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mmunity:
Branch:
『默然許者諸佛受請之儀,法爾如是隨先佛規則故, 天人尊重渴仰不同凡夫,外道能令目觸耳聞道存。』
聽起來很深,其實這只是一個法則、禮儀。 我們常常看經典都會看到,天或人來請佛說法,佛陀都是默然許之。 這是諸佛受請之儀。若是來請佛,佛回答止止,就是還不行, 因緣還未到。這就是諸佛受請的儀則,禮儀法則。
『法爾如是』,法就是這樣,『隨先佛規則故』,這是一個禮節。 所以我們要知道,禮節也是很重要,尤其是學佛者要受教、要傳道, 受教若不傳道,傳道若不受教,次序會亂,所以我們必定要有次序。 我們世間團體組織也是這樣,我們要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次序規則, 同樣的道理,自古以來都是要有次序規則。
要不然,就像現在處在末法,人已經不守規則了, 而且倫理道德觀念也都已經消退了。看看現在社會, 真的是亂了規則。過去的人,家庭不論是五代同堂、四代同堂、 三代同堂,一個家庭有順從祖先次序安排,就是一代尊重一代, 這樣尊重、敬老、孝順。現在已經不是了,『老了,你退休了, 年輕人的事情,你不要管,你要尊重我們年輕人的意見。』 這在現在常常都是聽到這樣。
雖然社會也有這樣說:『高齡化的社會,老人愈來愈多,是問題。』 老人變成一個社會問題,聽了心很難受。到底是要照顧老人, 或是老人已經成社會問題呢?也是感覺到現在的人間,人口增加, 因為醫療科技發達,難免現在的人壽歲數愈來愈大, 因為大家身體健康,這說來也是好事,老人健康、歲數長, 歲數長就活比較久,就是變老人了。
當然會回想到過去,若聽到人家說六十多歲了,『年齡不小了。』『 七十歲啊!高壽了。』但是現在,六十多歲還年輕,『六十多歲, 看起來和你的孩子差不多年輕。』有時候母女帶來面前, 我會把她看成像是母親的姊姊。因為母親四五十歲了,有化妝, 穿著還是同樣,就是感覺起來比女兒還年輕。
總而言之,會覺得現在的人怎麼這樣?以前若上了四五十歲, 紅衣服不敢穿,花色衣服,『你年紀這麼大了,怎麼還穿花色衣服? 』四五十歲。現在已經大家在穿的顏色都比較素, 只是裁剪愈來愈省布,所以大家看起來就是還年輕,不認老。但是, 現在有一項就是要認老,那就是失智症。現在的老人六十多歲開始, 忘記這個、忘記那個,慢慢這種老人的憂鬱症、失智症, 這倒是真正是問題了。
為什麼呢?看起來身體還很健壯,卻是憂鬱,煩惱多,自然他失智。 憂鬱、失智是一對連體嬰,這種的心理問題, 為什麼心理有這樣的病態出來?腦筋為什麼會將眼前的都忘記, 記得的都是記過去的事,這種顛顛倒倒, 現在的問題倒是這樣的比較多。那是為什麼呢? 就是家庭倫理道德淪喪了,老人會驚惶,身邊沒有人, 或是不受尊重等等,造成心理狀態容易心腦不平衡。
我們若能在人倫道德顧守好,要有這分傳道的精神, 禮節儀規照顧好,家庭不論是五代、四代、三代, 這樣一代做給一代看,老人是受尊重的、是受禮遇的,有禮節的, 這樣的社會,老人哪有什麼問題呢?以前的人,若是看到三代同堂、 四代同堂,『你很好命喔!財、子、壽都有了,福、祿、壽啊!』 這是多麼光耀的事情,現在老來就是孤單,很正常。
問他:『有孩子嗎?』『唉!別說孩子了。』『有幾個?』『 別算幾個了。』對啊,這已經是社會變成了平常事。但是, 在老人的生活,大家就把它當成了是一個老人問題。 我們若能家家戶戶都視父母為寶,我們應該孝順, 我們的家庭倫理教育若能這樣,社會哪有什麼問題呢?家家福祿壽, 這是受人讚歎。
不過,現在的社會已經沒辦法了。因為人人都很有才華, 受了很高的教育,大家都要去上班。去上班,社會的利益愈開愈大, 好像家庭裡的年輕人都很忙。年輕人,讀書的去讀書了, 上班的去上班了,老人就是顧家,無聊,這種顧家無聊, 你要他怎麼不會心生惶恐呢?他的心怎麼不會憂鬱症呢? 老人問題出在這裡。
或者是為什麼老人都在鄉村?老了,怎麼不隨子女去都市呢? 到了都巿,整天把他關在公寓,如在籠子裡,沒有對話的機會。 他在鄉村裡有老朋友,有新鮮的空氣,他有來去自由的路可走, 所以自然他就住在鄉下。不論鄉村的環境多麼好,卻是心理空虛, 這都是惡性的循環。所以說,老人醫學、老人問題, 其實這時候已經成了重重的問題了。
若看到一群老人家在做環保,聽他們說話多麼有智慧啊! 昨天我看到環保菩薩,八十多歲了,每天過得很歡喜, 都是在環保站。人家就問她:『你何必做得這麼辛苦?』『 能做才是福啊!』『你做一做要做什麼?』『我做一做就給慈濟, 慈濟能救人。』
問她的人就說:『慈濟,不是大家都說很有錢? 你還做一做賣給慈濟?』她說:『你要想,師父要救人, 平常若不積一點錢,有時候國外救人要用很多錢, 我們臺灣哪裡有災難,他也要去救,這都是平時就要積一些錢起來。 人家說,晴天要積雨來糧。』『人家不是說慈濟土地很多?』她說: 『對啊,若沒有土地,我們哪有地方做環保?』
昨天聽到了,我內心是很歡喜,可惜沒辦法當面對她說:『 你很有智慧喔!』沒辦法拍拍她的肩膀。看,他們就是這麼單純, 這麼簡單,古人說『晴天要積雨來糧』,這也叫做法則, 這也是規則。不是有錢就亂花亂用。以前的人說:『這很花、很花。 』『很花、很花』,現在才知道是花錢(國語),我們以前叫做『 開錢』(臺語),現在的人叫做『花錢』(國語)。
所以說來,現在的人生不照規則,問題重重。佛法道理要照規則, 這種『默然許之』,來請法或者是來請佛接受供養, 佛陀若是默然許之,就是表示答應了,這是受請之儀。『法爾如是, 隨先佛規則故』。法就是這樣,就是這樣傳,這就是一個儀規, 叫做規則。
『天人尊重渴仰不同凡夫』。天人尊重,就是尊重這個禮節, 所以從梵天而來,散花供佛,奉上宮殿,表達至高的誠意。 這是表示天人對佛那一分難遇,要多久才能有一尊佛出世, 要聽佛轉法輪是這麼不容易,這就是天人尊重佛的儀規,不同凡夫。
佛陀出現在人間,人間對佛不尊重,迫害佛的故事也很多, 這就是凡夫。凡夫在這個五濁惡世,佛陀在堪忍的世界,五趣雜居, 這些凡夫反覺悟者的軌道,凡夫亂世。佛陀來人間就是要說法, 讓這些亂世的凡夫能上軌道,向覺道走。 背道而行的凡夫難免就會設種種煩惱無明網, 網住了很多人不得解脫。
天人,他就是有修行才會生天,不只是修福,又是修戒。如梵天, 他們有色的享受,物質的享受,但是他的心清淨。 但是他還要精進求法,雖然能修清淨行到四禪的境界, 卻是斷生死的方法還不知。要如何斷生死?心若是再受污染, 一念無明起,十二因緣法就再開始一直糾纏下去, 愛恨情仇還是同樣,受一念無明污染,無明網就再散開了, 用自己的無明來網住自己。這就是還無法脫離生死。
梵天他們知道,這個斷生死的真理,他們還沒有真正的突破、體會, 所以佛出世難遇,轉大法輪更是難遇,所以他們用這麼虔誠的心, 從東方向西方找這個光的真理而來,這是天人尊重、仰慕於佛, 與凡夫不同。
『外道能令目觸耳聞道存』。佛陀成佛在人間, 雖然這些凡夫是這樣,修行者偏差,背道而行, 佛陀還是出現在人間說法,哪怕是外道反佛法, 卻是也讓他有機會能接觸到佛法。
就如佛陀在世時,有一群外道教徒, 他們想盡辦法要來破壞佛的僧團,要破除佛陀的真理說法。 大家共聚來想,其中有一位就說:『不如找一位屠夫, 我們叫他去請佛接受供養。』
真的找到了一位很有名的屠夫,專門以殺豬為職業的人。 這個人聽了這些外道教的話,覺得這些人對佛也很尊重, 要我去請佛來供養,有功德,我若有這個機會能供養佛, 這也是我的福,但是我是一名屠夫。這些外道教的人一直鼓勵他, 果然他就到了佛前,而這些外道教想來看佛陀如何回答這位屠夫, 到底要受請,還是要拒絕這位殺生的屠夫呢?大家就跟來了。
這位屠夫來到佛的面前,很恭敬頂禮,很虔誠的心合掌向佛, 很坦白說:『佛啊!我是這個村裡的屠夫,我從事殺生的職業。 雖然這是我的職業,佛陀,我也是很仰慕佛, 希望佛陀您能接受我的邀請,去我家受我供養。 不知佛陀您會不會厭棄我從事惡業而拒絕?』
佛陀就回答:『凡事有因有果。惡業果若成熟,自然就墮落; 善業福俱,自然就會有得度的因緣。』佛陀用這樣的方式回答。 所以佛陀再次叮嚀他:『有善事能做,你就要趕緊把握因緣做善事。 惡歸惡,善歸善,惡果若成熟,自然是墮落;有善業,福報若來時, 你要趕緊把握,趕緊做。』這些話這樣回答,佛陀表示允許, 要他趕快回去準備供僧供佛。這位屠夫很高興,開始回去準備了。
這群外道教徒聽到了,心開意解,佛陀的回答很圓融,『 因緣果報自受,做惡的,過去既然做了,惡報若成熟,同樣會墮落。 若有善的因緣,你要趕緊把握,趕緊去做,你回去準備, 我接受供養。』這沒什麼好挑剔。所以這些外道教的人很佩服, 就不由自己,大家不約而同到佛的面前,恭敬佛,請佛皈依, 成為佛教徒。
這就是外道教能目觸耳聞,自然道存,這個道自然就傳下去。 所以我們應該要很用心,聞法、傳法,法則儀規, 我們應該要久久就是這樣傳,道理,家庭倫理應該也是這樣。 要不然,真的法不傳,人間就亂了。
前面的經文說,『爾時諸梵天王偈讚佛已各作是言: 惟願世尊轉於法輪,度脫眾生,開涅槃道』。
諸梵天王很尊重佛,他們再次用偈文來讚歎佛, 希望我們人人心要聽進去,後世的人要好好聞法、敬法,要尊重法, 趕緊來開一條涅槃的道路。
⊙『時諸梵天王一心同聲而說偈言:世雄兩足尊,惟願演說法, 以大慈悲力,度苦惱眾生』《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》
這是前面說過的經文。
接下來的經文說,『爾時,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』。
那些梵天王是這樣的恭敬,這樣的尊重,虔誠來請法。 為了自己能更透徹斷生死之道,也為天下眾生來請法, 希望人人去除無明,能夠就法就道。 這就是諸梵天王的心來請佛轉法輪,佛也是默然許之, 已經答應要來轉大法輪。
這個大法輪異於平常的說法,他就是要說《法華經》。 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,隨著光而來的天人也是來請法。所以佛默然, 就是答應了十六王子,『默然許之』,就是要說, 但是還在等諸天到齊,東方的天人到齊了,所以默然許之。
⊙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:佛許之相,多種不同,或時點頭, 此身許也。
『佛許之相』,就是表示答應了,『好,稍等一下, 因為還有他方還沒到齊』。『多種不同,或時點頭,此身許之』。 有的時候默默的,就是默許。或者是點頭,如我們現在『好啦!』, 雖然沒有出聲音,用點頭,這就是他的身行表達不反對。
⊙或云為汝說,此口許也。今但默然,此心許也。或云止止, 此不許也。
允許要講法,有這樣默然,內心已經答應你了, 所以默默的沒有回答,就是心已經答應你了。或者是開口, 就如剛剛屠夫來請佛,佛就說:『福若到時,把握因緣, 趕緊回去準備。』這是口許。或者是用身體的動作,點頭, 這都是表示允許要說法。若是說『止,止』,如舍利弗請法, 佛陀就對他說:『止!止!不須復說。』好啦, 你們恭敬心還未到齊,眾生的根機還未整齊, 求法的心還沒有很虔誠,所以『止、止、止』,三請三止。 這是在人間的釋迦牟尼佛,當初講《法華經》的時代,舍利弗請法, 佛陀三止。
所以『默然許之』,是『諸佛受請之儀,皆是默許』。
⊙法爾如是,有四意:隨先佛規則故、生人尊重渴仰故、 不同凡夫外道故、能令目見耳聞道存故,即四悉檀益。
『法爾如是,有四意』。四種的意思,第一是『隨先佛規則故』。 這就是規則,規矩就是這樣。第二、『生人尊重渴仰故』。 就是希望人人要生起尊重心,不只是人,即使天也是一樣。 表達對佛陀的尊重,所以大家明知前面的十六沙彌已經請轉法輪, 梵天也知道佛將要開始轉大法輪, 但是他們還是用禮節再來請佛轉法輪。 這就是表示天人生尊重渴仰之心。不只是東方梵天王來請, 後面還有很多,同樣來請佛轉法輪。這就是天人生尊重渴仰之心。
第三、『不同凡夫外道故』。因為人間對佛法, 不尊重的比尊重的比例是多很多,這叫做凡夫,不尊重佛法在人間。 第四、『能令目見耳聞道存故』。不論如何, 就是天與人用最尊重的表達,提起了人人懂得要如何將法再傳下去, 要尊重法,法來人間是很不容易,人人應該要尊重法。所以, 這就是眼見耳聞,用這麼尊重, 讓那些不尊重的人看到也要起尊重心,這叫做典範,這叫做身教。 用身體力行來教育凡夫,用這個禮節來傳道的精神,這叫做禮教, 也是身教。就是這樣,道才有辦法永遠傳留下去。
這也叫做四悉檀益。四悉檀,就是世界悉檀、為人悉檀、對治悉檀、 第一義悉檀。為了世界,佛法要流傳,所以我們要用很尊重的心。 為人間,佛法要永住人間,所以就需要有這樣的禮節。 眾生煩惱無明惑重,需要佛法,法藥來治療,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, 這種煩惱必定要有法來對治。所以,為人間,為天人,三界之內, 佛陀要轉大法輪,斷生死究竟的大道理。因此, 梵天經過了五百萬億諸國土,遙遠的地方,這樣集中來請法。
這是我們要對法很尊重,雖然法有重重複複, 用意就是要一次再一次讓大家清楚瞭解。經,不只是在經文裡, 道理是歷古至今不變,而且時代在變,法是應世良藥。 現在的社會是這樣,要將佛法的精神很透徹瞭解,來看現代的人生, 要用什麼藥,才能守住道理,能維持人間的人倫道德。 這就是經歷千古而不變的道理,所以我們不要嫌麻煩, 還是要不斷用心聽法,看現在的人間的生態,這樣去體會。
再接下來經文說,『又諸比丘!東南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, 各自見宮殿光明照曜,昔所未有。歡喜踊躍,生希有心, 即各相詣共議此事』。
釋迦牟尼佛再向法華會上的比丘,再提醒大家。 又是在大通智勝佛的時代,除了東方的人向西來找, 在東南方也一樣,又有五百萬億國土諸梵天王也是同樣, 各自見宮殿光明照耀,大家歡喜踴躍,同樣生稀有心, 大家共議此事。
我們前面說的只是正東方,現在是東南方的梵天王, 他們也看到了光,同樣共議,到底這個光從哪裡來?大家知道了, 這道光是由西向東南來,所以同樣宮殿都隨光照耀, 這件事大家來議論,到底從哪裡來?這與前面說的一樣。『 如前當有諸梵各作念等』。大家的心念同樣,共同還是『與宮殿俱』 ,大家從東南方向西方來了,同樣儀式、儀規都一樣, 也是要來請佛轉法輪。
總而言之,學佛總是要不斷地用心。我們若不斷用心, 一個很簡單的事情都有它的儀規,這禮節、儀規也有很深的道理, 雖然看來這麼簡單。就如我們人間要維持一個家庭的和睦, 也要有這樣的禮節、儀規;家庭若沒有禮節、儀規, 就對長輩再長輩,一輩對一輩愈來愈不尊重。對老人, 覺得是在家裡佔空間的人, 都沒想到這個家庭是如何讓我們穩定下來的, 這個家庭是如何讓我們享受的,都會容易忘恩,起了那種厭倦的心, 對待父母就會厭倦,覺得多了父母,我不方便多了, 我還要回去準備給老的吃三餐。這是現在的人。
可以這樣嗎?這叫做逆理、逆倫。這種逆理、逆倫就是不按照儀規。 所以我們聽法要好好用心,時時要照天理,就軌道, 菩提大覺道就是我們人生最光明、最究竟的道理, 所以要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