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思晨語:【12月02日】正行精進習眾德本

Community:
Branch:

『正行精進障道業現,惟當自勉戒慎名利,安然不動復須堪忍,知重佛法習眾德本。』

要用心啊!看一個人修行修得很好,言語行動,人群中待人接物寬心、正念,但是偏偏看到時時很多業力現前。有人就這樣說:『某某人有修行,怎麼會遇到處處刁難?』『某某人做得不錯,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?』這在佛教中常常都會聽到這樣說,好像有修行的人就是會得到完全平安的保障?其實,正信佛法,我們瞭解因緣果報觀。在佛教中的《水懺》,悟達國師十世為高僧,卻是到了應世,就是十世之後在人間,他只是一念心,歡喜心起,高傲,要就座時,腳稍微碰一下而已,這樣就發炎潰爛變成人面瘡。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。

只要他有了這樣的因、緣、冤交結著,儘管你十世都很用功,這個業消得了嗎?消不了。只能說這十世修行,結了很多好緣,所以十世以後能來生人間,早早就發心修行,修行中也是守規戒。只是在有一次在寺廟中遇到迦諾迦尊者,儘管這位病僧身體很臭,病很重,沒人照顧,他願意付出,照顧他直到身體健康。迦諾迦尊者將要離開時,就說:『將來你若有什麼困難,你來找我,我在某某地方。』這個故事,大家也都知道了。

他一路還是參訪修學,一路還是一直與人結好緣,所以他的名聲傳開了,傳到了京城,懿宗皇帝用禮聘他進宮,那時候是叫做知玄,將這位知玄比丘請入皇宮,與懿宗皇帝對談。懿宗皇帝覺得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國寶,所以就將他供養在皇宮裡,以『師禮』禮為國師。

為了尊敬他的老師,就是用檀香去雕刻一張椅子,請國師上座。只是看到這張椅子,忽然間,驕傲的心起,得意忘形,轉個身要靠近這張椅子,腳這樣碰撞一下,這樣就已經業門開了。就這樣,這隻腳怎麼醫都不會好,除了腫、破皮,爛了,形成了一個人面瘡。

他很懺悔,『到底這是什麼業來障礙我今生此世修行,讓我這麼痛苦?到底我還有什麼業未消、未了?』這時候,忽然間內心浮起了迦諾迦尊者說過的話,決定向懿宗皇帝請假,他要到四川九隴山雙松樹下拜訪故人。果然,在雙松樹下,遠遠看到一位修行者,走近看,親切誠意地迎接,就說:『你來的目的,我知道,不必擔心,等待明天天亮,我會讓沙彌陪你到山下治療。』

就這樣,在山下的泉水邊,他雙手捧了清水要洗這隻腳,卻聽到一個聲音,忽然間,他的心好像回歸到十世以前,那時候袁盎斬晁錯,那個景象浮現出來。

袁盎斬晁錯,過後,袁盎就這樣離開了官場,深山修行,守持戒律甚嚴,就這樣開始,發願生生世世都要出家修行,不染著世俗的名利,專心一意在佛法中。雖然他入深山修行,但是晁錯的冤魂,這個業力一直都想要報仇,不過他守戒律森嚴,業門關得很緊,所以晁錯找不到業門可入,十世以來一直沒機會報仇。

就是這一世,悟達國師到了皇帝寵愛,這個驕傲的心一起,業障的門就開了,所以『障道業現』。這個障礙他修道的就是驕傲的心,業就現前了。幸好有迦諾迦尊者在他無餘修的過程中,他不間斷地修行,一點點都不漏失造福,他照顧病僧,所以這樣他得救了。這就是我們要常常提高警覺。

『惟當自勉戒慎名利』。我們要好好自我勉勵,要提高警覺。修行,點點滴滴都是自己的。你的業,自己過去有做過的業,現在我們同樣也要接受果報。我們現在要很謹慎,時時要與人結好緣,時時要『安然不動,復須堪忍』。我們萬一過去生中或者是有什麼樣的人與人之間,在人群中有什麼讓我們不如意,有什麼來欺壓我們,造我們的謠等等,或是有意嫉妒,我們就要用很寬大的心,要安忍不動。我們要很安然,一切的煩惱如一陣無明風,一吹就過去了,不需要將這種無明放在心裡。

要『知重佛法』,要瞭解、尊重佛法。佛的教法,我們要常常重重地放在心裡;輕輕地說,我們要重重地收進來,要很重視,要尊重。所以『知重佛法,習眾德本』,我們要不斷練習德,要修德。要如何在人群中學出道理,道理如何來尊重,這些表達在我們的身與心,法入心,但是我們要表達在行動,這叫做德本。

即使是我,每天早上,你們在外面禮佛,我也在佛堂禮拜,我也不敢懈怠。早課,是我們的本分事,修行者、佛教徒的本分事,怎麼能外面的經聲、鐘聲、鼓聲、誦經聲,這麼有道氣,我們在裡面到底是在做什麼呢?自己是不是很驕慢、很貢高呢?我們要很尊重佛法,要好好練習我們的德本。對佛法不懂得起尊重,對人會懂得尊重嗎?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用心,要不然,因緣果報很可怕。

授因記果,我們要很重視。過程中的尊重,我們絕對不能輕忽。所以說,六度四修,我們必定要遵守,以及戒、定、慧『三無漏學』,聞思修,這都是必修的行,這在授記中,一一都很強調。

前面的經文說,『得見八千、二百萬億,諸佛世尊。為佛道故,恭敬供養,於諸佛所,常修梵行』。

目犍連將來能成佛,但是他『得見八千、二百萬億,諸佛世尊』,他為了要修佛法,『為佛道故』,為了要修佛法,為了要延承佛的法脈,所以要供養尊重,服務佛陀,然後還要再修梵行,身心要很清淨。

接下來經文說,『於無量劫,奉持佛法。諸佛滅後,起七寶塔,長表金剎,華香伎樂,而以供養,諸佛塔廟』。

這就是供養的過程。供養諸佛時,自己要身心清淨,這樣用長時間來修持佛法。這要多長呢?『劫』;都是說『劫』。

⊙劫波:長時間。歷年滋久,崇奉受持佛之正法。

『劫』就是『劫波』,就是長時間。『歷年滋久,崇奉受持佛之正法』。用人間的年計算,時間很長,很難計算的時間。這就是我們要修行的,心要永遠永遠,歷盡一切劫數都是不變的心。像這樣,一劫一劫,一直累積時間。所以這個時間,有正法、有像法、有末法,不過在目犍連成佛的時間很長。

⊙諸佛滅後起七寶塔:上明佛前,今明佛後,以七珍寶建舍利塔。

『上明佛前,今明佛後』。奉事供養諸佛,就是佛在之時;『諸佛滅後,起七寶塔』,就是佛滅度之後,同樣與佛在世沒差別。佛滅度之後,雖然佛不在,無法親身奉事佛,但是同樣很恭敬,用七珍寶,用這些寶石、寶物來建塔,來供養舍利。

⊙長表金剎:表明剎竿,欲令迷者知所歸趣,以金為剎,莊嚴堂舍。

『長表金剎』。經文這裡,塔要蓋得很高,『剎』就是寺院、有修行人的地方,寺院或塔廟。塔,有佛的舍利在;寺、精舍,就是有修行者在,這都叫做『剎』。我們現在看尼泊爾,原來在尼泊爾的古蹟,其中有一支剎竿非常的白,很高的標竿,在最高處有一個圓形的東西,就是一個金缽,太陽一照,金光閃閃,這也是叫做『金剎』。就是說,那個地方有佛的舍利,塔的最頂端有佛的舍利;上面又一支長長的標竿往上,表達最高處,這叫做『剎竿』。

或者是不論寺院有多高,它的前面也是有一支比寺院更高的『剎竿』,就是顯德的意思。這就是有佛法,最高點。所以『欲令迷者知所歸趣,以金為剎,莊嚴堂舍』,就是很高的地方有一個標誌,表示佛法是眾生所皈依處,是道理所會合的地方,也就是引導迷航的人。

⊙此云長表金剎者,謂塔上覆缽柱,為塔之表,以金為之,其塔高千由旬,則表之長可知。

『此云長表金剎者』,就是表示『塔上覆缽柱』。缽柱,要有一根柱子頂著這個缽,這樣長長直直地上去。這是要讓大家知道,這個地方有寺院,有修行者在這裡,佛法就在這裡。修行者在什麼地方,佛法就在那個地方。『塔上覆缽柱,為塔之表』,就是表示佛的舍利在這個地方。

『以金為之,其塔高千由旬』,表示很高的意思,『則表之長可知』。讓我們知道很長、很高。

⊙金剎:塔之別名,又以金所造之剎竿,即塔上之九輪。剎者,即佛剎,梵剎等是也。

金剎,『塔之別名,又以金所造之剎竿』,就是這支柱子很高,『即塔上之九輪』,那個地方有法輪,就如法輪一樣,在那個地方。『剎者,即佛剎』,這就是表示有佛的地方,有佛法的地方,就是梵剎,就是清淨的地方。

⊙然西國之風,於高處立竿,其頭置佛骨,故指竿或塔名曰剎,今謂之金剎。

『然西國之風』,西國之風,就是從中國以西向來看,那就是印度,所以叫做『西國之風』,就是說在印度那個地方的風俗。『於高處立竿,其頭置佛骨,故指竿或塔名曰剎』,這也就是叫做『金剎』。

⊙華香伎樂而以供養諸佛塔廟:若香、若華,伎藝音樂。舍利寶塔,像設廟宇。

『華香伎樂而以供養諸佛塔廟』。凡是有這樣的建築,就是人人要去做供養。『若香、若華』,就是表示最虔誠的供物,最美的東西,我們最喜歡的,拿去供佛。伎藝,就是舞姿、音樂等等,在供奉舍利的寶塔,在那裡獻舞姿、伎藝、音樂,表示供養。

所以我們學佛要用心,過去的時空是這樣,但是,我們現代的時空,佛法聽在我們的心,我們應該要真正用心來精進。雖然道理在人心消退,人無法無天,沒有尊重道理,行為就驕傲起來,這是現代人愈來愈猖狂。佛法要留著,唯有從我們的心虔誠來接受法,從我們的身虔敬對法。

時間是這樣分秒過去,五濁惡世如波浪、海嘯一樣,一波一波,我們要提高警覺,要戒慎虔誠,要自勉勵。『惟當自勉』,自己要自勉勵,要戒慎,不要受名利昏了我們的頭,忘了禮節、規矩。所以我們人人時時要多用心啊!

返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