
諸梵天王還有生死,因為他們還有微分的惑,道理還沒有了徹,所以還有一點點的惑未斷。若天福享盡,天壽已盡,他們要再來六道輪迴,所以他們也是要求法,要來請佛轉法輪。三界中還有生死,佛能於三界生死獄中來勸勉,能夠救度眾生。
 
佛陀出現人間,就是勸誡教育。勸誡眾生、勉勵眾生戒除惡習,勉勵行善,這就是佛陀在人間所說的法,能夠普及三界,斷生死的方法。不只是行善,還有很多,如何去除煩惱無明,斷惑的道理,這就是要請佛用心,事相分明來轉法輪。這是我們前面一連串說過來,瞭解大悲梵天王,請佛將事相在道理中轉法輪。轉法輪,說清事相,就是用人間事相來說道理,這是過去我們說過。要如何消除三界生死獄,唯有佛陀在人間,『勸勉眾生,令得出離』,唯有佛。
 
⊙眾生沉於生死,宛轉無出,故喻牢獄。獄中不強無罪之人,三界總是自迷之輩,以勸修善法,教誡止惡行善法二門,令出三界,故云勉出。
 
『眾生沉於生死,宛轉無出,故喻牢獄』。『獄中不強無罪之人』,絕對無法勉強沒罪的人去地獄,不可能。我們人人若行善,自然地獄再怎麼拉你也拉不下去。這就是我們已經造福在人間,不會墮落地獄,這就是『獄中不強無罪之人』。有罪才會墮地獄,無罪他就不會墮地獄,無罪就必定要好好行善。
 
『三界總是自迷之輩』,在這三界中的人,都是還有煩惱無明惑。尤其是梵天,既然修清淨戒,但是還有微分的惑未斷,還有一點的迷。所以說『三界總是自迷之輩』。自己迷,自己還不清楚透徹的道理,所以要『教誡止惡行善』,善惡法這二項道理一定要教。
 
『教』,就是教育,『誡』就是要停止,停止惡法。停止惡法,教以善法,就是教善戒惡的意思,所以叫做教誡。惡的該止,善的要行,這就是『教誡止惡行善法二門』,這就是佛法,教我們如何正確行善。
 
我們過去有說,修上上善、持上上戒,這種善。惡也有上上惡,所以他有上上的苦難。若造十惡,最極端的惡,就墮地獄,次等就是墮餓鬼道,再更微弱的惡就是墮畜生道。我們過去已經說過了。所以我們要如何教善誡惡,我們要止,止惡;教行,行善,這是佛陀人間說法有二門,就是善惡二門。
 
『令出三界』,能夠離開三界,斷生死,這叫做『勉出』,勉勵人人要知道善惡分明。現在的人就是不知善惡,是非不分,常常都是受惡念一起,無明不斷複製,使得人間人倫道理一直喪失了。學法,學正法,我們要在正法中時時多用心。

返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