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工早會:【10月04日】濟貧拔苦 度化人間

Community:
Branch:

看到海地人民普遍的窮困,證嚴上人開示:「這都是弱勢中的弱勢,窮困中的窮;讓他們能理解到了這樣共度難關,人間疾苦互相成就,一定要先去膚慰他們的心,要讓人人能知足,起憐憫之心,才能讓人人心平氣和。」

【證嚴上人10月4日志工早會開示】
「時間真的過得真快,一大早我總是感覺到急急急,一切都來不及的感覺。時間的確不夠用,要看的天下事真多,要說的天下話也是很多。」讓證嚴上人在10月4日志工早會上吐露急切心情的原因,是因為天下災難偏多,總是希望能讓人人都了解到全球各地發生的事件,進而付出行動來關懷。 

海地貧困遍全國 虔誠祈禱避風災

被形容為十年來最猛烈大西洋颶風的馬修(Matthew)近日席捲加勒比海一帶的國家,目前已經逼近海地,讓上人著實憂心。

「我們都知道,海地是非常窮困,(慈濟)也剛發放過大米,上周前已經陸陸續續發放,六百公噸的米分成三期發放,已經發放了兩萬八千包。這六百噸的白米越過了半個地球,分成三期,終於把它發放完,每一次發放大米的時候是非常辛苦,他們的確很需要,很需要。」

海地是全球最貧困的國家之一,在2012年1月12日發生了芮氏規模7.0強震後,慈濟人一路陪伴至今,尤其美國慈濟志工不辭辛苦,長期帶動當地人也能發揮愛心。近日,更申請到臺灣援外白米六百公噸,在當地發放給貧困民眾。

「要發放的過程,非常的艱鉅困難,因為他們全國都是窮,人人都需要,六百公噸到了這個國度要分給大家,的確是杯水車薪,真的是很不夠。這要克服許許多多人的心靈,要讓人在窮困中能知足,也要啟發人人的憐憫心,去憐憫比他更苦的寡婦孤兒,這都是弱勢中的弱勢,窮困中的窮;讓他們能理解到了這樣共度難關,人間疾苦互相成就,一定要先去膚慰他們的心,要讓人人能知足,起憐憫之心,才能讓人人心平氣和。」

甫結束白米發放,本應是讓貧苦民眾歡喜雀躍的事,然而一道為預防馬修颱風而撤離沿海居民的命令,又讓這一群貧中之貧的的住戶難以割捨他們所餘不多的家當。

「一直宣導著,期待大家撤離,儘管他們無家,或者是很簡陋的家,他們都不願意離開,為什麼?要守護他們僅有的家當。看到他們窮,(貧戶的家當),拚著命也要守護著他們的家當,就是不願意離開。真的為他們擔心,這剛剛才發放過的,我們關心的海地,所以我們要很虔誠來為他們祈禱。」

肯定志工頒獎項 社區服務陪伴深

氣候不調之下,貧困者如果遭受到了天災,不啻都是雪上加霜,就需要集合許許多多的愛心來救拔。菲律賓天主教亞典耀大學頒發社區服務獎給慈濟基金會,肯定與表彰了慈濟志工在2013年11月所發生的海燕風災救援行動。

「菲律賓的確值得獲獎,名實都有,他們不只是照顧馬尼拉,跨島去付出,保和島地震早於海燕颱風,(之後)就是海燕颱風發生,慈濟人就是兩邊都照顧,兩邊都一直陪伴著,為他們付出。一邊是將要棄城的萊特省的獨魯萬,就是這樣守住著她,讓她恢復生機。保和島也是一樣。」

2013年10月15日,菲律賓旅遊勝地保和島發生芮氏規模7.2地震,慈濟人於災後迅速登島勘災,原先已準備要調度簡易屋給災民應急,卻發生了震驚全球的海燕風災,當世人的注目焦點移轉到瀕臨棄城的風災重災區,菲律賓慈濟志工仍沒有忘記保和島,一路陪伴至今。

「(蔡)青山居士與兩、三個人默默地守在那裡,為當地也做了很多的事情,影響到了保和島的所有的人民,而且為他們安定了教育;慈濟同樣在那裡蓋了簡易教室,同時幾位菩薩在那裡默默耕耘,一直帶動家長、師生,一直帶動當地的居民,總是從土地,種子播種、種菜等等,一直一直去關懷,期待人人互相幫助;同時也有貧童罕見疾病,他們也想盡辦法把他們送到大醫院去開刀、去治療、照顧等等。」

上人讚歎,長期以來菲律賓慈濟志工在保和島做了許多慈善工作,儘管不為人所知,能無所求的付出。

「他們雖然小地方,卻是全面的影響,改變許許多多人的習氣,而且轉變了每一個人互相互動互愛,很知足也懂得感恩。很多事,都還是來不及幫他們說出來。」

上人感慨天下事多,不過慈濟愛心故事也很多。上人提及江西十二歲的罕見疾病少女陽雨來臺就診,亦說起當前大陸慈濟志工已經啟動了冬令發放的勘查工作,細微地了解貧困戶或是獨居老人的困境,予以膚慰。

「現在慈濟人開始分批都動員起來了,許許多多說不完,志工菩薩愛的能量,他也是一樣都有法,心中有法,行中就要辦法,要想盡了如何度化人間。很感動看到了《靜思語》,他們(慈濟志工)走入家庭,任何一個家庭都用心做輔導,這.實在也很令人感動:『吃苦了苦,苦盡甘來;享福了福,福盡悲來。』這樣一句話也可以讓慈濟人常常自我警惕,不要太享福;比較生活比較差的,我們還要去膚慰他們,了了一時苦,苦盡就甘來,也是可以撫慰人心,不只是自己能用,也可以用在別人的身上,這都是法。總是愛的能量,能讓人人用心。是啊! 真的非常感恩。」

慈濟宗門受肯定 多元學科互交流

一法能生無量義,慈濟志工學習了佛陀的教育,在世界各地進行慈善、醫療、教育、人文等四大八法,因地制宜而適切地拔除苦難、疾患,同時也帶動更多人豐富自我的心靈。種種成果,讓海內外許多研究慈濟的學者,不論是從佛學、宗教哲學、管理商學、甚至人類學的專家們,都肯定了慈濟宗門對社會乃至全球的貢獻。

「(慈濟)論壇結束了,昨天(10/3)有好多位的教授與法師(前來花蓮交流),上午所安排的都是在中國大陸佛法的泰斗、教授,很令人感動,而且很感恩的。像樓(宇烈)教授很大年紀,他也是帶著全家而來,他曾經來過慈濟,他對慈濟的精神理念很清楚,而且很鼓勵,他還是勉勵『慈濟就是個宗門』。」

昨日一整天,參與慈濟論壇的部份法師,以及來自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的樓宇烈名譽院長、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何建明教授、廣州中山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任龔雋教授、世界佛教友誼會執行理事游祥洲教授、英國牛津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席龔布齊教授(Richard Gombrich)、牛津大學薩伊德商學院霍夫曼(John Hoffmire)教授、泰國摩訶瑪古德佛教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阿尼爾•釋迦(Anil Sakya)法師、波士頓學院尼泊爾學生交換計畫主任葛雷・薩奇(Gregory Sharkey)教授等,聯袂來到靜思精舍進行交流。

對於他們對慈濟的肯定、鼓勵與建言,上人都表達了感恩。「慈濟一路走來,總是已經五十年間,看見了這麼多的學者來論壇,很感恩受到很多人的鼓勵。話要說來話長,無不都是沒有離開過這個天下事,總而言之,天下事需要時間,人人來多用心。」

返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