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思晨語:【06月27日】佛恩深如海

Community:
Branch:

『佛教導眾生轉迷為悟之大恩,世尊宏恩以希有事憐愍教化,利益我等轉凡得入大聖道法。』

佛恩浩大難報!佛陀雖然現相成佛於人間教化眾生,其實,佛陀從久遠劫以來,為了眾生來來回回,只是一念心,不忍眾生受苦難,所以不斷來回娑婆世界。這是佛陀的慈悲,來教導眾生,希望眾生能夠轉迷為悟。這種大恩大德,要如何才能報佛恩呢?

『世尊宏恩,以希有事憐愍教化』。佛陀對眾生的宏恩實在是很稀有,他對眾生的愛,他的憐憫、教化,絕對不捨離眾生,不論眾生是如何的惡,如何的頑皮,佛陀絕對不放棄。

『利益我等,轉凡得入大聖道法』。佛陀的慈心,廣大無量,欲令眾生能夠接受法,能夠法入心,能夠轉變心態、改善行為。這是佛陀對眾生不離不棄,我們要知佛恩,要好好記得佛陀的宏恩。

接下來的經文,『我等今者,真阿羅漢,於諸世間,天人魔梵,普於其中,應受供養』。

『我等』,就是迦葉尊者、須菩提、迦旃延、目犍連,為大眾之首,代替大眾來表達,跟隨佛陀修行的心聲。佛陀在靈山會,已經從<序品>而<方便品>、<譬喻品>,這樣一一來教化。總是上根機的人,不論是天界或人間,或者是六欲天,或者是色界的梵天,已經受他們降伏了;阿羅漢的修行,已經啟發了大乘心,因此降伏了天、人、魔、梵,令他們心服口服,也同時受教了,這樣來護持、來供養。

下面的經文再說,『世尊大恩,以希有事,憐愍教化,利益我等,無量億劫,誰能報者』。

佛陀的大恩,真是稀有,這些阿羅漢依教修行,漸漸理解,也能得受天人魔梵來供養、恭敬,這種恩德都是因為世尊所教育,所以世尊的大恩稀有。因為一念憐憫心而來教化,生生世世,曠世累劫,不棄不離,隨著眾生在五道四生來教育、利益。『我等』就是眾生,我們大家。『無量億劫』,時間很長,誰能夠報得佛恩?

這個大恩,就是『佛常教導眾生棄無明,轉迷入悟』,這個大恩。

⊙世尊大恩,以希有事:佛常教導眾生棄無明轉迷入悟之大恩,故云:世尊大恩,以希有事,憐愍教化,利益我等。

眾生要去除無明,轉迷入悟,談何容易呢?我們聽法,到底自己的習氣、煩惱,是不是有去除呢?

佛陀常常來教導眾生,二千多年後,佛陀再來人間不知又幾回了,他在人群中,同樣在教化眾生,沒有停歇。只是要看因緣,什麼樣的因緣,他就觀眾生根機,駕慈航,入人群中去度眾生。

所以『常教導眾生』,他對眾生不棄不厭,沒有厭煩眾生剛強難調伏,只是一心要來教導我們去除無明。佛陀對我們就是這樣,生生世世,一直一直教育我們,希望我們能轉迷入悟,這就是大恩。所以說,『世尊大恩,以希有事』,就是因為憐憫,用大慈悲心來『憐憫教化,利益我等』。

⊙佛大慈大悲,憐愍教化,為眾生所作利益——時長、處廣、心勤、行滿、苦己利人,恩深如海。

佛陀就是大慈大悲,憐憫心,這種『為眾生所作利益』,要用很長的時間,曠劫,無始劫以來,佛陀為了眾生,他不斷來人間,這是『時長』。『處廣』,地方也很多。光是地球上,不只在印度而已,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可能,任何富有的國家,或是最貧困的地方,他在那個地方現身救度苦難人,也說不定。來來回回,時間很長,空間很大,不只在人間,而是遍及五道,他都有到達的地方,隨眾生因緣來度化。

『心勤』,佛陀的心就是勤,絕對沒有懈怠,長時間都是上求下化,廣度眾生,任何地方他都去,用同樣的心,殷勤精進為眾生。『行滿』,他所到之處,足跡充滿了所有地方,都有佛陀教化眾生的地方。『苦己利人』,甘願自己刻苦耐勞,受一切苦難,只是為了利益人群,教化眾生。佛陀這樣的恩德對待眾生,你們想,『恩深如海』啊!

⊙昊天之恩,蓋在於此,故曰『無量億劫,誰能報者』。

『昊天之恩,蓋在於此』。所以經文說,『無量億劫』,時間是很長很久,『誰能報者』。

⊙世尊一代教化,莫不皆大恩,以希有事。始自華嚴大法擬宜直指明心見性,奈何我等若聾如啞,辜負大恩。

佛陀對眾生是用這麼長的時間,不停歇,所到的地方無量數、無邊際,很辛苦,就是精進,只是為了度眾生。從二千多年前,降生於迦毘羅衛國皇室開始,現相成佛之後,這一代教化,無不是大恩。其實,不只這一代,而是曠劫、無量世在教導,現在是現相成佛,這樣來教化。過去無量劫就是修行的身形,在人群中不斷不斷教育,現在已經成佛了,這是希有的事情。

『始自華嚴大法』。那時候,修行覺悟那一剎那間,他希望趕快讓大家知道:人人都有本覺真如,與佛陀一樣,能夠覺悟一切天地萬物事理。他想讓我們知道,但是眾生的根機真的很差,無法理解,『我等若聾如啞』,眾生因為無明遮蓋,所以『辜負大恩』。佛陀本來要將他所覺悟的真理傳達給我們,但是大家聽不進,也無法表達出來,這真的是辜負佛陀的大恩。

⊙世尊大恩者:一、佛始立慈悲,拔六道苦,與四聖樂,普十法界,入四弘中,此如來室恩。

世尊的大恩有多少?當然是很多。第一,『佛始立慈悲,拔六道苦』。從一開始立願,就是立慈悲願,要來拔除六道眾生的苦難。六道苦難中的眾生,他全要教育,『與四聖樂』,甚至『普十法界』。『四聖』就是羅漢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這就是『四聖』。懂得開始發心來修行,從聲聞而體會佛法。『普十法界』,普遍在十法界。『十法界』就是除了『四聖』之外,還有『六凡』。『六凡』就是六道的眾生。所以是『六道』、『四聖』,佛陀的法已經普遍了。

『入四弘中』,就是入『四弘誓願』,希望人人要契入這念心。『眾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』,這四弘誓願。『佛道無上誓願成』,在行中不斷要向前精進。『此如來室恩』,引導我們入如來室,與佛同一個空間來體會佛法。

⊙二、如來行菩薩道,示教利喜,曾教我大乘,雖復中途忘失,智願不失,如來室清涼溫暖,大慈與樂恩。

第二,『如來行菩薩道,示教利喜』。佛陀教育我們,顯示行菩薩道,大乘法。大乘法讓我們入眾生群中,去付出之後是多麼歡喜的事情。不過,我們就是半途而廢,忘失了佛的大乘法,走一半就停下來了。『雖復中途忘失』,但是『智願不失』,不過修行的心還在,『智願不失』。所以『如來室清涼溫暖』,還是這樣修行,沒有再去造惡業,就這樣在清淨行中,受佛陀所庇蔭。在道場裡這樣生活很安穩自在,這種『如來室清涼溫暖』。『大慈與樂的恩』,這是佛陀的大慈心,讓眾生有一個安樂處,有一個修行的道場,這是佛陀對眾生的恩。

⊙三、眾生遭苦,視父而已,佛伺察其宜,如犢逐母,備行六度,以利眾生,如來室遮寒障熱,大悲拔苦恩。

第三,『眾生遭苦,視父而已』。佛陀所說的法,他並沒有要接收,沒有要用在自己的身上,就只是這樣聽、這樣看,如窮子看著父親,還不知道這些寶藏,自己也有份。所以『佛伺察其宜』。佛陀觀察眾生,就只是看、只是聽,卻不動心,沒有要起行,所以他就要慢慢找機會,『如犢逐母』,就如小牛在追母親一樣,用種種方法。

過去用『四諦』、『十二因緣』不斷施教,一直到後來『備行六度』,開始用『六度』的方法,用大乘法,『以利眾生』,慢慢地指導,慢慢地讓他投入。『如來室遮寒障熱』,同樣在這個如來室,讓大家有溫暖,不要讓大家覺得冷,也不讓他很熱惱。這就是『大悲拔苦恩』。

⊙四、佛成道已,應受寂滅無為之樂,而隱其神德,用小根所樂法,五戒十善,冷水灑面,令得醒悟,是佛衣遮貪欲熱恩。

第四,是『佛成道已,應受寂滅無為之樂,而隱其神德』。佛陀成道,已經寂滅無為,不過他『隱其神德』,他沒有現神通,還是和普通人一樣,生老病死。『用小根所樂法』,這種小根機的人能夠歡喜接受的『五戒十善』,就如『冷水灑面,令得醒悟』。這是『佛衣遮貪欲熱恩』,讓他們明白不要再一直貪欲了,這就是佛陀給眾生的恩。

⊙五、示老邁,方便附近,與一日價,是佛衣除見寒受暖恩。

第五,『示老邁,方便附近,與一日價』。示現老相——已經年老了,要找孩子回來;年老了,法要傳給弟子等等,用這些方式,譬喻來教育我們。這是『佛衣除見寒受暖恩』。

佛對眾生的恩實在是很多。為了報佛之恩,我們應該認真修行。自愛就是報恩,付出就是感恩。總而言之,愛的力量只在一念間,希望人人將這分清淨無染的大愛,利益眾生。佛陀是這樣,我們應該也是這樣,學佛的心不要減少,時間不要浪費。所以要時時多用心啊!

返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