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mmunity:
Branch:
『堪嘆人生迷戀執著,信根不深道心難堅,諸法不明障道礙法。』
確實,可嘆人生短暫,卻偏偏有人執著以為生命久長, 因而對世間一切,名、利、地位等等,貪無止境,複製著無明惑。 你我之間,說不定過去是至親至愛,卻是今生反目成仇。 在佛教的經典中,時時佛陀說因果、談譬喻, 無非就是要讓我們瞭解,人生不是只有今生此世,還有過去的過去, 前生前世,無量劫的時間。
佛陀自己也說,長久的時間,他歷經六道, 每一道都有機會發心度眾生。《賢愚經》記載,佛陀的前生,曾經有一世在地獄道,看到受刑的人苦不堪, 整輛被火燒紅的鐵車,罪人就在那裡拖著、拉著,不堪苦楚! 他願意挺身而出,向獄中鬼王說:『我來替他拖車吧!』鬼王說:『 你自己的業這麼重,都還不清了,哪有閒工夫分擔別人的苦呢?』
他回答:『我不忍心看著老人,全身已被燒得焦爛, 還要繼續拖火車。我不忍心,我願意替他拖、替他拉。』鬼王怒斥: 『你自身難保,還要多管閒事!』一怒之下,便一棍打死他, 就這樣脫離了地獄,他也因為這一念悲心,投生到了天道。
佛陀也曾墮落在畜生道,《鹿王經》、《象王經》裡面,也是佛陀前生前世的故事。所以說來,在這六道中, 隨我們所造的善惡業,帶著善惡業到每一道去, 但是無論身在任何一道,只要善念一起, 那個惡道的業就能夠提早消除。
就像《阿含經》裡面,佛陀向弟子說:『各位弟子,修行要把握當下, 要時時提起無常觀。這個生命在六道中輪迴不息,由不得自己, 這是因為不懂道理。我們現在懂了道理,要明白生命長遠, 活著的時候,可以聽聞佛法,所以要好好用心。生命是永恆, 人身是無常。過去已經是億數的劫,無法計量的時間, 在這個世間來來回回,每一個地方,說不定是你出生的地方; 每一個地方,說不定是死的地方。』
是啊!不論是山河大地,東西南北,每一個國家、每一個地方, 其實可能都是我們出生的地方,也可能是我們往生的所在。 這是表示我們生命的長遠,六道輪迴不息, 所以大家要趕緊用心體會人生道理,才不會對前途茫然無知。
我們必定信根要深、要長,若信根不深,道心就難以堅固; 道心若不堅固,所有的法就不能明白,那就會障礙我們的道法。 佛陀不斷告誡,這個世間,你若是一迷茫,一念欲心起, 無明不斷複製,遮蓋了出離火宅的門,以及入智慧的心門, 這樣二道門,難出也難入,這就是障礙。 所以我們必定要及時把握時間,『體解大道,發無上心』, 這樣才能夠瞭解諸法,體會過去的過去,瞭解未來的方向。 我們若不知道過去,就無法瞭解未來的方向。
前面的經文,『我當為說怖畏之事』。 因為佛陀過去已經用種種方法來教育,弟子們還是不能很透徹瞭解。 但是時間告急了,開始就要說怖畏的事情。
⊙『我當為說怖畏之事,此舍已燒,宜時疾出,無令為火之所燒害。 』《法華經譬喻品第三》
就像最近常常告訴大家,四大不調、人禍不斷,全都在這個三界、 五濁的世間,不斷產生起來,使得人生危機四伏,重重陷阱, 這就是我們要提高警覺的時候,所以要『宜時疾出』。 因為這個三界大宅已在燃燒,『無令為火之所燒害』, 自己要趕緊出離,要不然會被火燒到。
下面這段經文再說,『作是念已,如所思惟,具告諸子:汝等速出』 。
大家要趕緊出來,不要繼續待在那個地方。 儘管慈父用盡告急的口氣:『趕緊快出來,裡面火開始燒了。』 雖然這樣怖畏的事情一直說,卻還是如如不動。所以如所思惟, 開始向孩子說:『汝等速出。』趕快出來。
⊙『父雖憐愍,善言誘喻,而諸子等,樂著嬉戲,不肯信受,不驚、 不畏,了無出心。』《法華經譬喻品第三》
這段文,這些孩子很頑皮,不懂父親的擔憂, 父親用很懇切的心呼喚,孩子還是不想及時離開。所以長者再思惟: 這個方法無法呼籲大家出來,該怎麼辦?再想辦法了。
⊙作是念已,如所思惟,具告諸子:長者悲念, 乃為說生死怖畏之事,以促其速求出於三界火宅。
『長者悲念』,這是這位慈父的悲念, 說了很多很多生死怖畏的事情。
每一個地方都是我們所生、所死的地方, 每一個人都曾是我們的父母,每一個人都曾是我們的兄弟姐妹, 每一個人都曾是傷殺過我們的人,我們也曾是傷殺他人的人, 這種恩恩怨怨、愛恨情仇,彼此之間都有這樣過。 就像舞臺上的演員一樣,愛恨情仇,纏綿不休, 彼此生生世世就是這樣,這齣戲是這樣演。 也許現在大家感情這麼好,下一齣戲卻是你與我之間互相傷殺成恨。
很多的人生,彼此所感觸的都不同。所以,在這長遠的生死中, 六道輪迴,短暫的一生又一世,我們互為恩、互為仇,很恐怖! 這個世間,到底有什麼是我們能永遠擁有的?沒有。 所以長者用種種方法『說生死怖畏之事』,用種種的方法來誘引、 來譬喻,催促大家要趕緊出離火宅。
⊙汝等速出。父雖憐愍,善言誘喻:此即妙權說,此即說大乘, 而無知眾生之不驚不怖如故,不得不用譬喻。
這是譬喻佛陀初成佛的時候,那個心境, 自己瞭解覺悟的境界是這樣,希望人人都能夠成佛, 希望人人能夠覺悟。但是眾生太頑劣了,也是根機很小, 如何能夠接受這個大法呢?不得不施妙權, 設種種方便權教來適應眾生的根機。雖然是用方便權教, 卻隱含著大乘真實之法。
大乘真實,就是要告訴大家:人人本具佛性,人人可成佛。 這直指人心見性。不過,我們眾生就是煩惱很多,根機頑劣, 無法一下子就接受。這是很無奈的事情。
曾經聽到某某大企業家,事業做得很大,世界知名,但是, 其實他背負著幾十兆的國際債務。那麼多的債務,要怎麼還呢? 不去想這些,一直覺得他還能去開拓、開拓, 就是那念欲心永無窮盡。其實,在國際間佔有一席的地位, 到頭來還不是空。世間『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』的道理,他不瞭解, 所以他不知道害怕,不驚、不怖,火已經逼到身上了,還不知道。
人生短暫、世間無常,但是凡夫以為是『常』,佔有天下一切名、 利、地位,他以為『常』。但是我們修行者要知道,『常』 就是永恆,生命是永恆,捨此身,還有來『身』,身命卻是短暫。 最清淨、真常,永恆的命,叫做慧命。慧命是清淨無染著, 是我們的如來本性,如來本性是永恆,生生世世, 我們就是帶著這個恆常的本性而來。
每一個人內心的真如,這個理是清淨、是永恆。修行者的『常、樂、 我、淨』,那就是寂靜清澄的境界。但是凡夫的『常、樂、我、淨』 是顛倒的見解,『無常以為常』,所以造作很多的業。
佛陀的譬喻,到底眾生能瞭解嗎?所謂『發心如初,成佛有餘。』 佛陀也是從一念初發心開始。因為人人本具佛性, 只是我們被無明遮蓋,使內心充滿煩惱。既然我們發心修行, 就要去除煩惱,要『總一切法,修一切善』,生生世世修一切善, 哪怕是六道中,也要有這念心。恆久都要有這一念──我會成佛; 要脫離三界,離開煩惱。若能這樣,才有辦法真正離開三界。 所以要『疾取菩提』,趕緊把握時間,好好接受這個菩提之法, 也就是覺道之法。
⊙能令眾生疾取菩提,故云具告諸子,汝等速出。下文急捉將還, 即汝等速出義。
因此說『具告諸子,汝等速出』。趕緊告訴大家,要趕緊快出來。 這就是這段文,要我們把握初發心。就像剛剛說的, 哪怕是身在地獄道,自己在受苦難,看到別人受苦,他也說:『 我來代替他。』這一念善良的心,就是佛心,就是真如本性。『 總一切法,持一切善』,這樣才能趕緊得到菩提覺道, 離開這大火逼近的地方。
經文接下來說,『諸子等樂著嬉戲,不肯信受,不驚、不畏, 了無出心』。不想要出去,戀著在這種世間名、利、地位之中, 真的是苦不堪。所以,佛陀無奈,『復思以大乘因行之門示之』。
⊙復思以大乘因行之門示之,而眾生未能起信,即無由起行。
用大乘的法門,告訴眾生要趕緊反觀自己,自己有如來真如本性。 但是用緩緩地說,眾生還是不怕,若用直指人心見性, 眾生是不是能夠及時起信心呢?這『眾生未能起信,即無由起行』, 眾生若不起信心,自然就不會精進。所以必定要有信心, 要很深的信心,才能夠趕緊起行,離開這個三界的火宅。
所以人人最重要的那念初心,啟動了我們的初心,就開始『 總一切法,持一切善』。若能夠這樣,人間為善、造福、結善緣, 這樣我們的障門才能夠打開,沒有障礙, 才能夠直通諸法實相的境地。所以人人要時時多用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