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mmunity:
Branch:
【證嚴上人8月12日志工早會開示】
「蘇迪勒颱風已經從臺灣往大陸去,前天已經到了福建,開始減為輕颱,但是,輕颱還是帶來很大的雨量,已經造成好多個省──浙江、福建、江西,還有……」
根據中國大陸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在8月11日的初步統計,蘇迪勒颱風共造成浙江、福建、江西等省共八十九個縣市八百八十五個鄉鎮受災,受災人口達310.91萬人,其中有十七人死亡、五人失蹤。
蘇迪勒颱風重創臺灣北部、宜蘭等地,前天(8/10)脫離臺灣後直撲中國大陸,同樣造成嚴重災情。證嚴上人聽聞災訊後,在8月12日的志工早會上,不捨兩岸鄉親遭受災苦,同時感恩各地慈濟志工動員投入清掃,協助災民盡早恢復日常生活。
日日動員進山區 年近半百不喊累
「臺灣新北市新店區烏來,一直往山內走,災情愈來愈嚴重,所看到的,到昨天還在下雨,有一度又山崩,還沒有平息下來,不過,新北市也是很鍥而不捨,調派阿兵哥往山內去,還是在送水送糧;慈濟人同樣也是在烏來的比較前山,還沒有到深山裡,在外面土石流的地方,慈濟人連續三、四天,到昨天也有四千多人繼續投入(清掃)。」
蘇迪勒颱風過境臺灣挾帶的強風豪雨,在各地造成大小不一的災情,慈濟志工在風停雨歇之後,隨即動員志工關懷各社區,幫忙清掃、恢復環境。而這一群參與清理淤泥行列的志工們,許多都是年紀半百以上的長者。
「看到了我們的慈誠、委員,有的六、七十歲,也是一樣盡心力,還有一群藝人,這一群在戲劇中曾經演過勞力的人,他們竟然也投入,還是盡他們的力量,也是跟著慈濟人投入在一起,不是一個而已,都是這樣投入去打掃。」
不只是協助清理受災房屋裡的淤泥,志工也協助清理校園。然而,為了安全的考量,慈濟志工目前著重在山區外圍協助清理;但是,看到媒體空拍山區裡的烏來老街,愈往深處探去,災情愈是慘重。
「可以看到,有的房屋是懸空的,已經被掏空了,房屋懸在空中,早上聽到報導,橋也斷了。也人有說,是不是慈誠隊再往山裡走?是啊,往山裡走,同樣我都不忍、不捨,這麼多人還在泥濘中,可是已經動員了三、四千人,年齡都是五、六十以上的,有的七十多歲的,這一連串的一直一直……很重的,很吃力的,還要再往山內走,體力是不是還能撐下去?真的很不捨。」
看到鄉親受災等待救援的無奈,上人心中的掛慮與不捨全顯現在臉上,然而,這一群年長的志工,全天候、全心的投力,體力是否耐得住?上人同樣憂心、同樣不捨。
「看到這些老菩薩,每一個都人都盡心力,可是最擔心的就是路,路假如不安全,尤其有的是地下室,地下室要清上來更吃力,真的是很多還需要繼續努力,可是也要讓他們喘息一下,我們應該來號召更多社會人士。」
救災利器派上場 急需人力助清掃
身體終究不是鐵打的,有其極限,長期間的清理與重建工作,需要更多人響應接棒,逐步完成。除了體諒志工身體勞累的付出,也借重科技的發達,上人在歷次的救災經驗中,轉請慈濟急難救助隊研究各項工具,藉以減輕救災人員的負擔。
「慈濟人調派(第二代)小山貓,大的進不去,我們挑比較小型的、能進去的,都是克服這多的困難。我們(與臺北科技大學)研發中的迷你型小山貓,第一次嘗試看看,能不能減輕人力,從家裡要清(淤泥)出來,不知道能不能發揮?訊息還沒有帶回來。」
因為悲心而研發的科技,不只有寬度僅一般鏟土車一半的小山貓,在淤泥的清理上發揮功效;蘇迪勒颱風強降雨夾帶大量泥沙,連帶影響日常生活用水的品質,慈濟與工研院所研發的「Q Water緊急淨水設器」,也在此次救災中,發揮很大的功能。
「一臺(淨水器)一天可以淨水十五公噸,可喝、可用,這樣的水就是他們最渴望的,房屋幫他們打掃,輕鬆了,也有水可喝了,實在是功德無量,非常感恩。假如有人問說,慈濟人在哪裡?就是在那裡,我們現在正需要體壯、有力量的人,願意投入去幫助那一群人。」
忘卻年齡勇付出 呼籲接力得喘息
蘇迪勒颱風雖然已於前天(8/10)遠離臺灣,但這幾天的天氣仍未穩定,昨天也時有陣雨發生。上人再次每一位參與救災的慈濟志工,要先顧好自己的安全,才能給予鄉親更適切的協助。
「昨天又聽到了下雨,天氣還不穩定,有時候陣雨還是很大,一下就山崩,還是有一點危險,慈濟人總是也要顧好平安,因為每一個都有一點年紀了。還是很感恩,但是平安一定也要照顧好。」
上人呼籲更多人一同投入此次的風災援助,一方面讓連續幾都投入在災區的志工們能有一個喘息的機會,同時給自己一個可以發揮愛心的機會。
「有的人家裡還沒打掃就投入了,也讓他們有一、兩天的時間,自己的家打掃清理完。不過,今天他們同樣安排在還沒有完全清理完的地方,還是同樣在付出,這種愛的能量真的說不完!」
感人的足跡不只是在新北市新店區,包括新北市三峽與龜山、桃園等地,也都同樣的地方受災,志工愛的腳步也持續在行進中。
「慈濟人清掃走過的足跡,都在繼續的關懷中,尤其是龜山里,我們還是要再探勘,還要再去了解;桃園(合流部落)也是一樣幫他們整頓家園,送生活包;新店區龜山里也需要熱食便當,都還是在繼續中,沒有停歇的。」
大林屆滿十五年 偏鄉小鎮注醫療
每一個踏實腳步的累積,都是愛的見證。明天(8/13)是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的十五周年慶。上人回想起建院前的艱辛點滴,每一個深刻的畫面仍然歷歷在目。
「這個田中央的大醫院,是在1996年10月13日動土,動土是談何容易,經過了多少多少的磨難才完成動土,這都是因為當地的鎮長、議長、縣長們,一而再、再而三來到花蓮,懇求當地真的很需要這樣的醫療……」
嘉義縣大林鎮是一個人口稀少的小鎮,但在當時醫療缺乏的環境,雲林、嘉義確實需要一個醫療資源完善的大醫院。經過五年多的籌備規畫,歷經土地取得的波折,終於在1996年10月13日,在一塊寬闊的甘蔗園動土興建,而後於2000年8月13日正式啟用。
「那個時候印象很深,第一個救護車載來的是一位阿嬤,這位阿嬤整個腳都已經潰爛掉了,都已經開始長蟲,一尾一尾的蟲這樣夾出來、夾出來,然後再包紮,這是啟用義診的第一天,第一個用救後護車戴來的阿嬤,印象很深。」
田中央的大林慈院,堅持十五年在大林小鎮守護雲嘉地區民眾的生命,同時深入無醫村,把醫護送進缺乏醫療的窮鄉角落,為他走不出來的村民舉辦義診、衛教,守護他們的健康。
「像大埔等那樣遙遠的山區,慈濟人認養下來,這都是我們的良能在那裡發揮,有的也是要註診在那裡;還有所有的鄉鎮要下鄉義診、衛教,這都是我們的醫療,而且把醫療人文帶入這樣的鄉下裡去,用真誠的愛來照顧鄉親們。」
隨著醫療科技日新月異,但醫護同仁守護生命、守護健康、守護愛的使命,未曾改變。「要適應老人家的語言,適應老人家有聽懂的,不會說臺語的也要去學臺語,那一段時間真的很可愛,現在還是很可愛,到了高科技的現在還是一樣。」
醫術先進治罕病 搶救守護值慶祝
小鎮中的醫院,醫療科技也能跟得上時代的進步。一位罹患罕見疾病「胸椎動靜脈樓廔管併脊髓病變」的江先生,遍訪全臺各大醫院,始終未能檢查出確切的病因,後來到了三間廟宇擲筊,經過神明的指點而到大林慈院求診於陳金城副院長。
「他來大林的時候,人人都找不到他的病因,陳(金城)副院長就診斷出來,是胸椎動靜脈樓廔管併脊髓病變,一百萬人中才有五個人。這樣的病,除了開刀還可以做栓塞。但是這一位先生說,寧可再去臺北看看。」
為了讓病人安心,陳金城副院長尊重江先生的選擇,讓他到臺北的大醫院尋求其他的治療方法。臺北的醫院雖然也檢查病因,但由於病況過於罕見,沒有醫院敢為他進行手術。
「他自己還是決定回來找副院長,坐輪椅進來,決定請醫生幫他開……假如開不好,就是全身癱瘓,沒開也是一直癱瘓。要出院時就是站的直直地這樣走路出院了。這就是田中央的大醫院,說來的故事很長,非常的豐富,這不都是值得慶祝的十五歲生日!因為有它的誕生,才有這麼一個守護生命、搶救生命(的醫院),不知道搶救了多少,在生命的懸崖中,我們把他拉回來的、平平安安的!」
十五年,矗立在雲嘉這個人口稀少的小鎮,守護在田中央的大醫院,「守護著年紀老的菩薩們,同時研發成果也令國際聞風而來,健康的他們,尋找健康就來到了我們的大林慈院。要說感恩的事實在是很多,十五周年要大慶祝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