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mmunity:
Branch:
『三昧專心慎思惟修,靜寂清澄真如本性,諸佛菩薩一大事緣, 迴入娑婆救濟眾生。』
人生苦難偏多!我們得了人身,也有這樣的環境聽法、修行, 是不是要更加珍惜呢?如何讓我們靜心?『三昧』。正定、正思惟、 正心、正念都叫做『三昧』。三昧在專一心,心要專、法要正、 念不偏,都叫做『三昧』,也叫做專心。我們若能專心, 就是用很慎重的心來『思惟修』。
『思惟修』是什麼呢?『禪』。是啊,歸納起來就一個字──『禪』 ;我們的心很清淨,念很正確,專心穩定,叫做『三昧專心』。 挑柴運水無不是禪,言語動作無不是禪,儘管世間紛紛擾擾, 我們在生活中若能夠用『三昧專心』的禪定,好好慎重思惟, 還是能過得清淨、靜寂清澄的境界,這個境界接近真如本性。 人人都有這個真如本性,在靜寂清澄的環境中,不就是輕安自在嗎? 要說什麼苦?其實一切的苦都在心的境界。
三界火宅都在我們的心。心裡一個欲念起,如星星之火能燎原, 所以人生苦在這個心。心的造作,讓我們煩惱,遠離真如本性。 我們想要靜寂清澄的境界,必定要接近真如的本性,去除欲念、 消除妄想、發大心行菩薩道。
『諸佛菩薩一大事緣』。諸佛菩薩都是一樣, 就是成佛必定要行菩薩道,苦天下眾生之苦,叫做『同體大悲』。 佛陀已經在菩薩地,生生世世入眾生苦難中輔導、接引, 用種種方法,結眾生緣,造眾生福。
佛陀的使命、願力,來人間一大事因緣,就是要『開、示』眾生『 悟、入』佛之知見。所以佛陀來人間,諸菩薩來助道場, 就是同為一大事因緣『迴入娑婆』。
『娑婆世界』是堪忍世界,要堪得忍耐這個世間。 因為世間真的很苦,要堪得忍耐才活得下去。
美國的陳思晟居士回來,告訴我說:『海地真的是苦。』 他讓我看一些相片。海地那裡的醫院很貧乏,無法提供病床給病人, 總是等待治療、等待病床。那裡的人骨瘦如柴,黑黑的、乾乾的, 甚至有的是浮腫,有的身體已經潰爛。看到這樣的醫院, 這樣的病人,很不捨。我就告訴他說:『回去趕緊再看看, 這醫院到底是如何?是不是我們先送一些病床給他們?』 這種的環境,感覺很不安心。
我也看到一些照片,很感動。那些志工,我們啟發他們愛心之後, 看他們為病人梳洗、供餐。有個老人很瘦、很瘦, 連要起床吃飯都沒辦法,志工就把他扶起來,抱在身上, 一口一口餵他,好像母親在抱孩子。每一位都是菩薩!
娑婆世界已經是堪忍了,看到那種場面,彷彿是娑婆世界中的地獄, 菩薩在那個地方一一救濟眾生。真是無法用語言形容, 感恩慈濟人長久的時間陪伴。
前面的經文說,『其宅如是,甚可怖畏,毒害火災,眾難非一。』
看到這段經文,不就又回到海地嗎?我們用想的,那個地方那麼苦, 苦如火宅,真是『甚可怖畏』。那種環境真的像是『毒害火災』,『 眾難非一』,很多很多苦難人。
下面經文再說,『是時宅主,在門外立,聞有人言,汝諸子等, 先因遊戲,來入此宅。』
這間大房子的主人離開家庭很久,回家時,火已經從四面逼近, 這些孩子還在屋裡耽緬嬉戲。長者看到,著急啊!『孩子們, 趕緊出來啊!』大家都不聽父親的呼喚, 所以長者才會在外面設三車。
『是時宅主』,這間房子的主人。『在門外立』,在門外看。『 聞有人言』,有聽到了。『汝諸子等』,你的孩子在裡面一直在玩, 傻傻的都不知道要趕緊出來,因為大家都還在裡面遊戲,『 先因遊戲,來入此宅』。
⊙宅主:佛陀慈心堪忍,常住娑婆界,喻長者是能見之人。門外立: 於所燒之門安隱得出。
『宅主』是譬喻佛陀。常常說心宅,是指我們人人本具的真如本性; 我們的心像是一間房子,我們是這間房子的主人。
『佛陀慈心堪忍』。佛陀是那間房子的主人,佛陀的心宅是『慈心』 ,很慈悲的心,『堪忍』,堪得忍耐,所以『常住娑婆界』。 娑婆世界是一個不堪忍耐的地方。但是,佛陀是脫離火宅的人, 過去修行已經了脫生死,離開娑婆世界。但是,他的『慈心堪忍』, 再迴入娑婆,常住娑婆,所以是三界導師,四生慈父。
看,二千多年前到現在,佛陀的法,他的慈悲, 還是活在我們的心裡,就如佛陀常住在娑婆世界。所以譬喻為長者, 能夠看到娑婆世界,火宅內芸芸眾生,愚癡、沉溺在欲界裡, 所以說『是能見之人』。
佛陀覺悟之後,看到眾生沉迷不悟,所以譬喻『在門外立』, 意思表示安住。佛陀雖然來娑婆世界度眾生, 但是他的心已經不受紛紛擾擾的煩惱來擾亂,是在這個火宅的外面。 所以『門外立』,在『所燒之門安隱得出』,已經修行到覺悟境界, 出離門外了,是安穩在門外。不過,心還是掛慮著門內的人。
⊙如來以正法為身,常懷大悲欲救度眾生。不處佛地果德, 第一義空之座,因悲愍不忍眾生苦,故云在門外立。
『如來以正法為身』,如來已經覺悟了一切,已經法身常住。
『常懷大悲』。佛陀與一切眾生如同一體,我們瞭解法之後, 也能啟發『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』,也能『人傷我痛,人苦我悲』。 就像海地那些菩薩,看他們在苦難中,還願意為更苦難的人付出, 這種大悲。這些菩薩接受了法,與苦難眾生合為一體, 不捨眾生受苦難,因為『人傷我痛』,所以願意付出。
這是佛陀來人間的目的,希望我們能夠啟發愛心,發大心、立大願, 所以他願意再投入,將法留在人間,來度眾生。所以叫做『 不處佛地果德,第一義空之座』。本來他可以安然泰坐在法座上, 不必投入,但是他不忍心,願意離開『第一義空之座』, 就是安穩的地方,他願意這樣投入。為什麼呢?因為『 悲愍不忍眾生苦故』,所以叫做『在門外立』。
⊙長行文:彼長者見諸子。今言:『聞有人言』者,以聞代見。 聞必從他聞,於是從正思惟中愍視火宅之苦,喻諸子等。
人生很苦啊!所以『聞有人言,汝諸子等』。 在前面的長行文已經說過,『如彼長者見諸子等』。現在偈文是『 聞有人言』,聽有人這樣說。『諸子』就是這些芸芸苦難的眾生。『 以聞代見』,『聞』也就是『見』,因為我們能聽,就會知道。
『聞必從他聞』。聽,是經過別人跟我們說的,這樣聽到。所以『 於是從正思惟中愍視火宅之苦』,在正思惟中愍視眾生, 感覺火宅中眾生,真的是苦啊!
這些眾生『先因遊戲,來入此宅』。遊戲是指一念偏差, 所以入娑婆世界。
⊙入三昧中,慈眼觀眾生群機,故云聞有人言。若見聞者, 於悲心願力入有情界,平等攝受而護念之,來入此宅。
『入三昧中』,佛陀知道眾生一念無明,走入火宅了,所以他在『 三昧』,就是在正思惟中,也就是正定、正見、正知、正覺中, 他用『慈眼觀眾生群機』。用他的心眼來看眾生的根機, 到底要用什麼方法來救濟呢?這些眾生還耽戀在火宅中, 應該用什麼方法來幫助?所以叫做『聞有人言』,這表示在思考中, 一一來考慮。
佛陀慈悲仁宅的心,那種愛的力量,要如何為這些眾生設法呢? 所以『於悲心願力入有情界』,唯有發大慈悲心,立大願力, 再迴入娑婆有情界。有情,就是『四生』, 佛陀不忍心眾生還在火宅中受苦,甘願堪忍再入苦難中,所以叫做『 於悲心願力入有情界』。
用平等攝受的護念──慈悲等觀,鼓勵人人要發大慈悲心, 眾生是平等,希望人人發出了這念心,能夠護念眾生。
這是佛陀用法來教導我們人人,不論是見、聞,都要依教奉行, 這就是佛心。佛陀的心,眾生的心是同一體。 佛陀的教法是希望我們有見有聞,能夠發大悲心願力, 同樣入人群中,所以『平等攝受而護念之,來入此宅』。
一直說釋迦佛的法身來人間教化我們,人人接受這個法, 人人心中有佛,這尊佛就是心宅的主人。 我們人人都有一個心宅的主人,已經與佛接近了。
所以『三昧專心慎思惟修』,我們要好好慎重來思惟,好好來修。 心要專,才能『靜寂清澄真如本性』,才能夠靠近佛的真如本性。 諸佛菩薩一大事因緣,『迴入娑婆救濟眾生』。其實, 我們與佛平等,眾生與我們也是平等。我們若能夠(有)開闊的心, 心包太虛,與宇宙同為一體,若這樣, 眾生也是我們所要投入救濟的目標,最大的目標。 所以希望人人時時要多用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