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思晨語:【09月18日】諸子無知大緣不易

Community:
Branch:

『正見不偏道念正,正思惟修心寂靜,正語傳法入菩提,正業正命正精進,正念正定無漏行,正受大法顯真如。』

 
各位,學佛就是要學在方向正確,路沒有偏。『正見不偏道念正』,我們的道念正確了,念正,自然心就專、心是定。所以這『正見不偏』是多麼重要呢!學佛,應該要好好顧在這念『正見不偏』的正念。
 
『正思惟修心寂靜』。大家知道了,『思惟修』是禪。只要你的心專,行茲在茲,在這念間,這都叫做禪。所以我們要『正思惟修』,若能夠這樣,心就寂靜。
 
《無量義經》開頭,就告訴大家『靜寂清澄,志玄虛漠』。我們要在這個『靜寂清澄』的境界,真的要有功夫,不能離開正知、正見、正思惟。八正道法融入我們的身心行為,我們這念心就自然寂靜了。心念很快就跑掉,心要能夠常在一處不容易,就是要修、要練。我們若能夠心在念間,念在心中,這樣心念一處,就是禪的境界。心寂靜,一定要下功夫。我們若能夠心寂靜,身、口、意業自然正。
 
所以,說話要正語。同樣說一句話,應該要句句是好話,每一句話都啟發人心向正。因為我們開口動舌無不是業,凡夫在『十業』當中,口業就有四惡,惡口、妄言、綺語、兩舌,這四種都是從口出。若能夠正語,這四種惡業,自然就去除了。
 
我們開口動舌,完全用正語來傳法。人能弘道,真正的法是由人來弘揚。要如何弘揚法呢?就要說話。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在正語,說話要很用心,能夠將法傳入人心,傳法就是鋪道,鋪著這條菩提道路。
 
常常說過了,經,講經嗎?道,講道嗎?事實上,『經者道也,道者路也。』最重要的,人間路要鋪平。我們在人與人之間,說話就是在為人指路,讓人走一條平坦的道路,能夠直通到覺悟之道。所以菩提道就是覺道,覺悟的道路。用正語好好來鋪這條人間路,交接菩提道,這樣人人能夠去迷就正,這必定要正語。
 
還要『正業』、『正命』。我們在人間做事一定要有『正業』、『正命』,不要做了邪業,為了生活賺錢也要賺得心安理得,做事情要心能安、社會能平和。
 
我們有緣接觸佛法,就要『正精進』。信仰、修行,若毫釐偏差,則千里錯謬。所以過去一直說,我們修學佛法必定要正確,要『正精進』。
 
再來就是要『正念正定無漏行』。無漏行,『三無漏學』戒、定、慧,我們收進來,我們日常生活的行為要守戒,防非止惡,我們心要專、要定,智慧才有辦法成長。所以,人人要固守無漏學,行無漏行,就是戒、定、慧。
 
『正受大法顯真如』。大乘菩薩道,要好好用心走,回歸真如本性來。
 
佛陀來人間,無非是要教導我們離開偏道、離開煩惱的險路。三界火宅,這個『三界』就是我們的心靈三界。佛陀出現人間,無非是要『開、示』,我們眾生有緣,要趕緊『悟、入』,好好聽、好好體會。佛陀用心良苦,我們要接受,要改變過去錯誤的習氣,趕緊走向正確的道路,這樣就能出火宅。

 
前面的經說,『長者見子,得出火宅,住於四衢,坐師子座,而自慶言:我今快樂。』

 
長者看到孩子都出來了,離開危險的地方到安全的地帶,當然歡喜、快樂。世間的父親看到孩子平安離開險道是歡喜,佛陀是四生慈父,看到弟子用心受法,身體力行修行,同樣也是歡喜。
 
所以下面這段經文說,『此諸子等,生育甚難,愚小無知,而入險宅。多諸毒蟲,魑魅可畏,大火猛燄,四面俱起。』這段經文好好用心聽。
 
『此諸子等,生育甚難』。真的是難啊!看,在說《法華經》之前,佛陀放光,文殊、彌勒對答。文殊菩薩引述了過去無量劫前,有二萬尊日月燈明佛出現人間。不是二萬位一起出世,而是一生一世,這樣累積到二萬尊。
 
這二萬佛,每一尊佛間隔的時間很長,是無法計算的『劫』,所以叫做『無量劫』。『劫』就是『劫波』,很長的時間。釋迦佛過去的修行過程,經過了無量劫佛所,每一尊佛,都有釋迦佛生生世世隨佛出家,隨佛修行。
 
所以說,時間這麼長,所教育的,真的是不容易。釋迦佛都要用這麼長的時間了,何況我們眾生呢?要成就一個人真的很不容易,何況要成就一尊佛,更困難!所以說『經無量劫佛所,教誨成其大緣』,要把他教得能夠完成這個大的因緣。

 
⊙此諸子等,生育甚難:經無量劫佛所,教誨成其大緣,中間小有成熟,故云生育。經此多時,數數成就,將養不易,故云甚難。

 
常常說,我們要與人結好緣,要修福業,造福人間。這種行菩薩道也叫做大緣。我們要入人群中去,人群的苦難,因為眾生苦,所以要入人群中引導人人瞭解佛法,成就大緣,這沒有那麼容易。所以這當中就是要有一段一段的時間,慢慢地累積,這個緣才能夠成熟。
 
這個人間,從生、老、病、死,到底有多少時間可以累積善緣、善法呢?老實說,這個『中間小有成熟』。在這個人間到底有多少時間,可來成就我們的道業呢?而我們有多少時間,將心展開,大愛來為人群付出?這種的大因緣,實在不容易,因為一輩子才幾十年而已。
 
所以說『生育甚難』,這是一種譬喻。要真正將我們啟發、發心,將這個法啟發入人的心去,到底能夠有多久?而入心之後,讓他發心入人群,還剩多少時間?其實,要培養一個人真的不容易,要讓一個人正知、正見、正思惟、正念、正業,更加不容易。
 
所以『經此多時』,很久啊!《法華經》的開頭,日月燈明佛,再下去還有大通智勝佛,在那期間修行又更長。總而言之,真的要能夠有一尊佛出世不容易。佛要在人間成就這麼多人,能夠發大心、立大願,真的也是不容易,所以說『生育甚難』。很不容易能夠結這麼多的好緣,能夠來聽佛說法,所以佛陀會很歡喜。
 
說實在的,這經過了很長的時間,『數數成就』,一生一世、一生一世這樣累積,真的是不簡單。所以『將養不易』,要這樣將這個法在人的心,讓他成長慧命,實在是很困難。
 
現在雖然大家聽了法,知道人間是苦,都是出在貪欲。大家已經將這個貪欲慢慢淡化了,也開始知道要慈、悲、喜、捨,大家開始付出無所求,歡喜,那就沒煩惱了。『得出三界』。因為我們的貪欲減少了,沒有再去造惡業,所以煩惱也減少了。
 
我們所說的『三界』是心靈三界。雖然說欲念減少,煩惱減少,不過還有塵沙無明。粗的無明已經減少了,不過,塵沙的無明,我們的習氣還有。我們每一個人,說哪一個人都很無欲,發大心在做好事,但是還有塵沙的煩惱。所以『覆障』我們,還是在塵沙無明埋覆著,障礙我們。

 
⊙今雖能去欲離煩惱,得出三界,而仍在塵沙無明覆障之中,易被燒壞,故曰甚難。
 

因為還有煩惱,無明若再生起來,容易再入火宅。我們心靈的火宅,還是如煩惱,心狂火燃,這種的煩惱還是再生起來。所以說,要成就一個人完全身心自在,輕安無掛礙,實在不容易。
 
『愚小無知,而入險宅』。都是我們這個無明,無明發作起來,我們待人接物等等,迷失了正知、正見,所以在人與人之間就起惑造業,就再入火宅去了。『善根尚微』,善根還很微小,故名『愚小』。『妄惑所覆』,所以叫做『無知』。

 
⊙善根尚微,故云愚小。妄惑所覆,故云無知。

 
在佛在世時,聲聞、緣覺,佛陀還很不滿意,因為他們還是在小乘法,善根還很小。因此,佛陀到了年老的時候,大乘法趕緊現前,過去的小乘趕緊去除,讓小乘人能夠發大心。所以,還未發大心之前,佛陀還是擔心,因為這些人還是『愚小無知』。
 
對佛法正覺的道理,所知的還是很微小,所以『愚小』,因為善根還很微,人人還是有自己。叫他將自己放開,來擁抱眾生,實在很不容易。所以,要行菩薩道,但是這個大心還無法透徹,因此叫做『愚小』。『妄惑』還有,因為還有『我自己』,還有這個妄惑的覆蔽,我們的真如本性還不能發現出來,所以叫做『無知』。
 
『四智蒙塵』,我們的四智被蒙蔽了。『大圓鏡智』、『成所作智』等等,這個『四智』已經被沙塵遮蔽。就像一面鏡子,若是被灰塵遮蓋了,就照不清楚我們的臉。因為『四智蒙塵』,所以我們還在『五濁』裡面,在這個劫濁的時代中。因為我們的心被沙塵遮蓋,所以我們的真如無法現前,還在這個三界苦果輪轉,所以說『入險宅』。

 
⊙以四智蒙塵故,因五濁必招三界苦果,故云入險宅。

 
煩惱無明讓我們入這個險宅中,『四智蒙塵』,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,大圓鏡智,這面大鏡子已經很久沒有擦了。我們現在時時要用心擦好這面大鏡子,讓這面心鏡很明朗,所看到的東西是『正見不偏道念正』,『正思惟修心寂靜』。我們還要『正語傳法入菩提』,自然我們的『正業正命正精進』。我們趕快不斷擦拭這面心鏡,『正受大法顯真如』,『正念正定無漏行』。若這樣,我們的心鏡不斷擦拭,煩惱無明不入心,這樣我們才有辦法真正透徹道理,培養大善根,行菩薩道。要時時多用心。

返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