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mmunity:
Branch:
『心常念戒憶持無忘,不作諸惡是名持戒,防非止惡持如來戒,能防止身口意之惡。』
修行最重要的根本就是守戒,要知戒守戒。我們凡夫就是不知道要守戒,不斷犯戒而不自知,所以愚癡、迷茫,在五道四生不斷輪迴,就是因為心不知戒。不聽法,怎麼會知道戒呢?所以學佛很重要的,我們要聽法,聽法要入心,入心的法,我們要時時提高警覺,是對的,我們要堅持向前進,這叫做精進。
所以心要常念戒,『憶持無忘』,要常常記住。不要聽了之後,過去就忘記了,若是這樣,聽再多的法都會漏掉了。『漏』,漏失,就墮落凡夫。我們的見解若偏差,就漏落成為凡夫,造很多無明煩惱,在凡夫界裡不斷複製無明,也很容易墮落三途,所以我們必定要斷除見惑。
見解,凡夫的見解都是別人不對,都是我對;世間的名利地位,沒有考慮別人,都是考慮自己。
『有聽經嗎?』『有啦,聽經,不只是聽經,我也會做好事。』但是,『是機會!』所以我要賺很多很多錢,各種事情只要有利於我,我一定去做。像這樣,就是不念戒,對法沒有透徹瞭解,只是想,『我多賺一點錢,善事我有做,這樣就是造福了,我造福,應該就會得福。』沒有想過自己同時也造了其他的業呢!
儘管你也有在造福,但是毫無節制地不斷開發,不斷追求利益,這種見解未斷,就容易漏失正法。漏,就是煩惱,製造很多煩惱,製造很多無明,就會墮落凡夫,乃至由不得自己墮落三途——心如在地獄道,心如在餓鬼、畜生道,三途之苦都是由不得自己。
所以,我們學法之後必定要『憶持無忘』,很重要!『憶』就是要常常記得,記得我們要受持戒法,一定要受持。要很透徹瞭解人生是無常,不必爭、不必取,爭取得太多了,就容易漏落凡夫、漏落三途,這就是苦難。我們不要忘記了,人生一定要把法放在心裡。
『不作諸惡是名持戒』。人生足夠就好了,何必爭取那麼多呢?一不小心結怨連仇,造作了很多惡業,這樣對自己就很有傷害。所以我們心要堅定持淨戒,就不會去造作諸惡,這才是真正持戒。自然就能馬上防止外來的誘引,或是自己內心浮現了一念貪欲,我們能及時止惡。只要你憶持,不要忘了戒,這樣就是『持如來戒』。預防,不要去做,惡法來到我們面前,馬上停止,這叫做『持如來戒』。
『防非止惡持如來戒,能防止身口意之惡』。所以我們若懂得好好持戒,自然就能防非止惡。防非止惡,不離我們的身口意三業。身體去造作,口頭與人說的,或者心念所貪。心所貪,口出言,身行動,若是一不小心就造惡了。我們若能時時心念戒,憶持無忘,自然就懂得防止身口意之惡。
所以,慈濟人發心要投入慈濟大團體的行列時,必定要見習、培訓,不只在臺灣這樣,全球都一樣。這種愛的戒律,在大愛中要持戒律,這就是慈濟的規矩,也是修學佛法的基礎。過去佛陀對僧團重視戒律,現在我們對全球慈濟人培訓,也是重視戒法,所以大家學佛要用心。
前面經文說,『世尊我今,得道得果,於無漏法,得清淨眼』。
我們應該要持菩提道,菩提道是大乘因,菩薩道就是一實大乘菩薩行果。不論是菩提道或是菩薩行,都是在因果中。菩提行,我們要身體力行,覺悟,瞭解世間的是非,可做或不可做。『眾善奉行』,一定要精進入人群中;『諸惡莫作』,我們一定要戒持,這樣法才能無漏。
『有漏』,就是善法一直收入,但是不斷漏掉,就是忘失。我們若是忘失,見解還是凡夫的見解,還是造作很多的煩惱、業,這就是凡夫。所以『無漏法』,意思就是煩惱無明全都去除了,所有的法入心來不漏掉,這樣叫做『無漏』,這樣才有辦法證得實相的道理,我們才能得到『清淨眼』。
⊙無漏法所證實相之理,清淨眼能證實相之智,以智契理故,於道果雙證,即開佛知見,見實相理境也。
得清淨眼,才能證到實相智,我們看事情才能真,才不會受形態迷惑了。我們看東西、聽事物,能很清楚,該做、不該做,該得、不該得等等,這就是實相理。修行者所要得的是道理,凡夫所要得的是事物,兩者不同。道理是清淨的,我們用清淨的眼光來看一切事物,我們所造作的就會合道理,這樣就是清淨,這叫做實相之智。不是為自己的利益做,是為天下眾生而付出,這叫做『清淨眼能證實相智』。
若是看事物,『我現在多這一項,多那一項,我多了很多財產,我多了很多名相,我多了很多……』這都是事物,都是虛幻,都是污染。若是有智者,他看透這些東西都是虛幻,不爭不取,所要的是道理,這就是實相智。若能夠這樣,以智契理,我們的智慧,真真正正慧命成長了,對人、事、物,所看的不是有形的物質,所看的是無形體相的道理,這樣叫做『以智契理』,所以『道果雙證』。
我們行道,菩提道即大乘因,一實大乘是菩薩行的果。所以,我們一方面進行菩提道,一方面行菩薩行,因與果並行走;覺悟了,我們入人群去付出,這是因果並行,這叫做福慧兩足,也叫做『道果雙證』。造福,同時得智慧,這樣向前進,這叫做『道果雙證』,這就是『開佛知見』。瞭解了,佛陀的心懷,佛陀所瞭解的,心與天體宇宙會合,覺性真如會合,就是佛的知見。我們現在瞭解佛陀所證悟的,以無漏法得清淨眼,就是在無漏法,所有的煩惱都去除了,用這種清淨心來看待人間世相,都體會到了。
下面經文再說,『我等長夜,持佛淨戒,始於今日,得其果報』。
我們大家用很長的時間『持佛淨戒』。修小乘的期間有多長呢?在今生此世就已經數十年了,何況過去生無量數劫以來,長夜茫茫,就是這麼長的時間,還未透徹體悟到,但是依然很堅持,『持佛淨戒』。佛陀所教育的戒,我們都有守持,去除無明。因為知道苦,人生苦集滅道,我們瞭解,我們警惕,持戒不忘。
⊙我等長夜,持佛淨戒:我等昔來無明長夜,煩惱之惑覆智眼,流轉於生死,故譬以長夜之闇黑。
『我等昔來無明長夜』,這『無明長夜』意思就是煩惱。雖然過去這樣長長的時間一直都在修行,但是『煩惱之惑覆智眼』,好像眼睛還有什麼東西遮著,煩惱的惑讓我們無法很透徹理解,『流轉於生死』。過去生無量劫以來,就是這樣在修行,但是在中途不很清楚,方向偏差,漏落凡夫,無明牽引,所以譬喻長夜,暗又黑,看不清楚方向。
⊙修持如來清淨戒行,受持戒律而不觸犯。持戒清潔,如淨明珠。
『修持如來清淨戒行』,就是要受持戒律,絕對不要觸犯。『持戒清潔如淨明珠』,我們要好好潔身自愛,好好保護身心,要很清淨,淨潔如明珠一樣。
佛陀在世時,有一群比丘,他們走過了一個鄉村,經過了一個曠野的地方,忽然間一群強盜出現,將這群比丘圍起來。『你們要做什麼?我們都是修行者,身無一物,你們包圍我們要做什麼呢?』『你們雖然身無一物,但是你們身上有衣著。我見到一群人,若都無所獲,這樣是壞兆頭,所以不管那麼多了。』於是將這些出家人的衣服全都脫光了。有人就說:『順便將他們滅口,否則他們若去報官,我們就逃不過了。』
但是其中有一位較善良的人,他就說:『出家人是佛弟子,他們守戒,他們會守口戒,不會去告密,害我們被官府抓走。所以我們應該要相信他們。不如,我們將草拿來打結,把他們綑綁起來,丟在路邊。』
一直到天亮,有一群官兵要入城,從那裡經過,看到這群出家人,『你們為什麼這樣?』就是遇到強盜,『這只是草而已,很容易掙脫,為什麼能將你們拘束在這裡呢?』『我們是守戒,不越戒,我們就是在這裡。』所以這些官兵趕緊去張羅一些衣服來給出家人遮體,保護他們回歸精舍。
見到佛陀,佛陀也是讚歎:『弟子啊!你們守戒,受到這些強盜的信任,所以你們逃過一命,也是你們的守戒啟發了人的良知,這就是修行者。』這是在佛陀時代。所以潔身自愛,淨如明珠,這就是要持戒。
⊙始於今日,得其果報:前說小乘,是佛方便,始於今日聞佛音教,得其成佛真實果報。
『始於今日,得其果報』,這是迦葉尊者這樣說。以前都是在小乘行中,佛陀用方便法來教育我們。過去佛陀也有說大乘法,只是我們不想接受,一直到現在,『始於今日』,就是已經來到法華會上了。『聞佛音教』,因為聲聞,佛陀的聲音,所說的教法,我們現在已經體會到了。『得其成佛真實果報』,我們現在體會了,瞭解了,自覺之後,我們應該要入人群造福,在人群中成長智慧,這才是真正成佛真實道,真實的果報。
⊙淨戒為因,能得大果,故云始於今日得其果報。
『淨戒為因,能得大果』。我們要覺菩提法,『菩提』就是覺悟,但是要很清淨的覺悟,所以『淨戒為因』。我們一定要持『無漏法』,將所有的煩惱『有漏』要去除,要『無漏』。一個桶子若有漏,你放了多少水,還是漏掉了,剩下來的就是骯髒的東西。我們應該將髒污清除,淨水要留著,法水一定要入我們的心,還要清淨。
所以說『始於今日』,今天所聽的,我們終於都覺悟了。『得其果報』,瞭解了,要行菩薩道,瞭解了。
⊙如經云:戒為無上菩提本,故當一心持淨戒。
就如佛經上說:『戒為無上菩提本,故當一心持淨戒。』覺悟的根本就是要持戒,當一心持淨戒,尤其我們行菩薩道、大乘道者更需要持戒,這就是學菩薩道者的本分事。所以要時時多用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