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mmunity:
Branch:
『寂靜悟入宇宙理,自然智契真如體,時空浩瀚智慧海, 開示人間悟佛理。』
寂靜悟入宇宙的道理,那是一種很自然的境界。佛陀成佛, 其實就是在那個剎那間,浩瀚的時空,空間很廣、時間很長, 心靈一片靜寂清澄的智慧海。不過,我們凡夫的心念, 平時就是很多雜念心,分分秒秒都沒有離開雜念。因為雜念心多, 我們清淨的覺性就受雜念染污了。所以佛陀現相人間, 就是要讓我們瞭解,修行其實是要修掉雜念的心,回歸清淨的本性。
八十年的歲月,從出生在皇宮,到少年時開始, 他就示現出了關懷人間事。
印度那個大環境,在那個時代,四姓階級分明,貧富懸殊, 貴族與賤民差別很大。當時的悉達多太子,他疑惑: 人性本來應該平等,為何人間的形象是如此?為了追求平等, 他離開皇宮,去尋求真理。
走遍了印度,修行者的道場都去參訪過了,聽、聽, 九十六種外道的音聲,他們的教法是什麼呢?這樣的示現, 就是在教我們,修行必定眼界要開闊,邪與正要分清楚, 是與非要很明瞭。
經過了五年的參訪,體會到這九十六種修行的方法都不是很正確, 所以開始六年的苦行。這麼長久的時間,前後十一年。 這就是要示現讓我們明白,修行不是這麼簡單。
你要從凡夫人群中去鋪好這條人間的道路,完全瞭解, 然後你要下定決心,往內自修, 將我們內心的本性與外面的事物道理契合起來, 這就是要經過人間這個洪爐的鍛鍊。在人群中,是非不明的人間, 我們是不是經受得了長時間在人群中鍛鍊?我們要將人間的事、物、 理匯入內心,打從內心不受這些事、物、人所影響, 一次一次的鍛鍊,將那些是非無明完全都去除,回歸真如的本性。 這就是在教育我們,修行就是要這樣。
他長時間的修行,因緣成熟了,所以他就現相成道。 在印度的尼連禪河附近,菩提樹下的金剛座上,夜睹明星。一大早, 還未天亮之前,所以叫做『夜睹』,那就是很早起來。所以, 修行就要早起,早起聽法、早起禮佛,早起……。 這個早起才是真正我們的時間。
任何一個人在社會,大家忙忙碌碌,你要他修行,他哪有時間? 叫他聽法,他哪有時間?其實,我們應該爭取早起的時間。 例如新加坡一群企業家,發心開始要聽法了,他們互相啟發、 互相勉勵。他們那一天回來,就說:『我們現在見了面就會問【今天薰了沒】?』見到人就:『薰了沒?』意思就是說有『薰法香』 了嗎?
我聽了真的很歡喜!因為一群人就說:『我們都這樣, 見了面就先問【薰了沒】?今天聽到的,你聽到什麼? 我的心得是什麼。』互相以法論理、互相啟發,分享自己的心得, 今天做生意當中,『我的客戶是什麼情形,我就想到這句話, 用這個法來控制我的內心,不要起心動念。』 他們就是這樣互相將法用在事業上。
其中有一位就說:『剛開始要我一早起來聽法,我心想哪有可能! 我這麼忙?』但是朋友邀約,大家都是企業家,彼此都有關係, 只好勉強答應。就是把每天晚上看電視、讀雜誌的時間騰出來, 提早二小時睡,提早二小時起床。他現在體會到了, 原來晚睡那二小時都是浪費了,早起這二小時,句句的法, 待人接物都用得到,所以早起才是真正成長我的慧命。
佛陀夜睹明星也是早起,那個『心光』與『星光』接觸的剎那間, 心與宇宙完全契合起來,整個宇宙展開在他的心,這種『 寂靜悟入宇宙理,自然智契真如體』, 宇宙的道理與真如本體會合起來,剎那間恍然大悟,『 時空浩瀚智慧海』,完全啟悟了。從此開始, 他思惟要用什麼方法入人間, 要用什麼方法讓人人從小乘而中乘而大乘。
小乘的聲聞就是聲音入他的耳根,從耳根去體會、思考道理, 慢慢引他入這個天地、宇宙、萬事物真空的道理。 這是讓他慢慢薰習、薰習,一直到了所見一切萬物, 一眼就能瞭解天地萬物理相,一目了然,這就是很自然的智慧。
所以我們要感恩佛陀,大覺者的用心。 希望我們人人要用很細膩的心,哪怕是秒、剎那間, 我們都不要放過。心念的微細,時間的剎那,都要很謹慎、用心。
前面經文說,『若有眾生,從佛世尊聞法信受,勤修精進』。
這就是聽法之後,每一個時間,哪怕是剎那、分秒, 我們的心都要用在人、事、物、大自然等等的道理,很微細思考、 體會透徹。
我們聽佛的教法要很深信,要細思,很縝密去體會。 從外面浩瀚宇宙的道理,一直入到最最微細的心理, 我們一定要很用心、很精。『精』就已經去掉了粗弊。 就如剛才說過,要入洪爐不斷鍛鍊、鍛鍊,將這個人間非常複雜、 非常粗弊、惡劣的這些人、事、物,我們都要去體會瞭解。 全部瞭解之後,要將這些粗弊、惡劣的煩惱都完全去除,所以要『 勤修精進』。
我們平時所說的勤修,好像很簡單、很輕易就過去了。其實,『 精勤』這二字,是包含了從最粗弊、惡劣一直一直勤修、勤修, 勤修到非常縝密細膩的道理,這叫做『勤修精進』。
接下來經文就說,『求一切智、佛智、自然智、無師智,如來知見、 力、無所畏。』
多麼重重疊疊啊!就是要我們的心思入佛知見。我們要一層一層, 愈來愈細膩,所以我們要很用心。
⊙明求佛智慧。一切智者,即一切法而證實相。所謂欲覓實相, 不離一切法;欲覓一切法,不離實相。
這就是明白告訴我們『求佛智慧』。我們說過『求佛智慧』, 若僅僅靠聽、靠外面的境界助緣,這樣不夠。『求佛智慧』,還要『 一切智』。
求佛的智慧是『總』,人人本具真如的本性。這個過程中還有『 一切智』,就是『一切法而證實相』。世間一切法,林林總總, 我們必定要去瞭解,瞭解了一切法來印證實相。
所謂『欲覓實相,不離一切法』。要找實相,就要去瞭解一切法, 一切法就是一切之實相。這樣大家瞭解嗎? 其實一切的實相就是一切法。
一切法、一切相,真如就是一切智,一切智就是佛智。但是, 我們光是在外面一直找,要找一切法,就告訴你是實相了。『 我要去找實相』,實相就是在一切法中。但是我們凡夫就無法理解, 『相』與『法』是不離開的。
這就是譬喻前面『火宅喻』中,很多人沉迷在那個地方,四處流竄。 要他趕緊離開,他就是不知道為何要離開,感覺裡面很好玩。 所以長者不得不設三車,羊車、鹿車、大白牛車, 這樣將諸子誘引出來了。
有的人選擇羊車、鹿車,但是有的人看到大白牛車, 裝潢得這麼堂皇、這麼豐富,還可以載自己和同伴,這麼好, 所以就選擇大白牛車。
不過,要上這輛大白牛車,必定要具足教、理、行、果, 也就是聞教、解理、起行、證果,就一定要具足這四項條件。
⊙喻上求牛車是乘,必具教、理、行、果四義,即聞教、解理、 起行、證果,四者兼具,始謂之大乘。
你若要瞭解道理,就要將教法聽進來,聽進來之後要很理解, 理解之後要身體力行。所以『聞教、解理、起行、證果』, 這四項要兼具,要並行。聽了之後,道理要會合起來, 身體力行去體會。
你若不入人群中,哪有辦法體會人間理呢?無法體會人間的道理, 你要如何出世間入佛的境界呢?所以,我們必定得教、理、行、 果四合一,這對修行學法很重要。我們『求一切智、佛智、自然智、 無師智,如來知見、力、無所畏』,這全都要從『聞教』開始。
⊙二乘皆從佛聞法,大乘則專求佛智。佛智以平等法性為體, 然平等法性不唯從外求得,而是自內本具,故所求者為佛智慧之德。
二乘,就是聲聞、辟支佛乘,他們是『從佛聞法』,『 大乘則專求佛智』。
佛智是『平等法性為體』,就是常說的慈、悲、喜、捨,慈悲等觀。 菩薩一開始就是發大心,從三乘法一直到佛的境界,他一直都是慈、 悲、喜、捨並行。從羊車、鹿車到大白牛車,也就是一切智、 自然智、無師智,這樣三智合一就是『佛智』。
『平等法性』不是從外求來,而是自內本具。人人本具佛性, 外面是給我們一個助緣,還需要自己精進,與外面的因緣會合, 所以聽法若不入心,不身體力行,也沒有用。但是,最重要的, 我們要自知『自內本具』佛慧,所求就是『佛智慧之德』。
外面有這麼多方便我們修行的境界,將種種的境界回入我們的心, 借境來去除煩惱,堅定我們的道心,體會我們的佛性。 這必須日日時時多用心,要很細膩地將法收入心來, 這樣才能夠入人群中。所以要用心體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