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mmunity:
Branch:
『真如妙智本來清淨無體相,無明網不能覆蓋真如鏡智,照了諸法平等聖凡無差別,以其智如如境謂真如妙境。』
學佛,本來真如妙智清淨無體無相,常常都跟大家這樣說過了。真如智就是在我們的心,真如人人本具是真理,天地人間、宇宙天空,都是有它的真理循環,它無體無相,這是與我們人人本具的真如一樣。
有人說,佛說人人本具真如,真如長什麼樣子呢?可以拿出來看看嗎?能形容嗎?形容真如是什麼?真如是無體無相,就如你說:『是我這樣想。』你說:『你這樣想?來,你拿出你這樣想,那個﹃想﹄是什麼東西?』『沒有啦!拿不出來,但是我畫給你看。』畫的已經是形象,已經是有作為的法。真如、真理是無為,是你想出來的那一念,你的理想,理想是無體無形,就要再經過你的造作,這叫做有為。
有為法就是有造作,有造作是來自於理想,理想在哪裡?腦袋裡嗎?腦袋裡怎麼裝這麼多?這個頭能放東西嗎?若有一點點東西,去檢查,多一顆零點幾公分,那就不得了了!腦袋裡沒東西是清淨,除了人體自然的組織,什麼東西都沒有,除了他的器官。其實他能想出很多,高樓大廈不就是人設計出來的嗎?杜拜的大樓,一百六十九層,腦袋裡有辦法裝一百六十九層嗎?就是他的理想,建築師的理想,畫啊畫,畫出了人工建築。腦袋裡沒東西,所以理想就是空,道理也是這樣。
所以說,我們的真如本性就是清淨無染,不是去破壞其他來造作有為的、有相的東西,真如智慧不會去做這種有破壞性的建設,真如是純真無染。所有的道理,天地宇宙萬物的道理,你所看到一切有形的東西,看到我這個人的形象,我有我的生理,身體上各種器官構成一個人,這個生理隨著大自然的法則,有一個行蘊。所以,從嬰兒時代一直到少年時代、壯年、中年,老年了,這是生理隨著大自然的行蘊,就是五蘊中的行蘊,這樣大自然的境界,就是隨著它生、老、病、死。
這就是道理,你看得到的東西,自然境界也是這樣。我們透徹其中的真理,待人做事就能順著天理,順著大自然的法則,我們的心就能夠常常很平靜。這就是真如妙智,是能通達種種的道理,沒有去破壞大自然,這是清淨,因為我們通徹道理是無形無體,我們都很透徹瞭解了。一切的形相、所有的體相都是有為,而妙智是清淨,它自然是無體相,這就是我們要瞭解,要很透徹清楚。
因為我們若能到了這樣,自然『無明網不能覆蓋真如鏡智』。我們若能清楚,不論外面什麼樣的無明網路,都不會困擾我們的心。現在的科技發達,什麼網路很多,隨著人心的雜念、惡感,就寫出了很多不實、虛幻,虛妄不實來困擾人的心。本來網是無洞,就是人的心自己鑽進了網裡去,只要我們人人能夠淡泊、清淨,外面的境界自然就沒辦法來擾動我們的心境。
所以說,若有真如妙智,這個清淨無體相的道理透徹了,自然無明網就不會來覆蓋,覆蓋不到真如鏡智。真如這面鏡子原本就是清淨,你再怎樣覆蓋它,層層覆蓋,只要你層層掀開,這面鏡子還是同樣那麼的清淨明徹,自然這面鏡子能『照了諸法平等聖凡無差別』。這是這面鏡子同樣能照,什麼樣的境界,明明歷歷都是在這面鏡子裡,不論形相長得美、長得醜,還是在這面鏡子裡,平等沒有差別;你是聖人或是凡人,你是富貴或是貧賤的人,完全無差別,在這真如這面清淨的大圓鏡裡一一都能浮現出來。這是我們人人本具的智慧,所以無差別。
『以其智如如境謂真如妙境』。我們前日說過了,『以如如智,契如如境』,其實這就是我們的真如清淨無染穢,歸納於我們真如本性的境界,那就是大圓鏡智了。學佛就是這樣學,瞭解外面一切的形相,它的道理要很徹底去瞭解,一切的有為法能夠被人創造出來,都是因為我們內心的理想受到外面的欲牽引了,牽引出了理想。一念偏差錯誤,他的理想就一直一直出來複製,畫出了很多各形各色,隨著人人所要追求的物質,無論是看到什麼樣的物質,都是人所創造出來,引起了人的心欲,就是這樣不斷不斷去複製、牽引。
所以,現在的地球已經受破壞很嚴重了,不論是山河大地或是廣闊無邊的大海都受污染了,海洋生態也都變了,人為的破壞、人為把生態污染了,大地高山也是被破壞了。所以,很多都是因為人的欲,從天空一直到大地、河海,沒有一個地方不是人類的理想去破壞,都是人類的有為法去造作,都是來自於這念無明。『無明本菩提』,無明本來是菩提,就是一念偏差,轉成了無明,無所不造。
這就是佛陀要告訴我們的法,其實無明一轉就是成菩提;菩提就是覺,這個覺就是因為一念無明,所以變成了煩惱重重。我們人間就是這樣的循環,才會有六道輪迴、四生的生態。
看到這麼多的動物,這些動物各有因緣果報。看到這麼多的人間苦相,他們各有因緣,由不得自己在人間,受盡了人間因緣的挫折之苦,這都是在那一念間。佛陀要我們很透徹瞭解,四十九年的說法,無非是要分析讓我們能瞭解,但是時間太少了,佛陀的壽命太短了,所以正法在人間並不長。看到大通智勝佛住世是五百四十億那由他阿僧祇劫,所以佛法是無始無終,真實的佛法就是在大通智勝佛時一直這樣傳下來。
釋迦牟尼佛是在大通智勝佛的時代,從聽《法華經》,不斷不斷修行,上求下化,這都是顯有形相在人間,真實無形無相是從塵點劫、塵點劫,無始的塵點劫前,修行所聽的法一直傳下來,生生世世,無法去算計;若算師、算師弟子都計算不出來,很長久。這就是表示道理是無始以來,分段生死,一段一段的生死要看因緣,眾生所需要,就依報在哪個地方,現修行的形象,無非就是要來教導我們。這就是我們要很透徹瞭解道理,不要被道理綁住了。
道理是活的道理,佛陀這樣說的道理是無涯、無邊際,所有一切的理都涵蓋在他所說的每一句話裡,總是我們學佛者心要清淨,清淨心才能大圓鏡智現。這大圓鏡智若現,什麼樣遼闊的境界,小小的一面鏡子,他的大圓鏡智已經圓滿,這個智所照的就已經很遼闊,萬事物、天體虛空無不收納於真妙智之中。這我們要用心啊!
前面的經文說,『大威德世尊,為度眾生故,於無量億歲,爾乃得成佛。諸願已具足,善哉吉無上。世尊甚希有,一坐十小劫』。
『大威德世尊』。說過了,修行要很長久的時間。大通智勝佛,無始的無始,塵點劫的無始,就是累積很長久了,這樣在修行,道理無不都是人能弘道,將這個道理在人間一一來宣說,希望人人能接受了道理,『一理通,萬理徹』,希望人人有辦法去體會。時間很長,道理永存,所以大通智勝佛就是表示道理,原來的真諦道理無形無相,所以時間很長久,『為度眾生故』。
道理本來就是住在人心,是『無量億歲』,很長久,本來就是。『爾乃得成佛』,就要去用心體會,這個道理本來就住在人心,你本性『大通』,『智勝』就是在你的內心裡,已經無量數劫都是在你的內心裡,但是要經過用心去體會,在覺道上再找回我們的真如,向我們的內心找。『人人有個靈山塔,好向靈山塔下修』,我們就要經過這樣的時間好好用心才能成佛。找到我們的真如本性,就是叫做成佛了。得到道理,這樣叫做覺悟。『諸願已具足』,所體會到的法都圓滿了,很好啊!『善哉』,真的是很好,無法用語言再解釋,『善哉吉無上』。
『世尊甚希有』,已成佛,覺者是世所稀有,其實是人人都有。『一坐十小劫』,心要靜下來,一坐下來就要這麼久。
從剛剛我進來到現在,大家坐幾分鐘了?久不久呢?很久啊!為何會那麼久,腳痛了。坐多久,幾十分鐘喊久。十小劫安然不動,那就是表示道理永遠永遠就是存在。心要靜,靜下心來,十小劫、塵點劫,我們的心若能永遠都是靜,靜到什麼程度?來,下面這段經文說──
『身體及手足,靜然安不動,其心常憺怕,未曾有散亂,究竟永寂滅,安住無漏法。今者見世尊,安隱成佛道』。
境界美啊!善哉,很美啊!也是吉祥的境界。我們能身心安靜,身體、手足,我們若是靜坐下來,心靜,全身都定下來。這就是表示我們的觀念、思想,自己這樣在外面跑,雜念很多,當我們坐下來時,心都要收攝過來,我們的觀念、理想完全收回來,在呼吸間數息觀,眼觀鼻、鼻觀心,我們的氣息進出等等都完全靜下來,這就是『身體及手足,靜然安不動』。就是外面的境界不管它,我們就是這樣靜下來。這就是讚歎定,我們的定力、定心。
⊙身體及手足,靜然安不動:歎身定也。五根不緣外塵,故身手不動。
『五根不緣外塵,故身手不動』。我們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五根已經與我們的心都靜下來了。你沒有走到外面,當然與外面的境界就沒有接觸,所以,外面有什麼聲音嗎?不管,這樣五根不緣在外境,『故身手不動』。
⊙其心常憺怕,未曾有散亂:其心常常憺怕無為,未曾昏散,讚歎心定不動。
『其心常憺怕,未曾有散亂』。『憺怕』這兩字要唸作『澹泊』。澹泊,就是說我們的心常常很澹泊、很安定,永遠都是清淨無體相,我們的心完全不受外面境界影響。無為,已經與無為法合而為一,不會受外面的境界、無明來困擾。因為道理我們都很清楚,心與道理合而為一,不會受有形相的東西來擾亂我們的心,所以『其心常憺怕無為』,完全心與理會合,『未曾昏散』。這是讚歎心的定,完全定而不動。
⊙憺:謂憺安無欲,憺然恬靜,安然自在。
『憺』,就是『憺安無欲,憺然恬靜,安然自在』。我們的心都要無欲。心的煩惱無明都是因為欲念起,一念無明起,貪、瞋、癡、驕慢、懷疑就全都出來了,就會去造作很多。所以我們『憺安無欲,憺然恬靜,安然自在』,我們的心很自在。若能在這樣的境界,美啊!很美,真善美,很美。
⊙怕:又作泊,即憺泊,亦恬靜,言寂靜清澄。
這個字『怕』,其實是『泊』,叫做澹泊,也就是『恬靜』的意思,就是靜寂清澄。澹泊就是很恬靜,什麼事情都不會動搖我們的心,我們無為無欲,在真如本體不受污染,所以叫做澹泊、恬靜。回過來,就是回歸在靜寂清澄。
這個澹泊,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過著澹泊的生活,無欲、無染著,這就是我們的修行。我們的修行,日常能在靜寂清澄,我們的心常常都很恬靜,沒有受外面等等境界來擾動我們,這就是我們修行所要學的功夫。
⊙八識已離內染,故其心常憺怕,即安靜義,其猶月爽天秋,寒光無際。
『八識已離內染,故其心常憺怕』。我們六根去緣境,相入我們的心之後,自然我們的心會去造作,這叫做『內染』。我們自己的心去緣外面的境,才在我們的內心起煩惱,我想要這個、我想要那個,我要……,那個愛欲所追求的實在是太多了。或者是我們的無明、煩惱、習氣,心量很窄,看不得別人的好,別人的好是我們的煩惱,這樣就是錯誤,這就是內染。
我們要隨喜功德,別人的成功,別人能進入了修行歡喜的境界,我們要成就他;他能有威儀,能領眾,我們要讚歎他。不是看到別人有成就,我們就起嫉妒,若這樣就是八識已經內染了,自己已經受染著。所以,八識要離內染,要離開染著,『故其心常憺怕』。隨喜別人的成就,讚歎、歡喜,不是嫉妒,一定要有這樣。弘揚佛法就是要成就人人能得佛法,慧命成長,要成就大家,這才是我們修行的方向。這樣就是安靜的意思。澹泊就是安靜,不會看到別人的行為來擾我們的心。
『其猶月爽天秋』,就如秋天的月,很清涼的光。天很清,月光照亮了大地而沒有燠熱的感覺。這就是表示『八識已離內染,故其心常憺怕』。
內染,到底是幾項東西染呢?就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這叫做六根,緣在外面,回入我們的第六識思惟,理想、思惟。這個思惟,將外面的境界收納在內心裡,用心去思惟,人家說『用心計較』。
理想,你要畫出什麼圖來,『心如工畫師』,這個工畫師就是第六識,他看外面的境界,就畫了很多的東西,這就是第六識去造作。就是前面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去造作很多的惡業,歸納到哪裡去呢?阿賴耶識,就是第八識。心欲污染,所造作的這些污染的東西,在外面造作成種子,歸納在阿賴耶識,這叫做第八識。這第八識,阿賴耶識,也就是煩惱識。『萬般帶不去,唯有業隨身』,也叫做煩惱識,讓我們生生世世不得解脫。
⊙九識: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、末那識、阿賴耶識、菴摩羅識。
我們現在已經瞭解佛法了,所以我們要趕快修,不只是不受八識污染,我們還要清淨,去除所有的煩惱,都清淨,回歸到『菴摩羅識』。這就是第九識,已經清淨了,就是真如本性,就是與佛性會合,無為法之真理,與真理會合,無體無形,不受污染,這叫做菴摩羅識。
⊙第九識:菴摩羅識,華譯為無垢識,或清淨識,即真如,或真心。
菴摩羅識,就是無垢,無染著的意思。將『菴摩羅識』翻譯華文,叫做『無垢識』,都不受污染,很清淨的識,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。
或者是叫做『清淨識』,即是『真如』,就是『真心』。我們要找心,找出了我們的真心在哪裡。我們的真心,不是肉團心,是我們的真如本性,不受污染的心。我們人人都有一顆心,心、腦、肺,這全都有關連,哪一條筋塞住了,這條命就會休了。但是我們要找的心,不是找這顆肉團心,要找的是真正無染、無所著的清淨心,清淨識、清淨心,真如、真心。
所以,能夠找到,那就是『究竟永寂滅』,這才是真正我們所要找的心。心不散亂,我們一定要心不散亂,非常恬靜這念心,要不斷好好回歸在我們的真如本性,走我們應該走的路,才有辦法找出了真真正正『究竟永寂滅』這念心。這念心本來就是這麼恬靜,永遠都是寂滅,很恬靜的心,很清淨。
⊙究竟永寂滅:究竟永斷無明惑根,證大寂滅。理至情竭,學無所施,曰究竟。一證此道,盡未來際,故云永。二障種現俱亡,曰寂;二死果報已盡,曰滅。
這種『究竟永斷無明惑根』。無明惑,這種惑對我們是很大的損。我們就是常常懷疑,真正的道理,我們對它起懷疑,人與人之間真的很難得怎樣相信,這就是在人生混亂了世間。有時候這句話要說,這個人是不是將一句話變成了是非呢?好壞分不清,惹來了很多的無明困擾,這就是惑,是非不會分,這叫做沒有智慧的人。
人人是這樣。到底要做的事情,有時候三叮嚀、四交代,真誠的心,道理就是這樣,要小心說話,才不會被人曲解了、誤解了。因為我們真誠的心待人做事,卻是一點點偏差就曲解、誤解,就亂解,就惹來很多重重的障礙,所以這就是人心的混亂啊!我們要修行,就是要好好用心找出我們的智慧,真如本性,如何在人與人之間能夠互相分享得這念心回歸於同一念心,這念心就是清淨。
這就要斷除無明惑的根本,才有辦法,要證到大寂滅,『理至情竭』,情欲完全去除了,無明一切都透徹,就如污濁的水都已經淨化,污濁都沒了,都乾了,變成了清淨的法水在心裡。所以我們一定要學,『學無所施』。你的付出,連我們能付出這念心,我們都不掛礙,不掛礙我們在付出,做我們該做的事,不掛礙我們到底是做多少了,這樣做到內外完全空,空得以究竟妙有顯出,這才是能回歸菴摩羅識。
所以『一證此道,盡未來際,故云永』,所以叫做永遠。沒有盡頭的過去,沒有盡頭的未來,所以叫做『永』,永寂滅。『究竟永寂滅』,永遠就是沒有盡頭的過去、沒有盡頭的未來,我們的心就是安住不動在這無漏,沒有雜質、沒有惡濁污染,所以安住不動,這就是我們要用心。
『二障種現俱亡』。二障那就是煩惱障、所知障。就是一切的煩惱無明,包括我們所知,很多的知識,這些障礙我們也都要去除。不要說我的知識是多高,我是拿了幾個博士學位,這也是對我們的障礙。這會驕傲,這種傲慢心,這種所知障,他就會排斥真理。所以說,煩惱障、所知障,這兩種完全都要去除,就是『俱亡』,都要去除,叫做『寂』,永寂。
『二死果報已盡』。二死,分段生死、變易生死,全都斷盡了,這樣叫做滅。所以『安住無漏法』,完全在無漏法,很安穩住在無漏妙法,就是真如,我們的清淨本性。
⊙安隱住於無漏妙法。轉有為之染法,全是性淨功德,故云安住無漏法。
『轉有為之染法,全是性淨功德』。有為法就是有造作,轉有為為無為,就是與真如妙理會合,這就是『性淨功德』,就是無為法,這叫做『安住無漏法』。無漏,就是真理沒有漏失。
⊙今者見世尊安隱成佛道:我等今者,得見世尊安然隱寂,成就佛道。
『今者見世尊,安隱成佛道』。我們現在大家已經看到世尊安然隱寂,已經成就佛道了,所以大家很歡喜。等待這一刻已經是過十小劫了,時間等這麼久,大通智勝佛現出了成道之相。
其實,這成道的過程就是這樣,道理本來就是住在,本來就是平等,大圓鏡智只是上面一層一層無明蓋著,只要我們用功,一層一層掀開,大圓鏡智還是油然存在。這要看我們修行者是不是時時多用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