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mmunity:
Branch:
【證嚴上人10月26日志工早會開示】
「每一天,看見了這一群群的難民,真的很令人是心疼、不忍,總是用盡所有的言語都很難以表達,看到難民們這樣苦難窘境,真的是很不忍心。」10月26日的志工早會上,證嚴上人再次提起難民逃難的處境,不禁慨嘆天地之大,何處是難民們可以安定下來的地方?
難民離家何處去 不捨寒冬難度日
「看到了在逃難途中,這難民潮多麼可憐,攜家帶眷。孩子的確很無辜,跟著大人一樣長途跋涉;看到的父母親,有的是背著孩子,有的是抱著,有的半牽半拖著這樣走,到底要走多遠?前途茫茫,到底要走到哪一個方向?哪一個定點是他們可以立足停歇之地?」
對難民而言,這一段苦不堪言的遷徙路程,雖有方向卻不知終點何在,在何時、何處會被迫停下腳步,而再也無法前進也不得而知。因為歐洲各國對難民政策再三躊躇,導致難民所途經的東歐、中歐諸國,也擔心難民們無法順利到達心中想要前往的國家,反而滯留在其國境內造成負擔,保加利亞等國已經考慮封閉邊境,不再接受難民前來。
「那他們要到哪裡去呢?天蓋之下,地載之上,這麼遼闊,到底他們要往何方、何處立足?在那裡停歇下來?唉!真的是看著都很不忍心,而且現在都是進入了寒冬,他們逃出來無法帶多少衣物出門,假如再遇到大雪風雨,溫度下降,不知道他們的日子又是如何過?」
說起難民前路茫茫的苦不堪言,上人一句句提問,一句句嘆息。
「唉!我們常常都說,時間過得真快;但是同樣的時間,在他們(難民)是度日如年,哪怕是一秒鐘也很漫長,這是他們的『難過』——時間很難度過。在度過這樣漫長的時間,他們的生命能不能維持下去呢?到底他們要往何方去?實在是很不捨。」
植下種子展關懷 用愛運命力量大
菩薩所緣,緣苦眾生,長期以來,在約旦、土耳其、德國等地,慈濟志工有機會接觸敘利亞難民,都想方設法盡量提供物資或教育機會。
「現在的土耳其、現在的約旦、現在的德國,也有人已經到達了德國,在收容所裡面,我們德國慈濟人雖然少,可是他們也到收容所去做關懷。這都是只要(難民)有到達某一個目的地,只要當地有(慈濟)種子,都可以看到了希望。」
歐洲慢慢步入冬天,氣溫對難民形成嚴峻的考驗,在德國慕尼黑的難民收容中心,慈濟志工募集了二手衣物進行發放,關懷到了敘利亞青年韓森與父親,談及離鄉背井的苦楚與希望。
「這個爸爸,就是為了陪伴兒子(韓森)逃離敘利亞,因為兒子是學醫的,期待他的醫學能畢業,可以從事救人的醫療志業,已經變賣了所有的一切給人蛇集團,這樣地逃出來了。現在在德國,到底能不能繼續完成他的學業嗎?還是前途茫茫。不過他們還是期待著,能完成學業了以後當醫生,將來還會回到了他們的國度,他們還是那樣地深深地熱愛著他自己的國家。」
上人感嘆難民們想方設法離開故土,又期待著當戰亂平息,還能回歸故鄉延續夢想,這樣的人生故事比比皆是,實是眾生共業。
「看,這就是人生,他們的共業就是在這個時代,共同落難為難民,真的是不可抗拒的命運。我們要如何來『運命』?要如何來運轉他的命運?那就是愛,有一個家滿滿的愛,可以容納百萬、千萬、億億萬人;這就是愛,它的空間很大,只要人人願意付出一點愛,那力量就大了。」
一日五善堅不懈 教富濟貧積點滴
當無私的愛心匯聚起來,可以消減眾生共業所帶來的苦痛,也能讓身處平安地的人們累積福德因緣。美國慈濟志工陳家璋夫妻很認同慈濟竹筒歲月的精神,當他在臺灣參與精進研習,聽到海外多國都在推動竹筒歲月,他也發心立願,每一天都要向五個對象介紹慈濟,希望對方能認養竹筒。
「當然,凡事起頭難,(陳家璋)碰壁的事也很多,可是他自我期許願力要很堅定,他慢慢改變方式;還有(身邊的)慈濟人也建議,『保持你的願力,還是每天五家,但是說話改變一下。』」
陳家璋與志工們開始練習募心的方式,原先總用一段時間來慈濟緣起,對於忙碌的商店常常無法配合;後來就直接向對方說明,慈濟是在幫助貧窮,希望對方若知道有需要幫助的人,請大家務必轉達給慈濟,如果對方接受了,再說明慈濟幫助人的善款都是點滴而來。
「(志工們)期待竹筒放在他(老闆)的店裡,每天哪怕是一分錢、一角錢、五角錢,每天隨意的、隨喜的,每天開門就有一善心。而且,他推動過的,就是兩個月會到先前推動的商店裡,去幫他(對方)換新的(竹筒),哪怕回收的三、五個銅板,他(陳家璋)就說:『行善也可以扣稅。不管多少,我們的責任,帳目要清楚,所以會送收據來。』」
陳家璋就利用送竹筒、再送收據的方式,慢慢與會員聊慈濟,慢慢累積情感,讓每一個商店建立信心。上人歡喜地說:「這叫做『教富濟貧』,點滴累積。」
呼籲自己八分飽 回捐兩分助人好
在平安且富裕的地方教富濟貧,慈濟志工也會啟發受助者的愛心來「濟貧教富」。甫結束的土耳其難民發放過程中,原先預訂發放二千多戶,卻還有四、五百戶來不及被劃入名單中。
「四、五百戶漏失掉的,到了發放的時候要怎麼辦呢?(慈濟志工)開始呼籲『八分飽』的精神,竹筒歲月的精神,大家已經得到的(發放物資)再回饋、再回收,那兩千五百多戶再回饋,結果整理好再發放,這四百多戶,戶戶都拿到同樣的物資,這不就是『八分飽,兩分救人好』?這兩千多戶等於又再救濟四百多戶,這都是積少成多、功德圓滿。」
啟動人人心中的善念,不論是「濟貧教富」或是「教富濟貧」,每一個人都可以布施,讓愛的循環源源不絕地締造善因緣。
「這都是善法,我們自度度他,我們吸收了這樣的法,從這樣的法走入人群去幫助更多人,這都是點點滴滴匯聚起來付出的。」
上人剴切地呼籲:「真的,我們要好好啟動我們的愛心,點滴就好,所求不多。人人有機會接觸到了善念,我們的社會才能平安、才能祥和。天地之間,唯有一個愛,可以無限量的大家庭。天為蓋,地為載,那這樣我們在天地之間,人人行善,天地就可以調和了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