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思晨語:【07月14日】出三界苦得涅槃樂

Community:
Branch:

『三界之內惑業,為有罪苦眾生;生死循業輪迴,以火宅譬三界;三界慈父垂教,導迷津離苦難。』

 
『三界之內惑業』。三界之內的眾生,就是無明中還在造業。有造業就有罪,有罪必定受苦,就這樣在天、人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生這五趣之中生死輪迴,因此說三界如火宅。
 
我們不必說到地獄有多苦,也不必說到餓鬼道有多麼慘,我們只說人間的生活,就已經如在火宅裡,很苦啊!所以,諸佛菩薩來生人間,無非是為了這些苦難人。不過,佛陀來人間不容易啊!要經過非常長久時間,才能夠遇到佛出世在人間。
 
宇宙天地萬物等等的法,我們人間種種的道理,佛陀全為我們開導。只要我們按照法,這樣聽進去,內心瞭解,然後身體力行,就能將法應用在人間,照樣聞法、說法、轉法輪;這是我們的使命。
 
我們聽法之後,若能撥開了惑,去除無明,在人群中所造作的是福業。若是沒有那個因緣,說不定聽不到法,還是繼續起惑、造業、受苦,那就是『生死循業輪迴』。在生死中『萬般帶不去,唯有業隨身』,循著這個業,這樣輪迴在六道。
 
這就是火宅,這個火宅是造業眾生所受的業報。所以三界導師、四生慈父,他就出現人間垂教。佛陀,諸佛、菩薩不忍心,他本來是在三界外,看到三界內眾生這樣在受苦,他不捨,所以就現相來人間『導迷津離苦難』。
 
我們要很感恩有這個因緣機會來聽法。所謂『三世一切唯心造』,三世就是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。我們要感恩過去有那分的因,所以這一生有這個因緣會合在一起,聽同樣的法、做同樣的事情。因為『靜思法脈』,我們大家聽同樣的法,也因為『慈濟宗門』,我們大家做同一件事情。在人間路,我們將這個愛的力量大家會合,愛的種子向著全球撒播出去。
 
譬如在南非約堡有一個地方,有一些孩子功課不好,或是有心要繼續升學,像這樣的孩子,慈青志工就將他們會集,特別為他們課業輔導,南非的黑菩薩就每天去提供午餐。經過一段時間,志工感覺到孩子可能不只需要午餐,看起來他們的家庭也需要物資。因此,除了對學生的幫助,又去瞭解他們的家庭。發現這些家庭真的很窮,房子破陋,屋裡沒有家具,夜晚席地而睡,寫功課也是趴在地上寫,但是這些孩子還能課業那麼優秀。所以我們志工開始援助這樣的家庭,常常去和這些孩子互動。
 
所以說,人間有很苦難的地方,苦難中有菩薩,這就是希望。他們因為業力而生在那個地方,貧窮、苦難,但是他們也有這樣的福,能夠遇到人間菩薩,在那個地方接引他們。所以我們過去生的因與緣,真的很不可思議!

 
前面的經文,佛陀喚著舍利弗,說:『舍利弗,如彼長者,見諸子等安隱得出火宅,到無畏處,自惟財富無量,等以大車而賜諸子。』

 
看到他們已經得救了,這樣不夠,還要給他們更豐富的財產。就像那些菩薩不只給那些學生午餐吃得飽,這樣不夠,還給他們文具,再關懷他的家庭等等,希望他們能夠將這分愛再展轉傳出去,這就是在教菩薩法。

 
下面這段經文再說:『如來亦復如是,為一切眾生之父,若見無量億千眾生,以佛教門,出三界苦,怖畏險道,得涅槃樂。』

 
如來和那位長者一樣,因為佛陀是『為一切眾生之父』。『若見無量億千眾生』,很多很多的眾生,若能夠直入佛的教門來,自然就能夠漸漸出三界苦,脫離怖畏的險道,就全都安穩了,就沒有恐怖。那是為什麼呢?因為『得涅槃樂』。
 
『涅槃樂』就是已經沒有煩惱了。因為煩惱會引誘我們去造惡業,那種因惑、造業、受苦,我們現在瞭解了。我們有聞、思、修,我們有戒、定、慧,懂得止惡防非,所以我們就安穩了,已經內心沒有這些煩惱逼迫,我們輕安、自在,這就是出三界。

 
⊙如來見眾生出三界苦,得四諦樂,佛智無邊,亦等以大乘開示眾生,不令有人獨得滅度也。

 
我們若瞭解法之後,自然就輕安自在了。四諦、十二因緣這些道理我們都瞭解了,已經走在這個『滅』苦之道,滅除『集』來的煩惱,將煩惱盡量滅除了,然後走上菩提道。我們若能將法用入心,優游在法海中,世間苦、空、無常,我們能夠泰然面對自然法則,不必怕、不必擔心,所以這叫做『得四諦樂』。
 
又『佛智無邊』,我們若能夠瞭解法,就能夠體會佛陀的智慧是無量無邊際。佛陀的智慧與宇宙契合,大覺智慧海,這是無邊際。所以『亦等以大乘開示眾生』,用這個慈悲平等的法來開導我們眾生,我們瞭解之後,還要再向內自求,因為我們人人本具佛性。所以,佛陀期待我們能夠體會人人本具佛性,能夠和他一樣與宇宙天體合而為一。這是佛陀對眾生的盼望、開示、教育。
 
『不令有人獨得滅度也』。佛陀不會偏厚某一個人,他所期待的是無量百千億眾生都能得度。這就是佛陀最平等的慈悲,就像長者把財富平等分給孩子一樣。所以,『若見無量億千眾生,以佛教門,出三界苦』,這就是希望很多很多眾生都能得度。這些眾生都在哪裡呢?在六道。

 
⊙六道無量,以佛教門,乃方便權門,指阿含經教法中所詮之理。苦即世間苦果。

 
『六道無量』。天、人、阿修羅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這六道裡的眾生實在苦不堪!佛陀用教法,開這扇門來教育眾生。『佛法不離世間法』,我們若不瞭解世間法,如何能夠出離世間呢?所以,我們『入佛教門』,就要先瞭解三界眾生受苦的因由,我們要不斷以佛的教門來進出,進門就是受法,出這個門就是入人群中,去體會人群的苦難。所以,我們有這個法——法門,來去自如。
 
這就是《阿含經》教法中所詮釋的道理。《阿含經》都是在說人間法,以及人生的心靈無明煩惱如何起,人與人之間如何結善惡緣,這些法,在《阿含經》裡詮釋得很周到。這個苦,就是世間的苦果,也是在世間所造作的因。所以這個因、緣、果、報,在《阿含經》都很充足。
 
為什麼在『怖畏險道』?這就是要先瞭解,我們才有辦法離開三界怖畏險道,得到涅槃樂。

 
⊙怖畏:即世間生死,指三界火宅。得涅槃樂,即出世樂果。

 
『怖畏』,就是世間的生死。大家最擔心的是病與死。生就是這樣生來了,人生的法則自然就老,但是不論活到多大歲數,生病是很痛苦的。病,會不會死?聽到會死,他就很怕,這就是怖畏生死。
 
其實凡夫不怕生,只怕死。還有人說:『師父,我媳婦娶來幾年了,還沒生。』所以真的不怕生,也有很多人要來讓人生。總之說來,這個人生,『生』是剎那間苦不堪,全身如剝皮般的刺痛,這樣大哭:苦啊!但是那個剎那過後,他就不知道了,開始日漸長大,受社會環境的污染,慢慢薰習不好的習氣,就再複製煩惱。所以這是很怖畏的事情。
 
因為我們常常都在迷途中,很怕。現在我們已經脫離了迷路,真的要用心,別再走入怖畏的環境,所以對生死觀我們要很清楚。看我們委員也有好幾位,生死自在。例如金門的李國銘老師,他在往生之前,就是笑、笑。太太問他:『你是在笑什麼?』他說:『我已經回到師父的身邊。』太太就趕緊問他說:『你去師父的身邊,那我呢?』『妳趕緊回去金門做環保。』
 
就這樣,他笑笑地睡,這樣慢慢地就去了,留給大家的感覺:原來,生死是這麼安穩,這樣就去了。所以,這就是我們修行要瞭解生死,自然就無恐怖、無憂慮。
 
我們能夠得到『涅槃樂』,那是因為四諦、十二因緣法,我們都瞭解了。人生就是一念無明起,所以六粗現前,就這樣緣在這個人間,乘著『十二因緣』來、去。過去造的業,一念的無明動起來,就開始造作,與父母親因緣會合,就坐在胎獄之中,直到痛苦地掙扎出生,叫苦連天,這樣又開始作人,又開始繼續造業。這實在是輪迴不休,很辛苦。
 
我們現在知道了,已經得到這個道理了,所以我們能夠得出世的樂果,這是要法真正入心。所以,『未有不斷集而離苦果者』,一定要斷了『集』,才有辦法離開苦果。

 
⊙謂小乘涅槃,未有不斷集而離苦果者,未有不修道而得樂果者。此喻諸子安隱,得出火宅,到無畏處也。

 
若是『苦』的源頭這個『集』沒斷,還是不斷在造業,這些業就不斷集過來,你哪有辦法離開苦果呢?就像我們要洗器皿,骯髒的東西若不清除掉,任你再怎麼洗,骯髒的東西還是再污染它。所以洗好之後,要給它一個乾淨的地方,隔離髒污,才不會又弄髒、污染它。
 
『未有不修道而得樂果者』,沒有不修道就能得到快樂的人。所以,我們一定要斷『集』,我們一定要修『道』。『集』若不斷,我們無法離苦果,『行』若不修,我們就無法得到快樂。
 
聽法,『知道了,知道了』,但是你自己沒接觸到,你根本就不知。救人是很快樂的事,幫助人是很幸福的事,『對喔,知道、知道。』但是你沒有親自去做,沒去付出,到底快樂到什麼程度?你實在不知。『斯人飲水,冷暖自知』,大家要自己去做,修行就要身體力行,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快樂。
 
這譬喻『諸子安隱得出火宅,到無畏處也』。這些孩子已經離開火宅了,已經到達安穩、不用擔心的地方。這就是修行。從羊車、鹿車、大白牛車,看到他們選擇的是大白牛車,就像我們選擇的是菩薩道,這樣佛就安心了。所以,我們學佛必定要用心在日常生活中,要戒慎、慎思,要用心。

返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