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mmunity:
Branch:
『時光長河,源遠流逝億兆難計;世代交替,自古來今諸佛出世;歷劫累世,修持戒定慧勤行道;長空無涯,功德難量說不能盡。』
時間,在這時光長河,源遠流長,自古以來,無央數劫,是億兆難以計算。但是,自古來今諸佛出世,不論在什麼樣的世代、什麼樣的人間,他都是在人間做度化,將道理說給大家清楚,從他的身體力行,行動所表達出來的內修外行,這樣來教導眾生,所以必定要來來回回。
所以諸佛,歷劫累世都是在修持,不論哪一生、哪一世都是在修行,修行於戒定慧。對自己要很守持戒律,定心專念,這是修行者不能缺少,所以智慧產生。在人群中看盡人生惡濁,心理的狀態,習氣的難改等等,造作的偏差,看盡了這麼多,分析了人間的生態,增長他的智慧。
所以我們常常說,佛陀要教我們的,就是教我們要入人群去,一方面造福,宣導佛陀的教理,將佛陀清淨無染、菩提大覺這顆種子,播種在人的心田裡,還要自己身體力行,人群中的濁氣不要受它污染。當然,這就是要修持戒定慧,而且要勤行道,要很殷勤,一點都不能懈怠,這就是我們修行者要堅持。
過去佛是這樣修來的,未來佛也是這樣修來的。彌勒菩薩是未來會成佛,更過去的佛,如文殊菩薩,同樣也是來為釋迦佛助道場,觀世音菩薩也是一樣。所以『世代交替,自古來今諸佛出世』,同樣將這個道理不斷在人群教導。人間無法體會到覺悟者所度化,語言度化、身體力行度化等等,所以還有很多不清楚、不瞭解的,還是很多,所以要在這麼長的時間,長空無涯,不斷地來回教化。
其實,諸佛菩薩已經在人間付出很多很多了。長空無涯,他們所累積的上求下化,成佛度眾生,成佛之後,法留在人間,倒駕慈航又再來,像這樣『長空無涯,功德難量,說不能盡』。
所以前面《藥草喻品》的開頭,經文就說,『爾時,世尊告摩訶迦葉及諸大弟子,善哉!善哉!迦葉善說如來真實功德,誠如所言』。
這是釋迦佛讚歎迦葉、迦旃延、摩訶目犍連、須菩提這四位大弟子,他們已經體會到佛意了;雖然是體會,但是不是十分的透徹,所以佛陀接下來就是《藥草喻品》,再用一種方法譬喻。
接下來經文就說,『如來復有無量無邊阿僧祇功德,汝等若於無量億劫說不能盡』。
意思就是說,你們所敘述,如那位大長者的財富,豈只這樣?還有很多呢!不只是你所看到的那個庫藏裡的而已,還有很多。
所以,『如來尚有無盡藏功德』,還有很多很多功德,『為汝等窮劫所不能盡說』。
這就是要表示佛陀知道大家還未很透徹,還未很理解,所以他再重申實法的意思,再廣化眾生。
⊙此是重申實法之義以廣化眾生,兼以明無上之自利利他佛之功德,非語言之所能盡顯。
其實,佛法永遠永遠都是無盡無數,這種長遠流逝,實在是億兆難計,還有很多很多的法說不盡,不論用多長的時間都說不盡。所以現在要再重申,不是過去說的那些法,法的背後還有很多法,再『重申實法之義以廣化眾生』,『兼以明無上之自利利他佛之功德』,要再讓大家更瞭解,佛的功德,自利利他的累積有多少,這不是用語言有辦法描述得盡的。
⊙是諸如來功德具足,淨智莊嚴功德聚。淨智者,即清淨智慧。謂以此智慧,照了諸法皆空,即得內心寂靜。由寂靜故,見真實理,是名淨智。
所以『是諸如來功德具足』。要描述的還有多少呢?諸如來的功德具足,具足到什麼程度呢?這個具足就是對佛本身修行自利,自己用功的,已經到達了淨智莊嚴之功德,聚集很多,『淨智莊嚴功德聚』。淨智是什麼呢?就是清淨的智慧。這個智慧已經很清淨了,而我們凡夫瞭解的到底有多少呢?我們對人、事、物,能分析多少呢?紛紛擾擾,說不通的道理實在很多,或者方向偏差,造作很多煩惱而不安的事情。
所以說,人就是欠缺智慧,而佛陀的智慧已經是淨慧了,非常清淨的智慧,就如一面鏡子,照了諸法皆空。完全一片淨空,這種的智慧,人間是非已經不會染著他的心,不論世間什麼樣的紛紛擾擾,那個濁氣都沒有污染到他。『內心寂靜』,內心很寂靜,『由寂靜故,見真實理』,這就是佛陀的智慧,他的淨智。
⊙一切信解所領悟,但為聲聞,不及餘眾,故云復有。阿僧祇,此云無央數劫,極長時間。
『一切信解所領悟』,這個智慧我們要如何能得到呢?你要信,有信,才能夠瞭解。《信解品》,我們從《序品》、《方便品》、《譬喻品》,一直下來,就是要我們能相信。
『但為聲聞,不及餘眾』。有信有解的人已經體悟了,但是聲聞要體解,也要以聲入耳。聽,聽了,有的人還不及聲聞,聽了還不瞭解的人,所以我們前面說『復有』。因為『如來復有無量無邊阿僧祇功德,汝等若於無量億劫說不能盡』,法還有很多,但是有信解的人,是有,但是有信、還未解悟的人還很多,甚至沒有聽到、不懂的人更多,這是佛很擔憂的。所以說『阿僧祇』,就是很長的時間,用很長的時間來敘述也無法瞭解。
⊙佛之三身、四智及佛所說法,皆利益無邊,非是九法界眾生。
佛陀所修的行,累積的功德,這已經到達佛智了。佛的淨智就是要累積很多的智慧,就是佛的『三身』、『四智』。佛陀到底有多少功德呢?『三身』、『四智』,就是佛所說的法都是利益無邊,『非是九法界眾生』,不只是九法界眾生,是無邊。
『九法界』,包括佛,有『十法界』;佛以下還有九法界,六凡、四聖,這樣叫做『十法界』。佛為了要再教導菩薩、緣覺、聲聞,以及六凡,還有很多尚未領受到佛法的,還有很多。所以所要利益的是無邊,不只是九法界而已,還有無邊。
⊙佛三身:法身、報身、應身。
佛的三身,第一是『法身』;第二是『報身』;第三是『應身』。
⊙法身:乃至妙覺,理聚方圓,是名法身。
『法身』,就是從凡夫初發心開始,用無量世,無法算劫、算時間,到了成『妙覺』的程度;道理匯集起來,到了『方圓』,隨方就圓,不論是什麼樣的地方,他的法無處不在,無人不度,這就是佛陀所得到的妙覺。這都是從一切道理聚集起來,這個道理能順應根機,隨方就圓,這叫做『法身』。
⊙報身:終至妙覺,智聚方圓;由智契理,故云報身。
第二就是『報身』。『報身』的妙覺,『智聚方圓,由智契理』,這叫做『報身』。
『智聚方圓』,用這個智慧,讓菩薩眼睛看得到、耳朵聽得到,這樣能度一切菩薩。用智慧也能隨方就圓,『由智契理』,所以叫做『報身』。用智慧開始重新說法,讓大家能體會,這叫做『報身』。
⊙應身:終至妙覺,功德圓聚,能隨機應現,度諸眾生,故名應身。
第三,叫做『應身』。佛陀現相成佛,用這樣的方式生在人間,讓大家看得到的身。看佛陀也是這樣修行,不斷累積、累積,到了妙覺,『功德圓聚』,功德圓滿了,『能隨機應現』,隨眾生的根機,九法界之中度諸眾生,叫做『應身』。不論是五道或者四生,他都普應眾生的世界,應身來度化。
再者,佛有『四智』。
⊙佛四智:大圓鏡智、平等性智、妙觀察智、成所作智,如其次第與成就之佛心相應之智慧。
佛的四智,次第為,『大圓鏡智』、『平等性智』、『妙觀察智』、『成所作智』;圓明清淨的心,平等的心,觀察世事很分明的心,以及成就一切的心智。這是如其次第與成就之佛心相應的智慧。
⊙大圓鏡智:清淨如來真智本性,離諸塵染,洞徹內外,無幽不燭,如大圓鏡洞照,萬物無不明瞭。
讓大家再更瞭解。『大圓鏡智』就是『清淨如來真智本性』,也是『離諸塵染,洞徹內外,無幽不燭,如大圓鏡洞照,萬物無不明瞭』。
『大圓鏡智』,這面鏡子放著,不論山河大地、天空,山河,都能映照入大圓鏡之中。『離諸塵染』,所有外面的髒污不會染污到這面鏡子本身。所以,『洞徹內外,無幽不燭,如大圓鏡洞照』。不論外面是天亮,是黑暗,這面鏡子都不影響。晚上,這面鏡子還是同樣存在,只是一片黑,黑是外面的境界,或者是點燃蠟燭,微弱的燈光,也能看見微弱的境界,隨根機、隨境界,這面鏡子全都一樣的照,所以『萬物無不明瞭』。
⊙所能稱說亦非迦葉等所能知能說,佛今特以譬喻說明之。
『所能稱說亦非迦葉等所能知能說』,現在佛特別再用譬喻來說明。
所以說來,佛陀的智慧這麼廣大無量,這不是迦葉等用窮子譬喻,說『看到了,這個寶藏已經得到了。』這個法的寶藏還有很多,不是迦葉尊者所說的這樣而已,比這樣還更多。
⊙汝等若於無量億劫說不能盡:以二乘智說佛功德,縱經塵劫,說不可盡。佛智德無邊際,化用如虛空。雲雨、大地、草木乃至萬物,無不依空而得緣成、安立、致用。
『汝等若於無量億劫說不能盡』。真的是『二乘智說佛功德』,即使經過了塵沙劫,還是無法說盡。因為佛的智慧真的很多,用二乘人,就是聲聞、緣覺的智慧要來描述佛的功德,實在是很多,用很長的時間都說不可盡。這是表示『佛智德無邊際』,佛的智德真的無邊無際,所以我們要用很長的時間,要用很大的耐心、求法的心來體會佛的智慧。
『化用如虛空』。佛的智慧,他化用如虛空。虛空,除了涵蓋天下宇宙,還有雲、雨、大地、草木等等,乃至萬物,無不是『依空而得緣成』,因為有虛空,才能得到萬物的完成。同樣的道理,佛陀的智慧就如虛空一樣,這智慧來為我們分析道理,我們才能成長慧命,回歸真如。我們必定要依法奉行,所以『安立、致用』,我們要用心,心要開闊、要清淨,自然就有智與慧入心來,我們才有法可以應用。
總而言之,學佛,要時時,長久的時間瞭解,所以要多用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