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思晨語:【05月08日】修學道法出火宅

Community:
Branch:

『慧命法髓立弘願,不忍沉溺度眾生,明思是非斷煩惱,修學道法出火宅。』

 
生命是我們學佛的載道器。有了這個身體,有了這輩子這個生命,有幸聽聞佛法,所以我們要好好把握,利用這個身體、這一生,我們應該好好吸收佛法,將生命的時間用來精進,得到法髓來養活我們的慧命。
 
人生苦難偏多,凡夫都是沉溺在六道中,我們卻能感覺到人間是苦樂參半、善惡雜揉、『五趣雜居』。佛陀不忍心眾生在這個五趣雜居地,善惡參半,這種的地方實在很危險,不忍心,所以為一大事因緣來度眾生。度眾生是很辛苦,要用盡心思,教導眾生明是非,才有辦法斷煩惱。所以『修學道法』,教我們如何修行,教我們如何選擇道路。
 
六道眾生,這六條的道路,你是要向哪一條走?人間道。唯有人間道,佛法聽得到,可以在人間道修行,也可以在人間道身體力行菩薩道,唯有人間才有這樣的機會。所以,既然來人間是很不容易,有這個機會能夠修行、能夠聽法,這樣我們才有機會脫離三界火宅。
 
這幾天一直說,那位大長者在門外,已經布置了孩子最想要的東西,就是設三車。種種羊車、鹿車、牛車,全都布置在外面,趕緊呼喚大家:『來選擇,所愛的是哪一種車?大家趕緊出來了,離開了火宅,可以好好選擇,趕緊快出來。』

 
⊙『如此種種,羊車、鹿車、牛車,今在門外,可以遊戲,汝等於此火宅,宜速出來,隨汝所欲,皆當與汝。』《法華經譬喻品第三》

 
看到這段經文,也正好看到緬甸報回來,一段很感動人的真實事情。就是在緬甸的丹茵鎮,這個小鎮裡有一間佛寺,在佛寺的外面排了一二百輛牛車,一群慈濟人受到農民的邀請,來到這裡。
 
接受邀請的慈濟人,人人帶著帆布,是要送給他們,在割稻的時候可以舖在田裡。因為,他們不像臺灣的農家,屋子外面都有大埕可以曬稻穀,他們沒有。他們都是把稻子割好了,就放在田裡,等稻穀乾了才收。這樣若下雨,稻穀放在田裡就會浸水。所以慈濟人就為他們準備很大的帆布,要讓他們收割、曬穀時,田裡鋪上帆布,隔離土地的水。
 
所以慈濟人受邀請的當中,也為他們準備這些帆布,以及『福慧紅包』。到那個地方,就看到:哇!怎麼這麼多牛車都在這裡?車上已經稻穀一包一包都疊得很整齊,停放在寺院的一個角落裡。原來這是他們豐收了,想要回饋,所以捐出來,交給慈濟人。
 
聽說,平均一袋稻穀是二十二公斤。慈濟人可以將這些稻穀再去幫助其他貧困的農民。這些農民本來都要向人借穀種,利息很高,借一籮、二籮,稻子割之後就要還人二籮、三籮,所以每次收割起來,還了欠債,就不夠吃了,永遠都是貧。
 
自從二00八年,納吉斯颱風在緬甸造成大災難,慈濟人進去賑災,從這樣展開了救濟的工作。除了及時物資的救濟,同時也考慮要如何讓他們安生活,減輕他們的負債,所以就決定捐給他們稻種,買最好的稻種給他們,而且給他們肥料,同時繼續與他們互動。這些農民看到慈濟人對他們不是一時的幫助,而是長久的關懷。
 
甚至在發放的時候,告訴他們『竹筒歲月』的源起,所以大家將這個法都聽進去了,也懂得要回饋。這樣年年回饋,經過幾年的時間,慈濟還是年年在不同的鄉村,為貧困的佃農發放。這一次也一樣,二百多位的農民,用牛車將稻穀載來了,要捐助其他的貧農。
 
這實在很令人歡喜!這不就是法髓嗎?這個法入他們的心,他們在日常生活中,生活雖然不是很好過,卻願意這樣付出。大家因為得到幫助,已經脫離了貧困,現在雖然也不是很富有,卻能夠幫助人,這已經是心靈財富入心了,也是法。這就是慧命增長、法入髓,所以能夠活出慧命來。

 
下面這段經文再說,『爾時,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,適其願故,心各勇銳,互相推排,競共馳走,爭出火宅。』

 
那些孩子雖然在火宅中,還是沉迷,不知道要趕緊離開,好玩,不知道火會傷害人。就像我們在這個人間,貪著欲念,不知道欲念是很傷人的,所以人人還是沉迷不悟。假如有接受到佛法的人,接受、聽了之後,還有自我的執著,還執著在自己所需要。這全都是三界內的眾生。
 
佛陀不忍心,因為眾生還沉迷在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裡,雖然沒有貪戀在物質,卻是心靈所接受的法,只偏執在他所需要的,其實不知道他所需要的是一個過程。路,是鋪了一條方便道讓他走,真正安全的康莊大路還未到達,不過,就是停滯在那個方便道上。
 
所以就要再作思惟,告訴大家:『快出來,快出來,外面還有更好的東西,是你們大家所需要的,快出來。』像這樣,那個時候,『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,適其願故』,這當中,知道外面的東西更好,所以大家趕快要出來,這是他們表示『諸子好樂,各適其意』,正好適應在他的內心所想要追求的,『應其所願』。所以,大家所看到外面,真是我要的東西,開始出火宅。

 
⊙諸子好樂各適其意,應其心願,喻三乘修學法者,求其所適應好樂之法。

 

 
⊙及聞有羊車、鹿車、牛車之可得玩,故皆適其所願。

 
這就是譬喻『三車』,羊車、鹿車、牛車,這樣為他們布置在外面,讓他們眼睛看得到;不只看到父親在喊而已,原來外面真的有他們所想要的,能夠坐這些車到他們所要去的地方。所以他們歡喜,適其願、適其意。所以譬喻三乘修學法的人,他們所要求的,所適應、所好樂的法。
 
菩薩聽到佛陀說法,瞭解行菩薩道就能夠立弘願,取這個牛車,他就是好樂,歡喜這個大乘法,能夠自度、度人。這各種各人所需要,或者是緣覺需要的,那就是鹿車;或者是聲聞,就是想要羊車。這些車都可以玩、可以隨心所欲到處去,所以用車來譬喻這些孩子『適其所願』。

 
⊙羊車:形容聲聞乘,只能自度,不能度他。

 
羊車,形容聲聞乘,只能自度,不能度他。知道『諸惡莫作』,但是還未到達『眾善奉行』的地方;知道因緣、果報,不知道應該要再如何去體會『十二因緣』,人生來去的道理,還不知道。

 
⊙鹿車:形容緣覺乘,能自度持法,自淨心意。

 
鹿車,就是形容緣覺乘的人,能夠『自度持法』,他能夠自己度自己,很用功於法,守持戒律,『自淨其意』,這就是鹿車。但是獨善其身,他只顧自己身心清淨,不顧其他。

 
⊙牛車:形容菩薩乘,不但自度,且能普度眾生,譬喻一大牛車。

 
牛車,是形容菩薩乘。菩薩乘,不但自度,而且能夠兼普度眾生,這是譬喻大牛車。
 
用這樣來譬喻法有大、中、小乘。大法,就是適應利根器的眾生,一聞即悟,瞭解本具佛性。但是要回歸本性,必定要經歷行菩薩道。這就是利根機、上乘的修行者,他能夠體會佛的心懷,所以發心立願度眾生。度眾生的過程,也是在自度自己。所以,自度、度他,行能夠圓滿,這就是牛車。

 
⊙『心各勇銳,互相推排,競共馳走,爭出火宅。』《法華經譬喻品第三》

 
『心各勇銳』。大家已經知道外面,看到的東西就是我所要的,大家的心開始勇銳、振作起來,『互相推排,競相馳走』,大家都要出去,所以『爭出火宅』。
 
這就是表示因為佛的方便教法,隨順眾生的根機來設教,所以適應大家的根機,各人都有他所要求的,所以開始精進。

 
⊙由是因佛方便之教,隨機受教精進起於力行,得出煩惱火宅。

 
聲聞有聲聞要精進的,緣覺也有緣覺歡喜精進的,菩薩有菩薩所領悟的精進,所以隨機逗教、隨機受用,大家已經精進。『起於力行』,身體力行,開始將法入心,行在法中,這樣能夠『得出煩惱火宅』。
 
『互相推排,競相馳走』是譬喻發勇猛心,度同精進善行。勇猛心已經發出來了,開始勤精進,開始在力行中,勇猛勤精進,唯恐落在人後。

 
⊙互相推排,競共馳走:喻發勇猛心,勤精進善行,唯恐落後。

 
但是羊車、鹿車的,還是要讓他們知道,這只是獨善其身。不過,他們的精進,總是接受佛法,他們能夠慢慢體會之後,也有承擔的機會,所以已經『及時止惡』。

 
⊙並及時止惡,排斥造諸惡業,以避離三界火宅。

 
不論是羊車、鹿車,修小乘行的人,自己懂得要止惡,沒有再行惡。雖然還未很積極去利他,至少他們也已經自利,『自淨其意』,不會再糊塗、再墮落。這就是佛陀用方便法,用小乘、中乘、大乘三種方法來教育,讓人人能夠排斥造諸惡業,不對的事情就趕緊將它排斥掉,大家勇猛向善的路走,這樣才能夠『避離三界火宅』。所以『互相推排』,那就是不好的事情,全部將它推開,能夠有一條路向前進,所以『競相馳走』,向前前進。
 
學佛重在用心,將法好好接收進來變成是我們的法,這是佛陀告訴我們『人人本具佛性』,道理是永遠存在生活中,隨時拿來都是我們的法。大家時時多用心。

返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