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mmunity:
Branch:
『眾生根機千差,應機譬喻逗教,方便說事顯理,至正遍覺無量。』
佛陀的境界是這樣,瞭解天下眾生、人、事、物等等。偏偏我們『 眾生根機千差』,不能好好用心聽佛教法,還時時複製無明、煩惱, 即使現在有心想要學,卻還要長久的時間。我們要用心,方向正確, 步步踏實往前走,分寸向前進步。
佛陀不捨眾生,『應機譬喻逗教』。這麼多的眾生, 千差萬別的習氣、觀念、見解,佛陀竟然很有耐心來應機, 說種種譬喻的方法,投眾生的根機來教育我們。
種種的『方便說事顯理』,因為道理很深,就以事相來解釋, 顯現出那個道理來。在《法華經》,除了用譬喻言辭,說因緣果報等等,也用人間的事相顯現出道理。 這種不斷用權巧方便的法來顯示,讓我們瞭解, 無非是希望人人能夠到達『正遍知』,覺悟無量的境界。
佛陀的慈悲,我們應該時時用心體會。有時候, 那個事相我們看的是這樣,裡面有很深的道理,再用很深的道理, 要來譬喻這件事,難啊!對我們凡夫而言,實在是很困難。 不過佛陀就是用盡方法,不用這些事,哪有辦法去體會這個道理呢? 講一個故事,大家就能更清楚。
在印度,佛陀正法的時代,寺院有很多人在修行。 佛陀一直一直希望人人要用心,只要你有起心發願,想要修行, 佛陀全部收,不限年齡、不限階級,讓人人能有修行的機會。
其中,有一間精舍,雖然很簡單,卻也住了很多僧眾。 在那個地區有一位優婆夷心想,『僧團用心學法, 我若能夠每天來供養出家人,讓他們安心學法,佛法才能普遍人間。 』
雖然她很想每天都能供養很多,不過力量有限, 所以她只能每天請一位出家人來家裡接受供養。這間精舍的住眾, 就輪流去接受她的供養。這位善女人希望,『若來受供的出家比丘, 在供養之後,能說法給我聽。』所以長久以來,每天都是這樣。
有一天,輪到一位年紀大了,卻很有心想要求法的人。 但是他感覺自己根機很鈍,佛法聽來不很瞭解,每天都很懊惱。 輪到他要去接受供養了,很擔心,心情很沉重。不過他想,『 精舍的規則,輪到我就一定要去。但是,供養之後, 我到底要說什麼法給人聽呢?』所以去這位施主的家, 一路上他頭低低的,一步一步慢慢走,心沉重,腳步也很沉重, 滿懷擔心這件事情要如何應付。
這位女施主看到出家師父到了,趕快虔誠頂禮,請上座, 用菜餚盡心供養。吃飽飯之後,這位善女人來到這位師父面前, 恭敬請法。這位老師父頭低低的,很擔心,就說:『愚癡無知, 缺於智慧,實在非常苦惱!』
這位女施主聽到,內心很感動,她感覺:果然這位師父很有修行。 愚癡無知,眾生不都是這樣嗎?就是因為愚癡無知,所以造成了『 十二因緣』。因為一念無明起,三細煩惱生,所以不斷製造煩惱。 真的是很有修養的師父,除了飯食供養, 我要趕快找出有價值的東西供養師父。
這位善女人趕快離開去找價值的東西。這位師父看到善女人離開, 他也三十六計,走為上策,快速的跑回去了。回到精舍, 不敢去見師父,直接進到他的寮房裡。
不過,這位女施主非常恭敬,帶著布料要來供養, 說起了這位老師父為她開示,『這位老師父的法,實在是很深, 不過很淺顯的讓我能夠瞭解,我滿心法喜,所以我要來供養。』 師父聽到了,趕緊叫人請他出來,『這位初出家的老比丘, 你今天用一句這麼簡單的話,就能讓這位善女人瞭解了道理, 她的虔誠供養,你應該接受。』
所以說起來一切都是因緣。一位是滿心煩惱又很沉重的心, 卻遇到一位真心想要求法的人,就這樣契機了。 所以佛說一切都是因緣,這個因緣就要應機來啟發。
佛陀的時代,佛陀是這樣『應機譬喻逗教』。 我們凡夫雖然還不很瞭解,只要有心修行,總是能轉煩惱為菩提。 雖然佛陀經常提到『百千萬億劫』,我們應該把握當下,每一秒鐘, 法都在我們身邊,這樣就能促長為短。再接下去的《法華經》也有這樣的譬喻。
⊙『而今於世尊前,聞所未聞,皆墮疑惑。善哉!世尊! 願為四眾說其因緣,令離疑悔。』《法華經譬喻品第三》
前面的經文,『今於世尊前』,這是舍利弗的心聲, 代替很多人說話,現在大家都在世尊的座下,聽佛說法。
『聞所未聞,皆墮疑惑』。大家聽到,佛陀過去所說的是方便法, 現在一轉就是撥開了方便,說真實法。開始聽的人, 忽然間心會起疑,包括舍利弗。所以, 這是描述大家忽然間聽到人人能成佛,有的人墮疑網:『 我辦得到嗎?』這是很多人的心情。
『善哉!』感恩世尊一路的教示,讓我能瞭解, 而今又能得佛陀為我授記,又有這麼多人隨喜。不過也是很感恩, 佛陀還是不斷再為四眾說因緣。因為各人的因緣不同, 佛陀的慈悲既為我授記,還有很多人因緣應該也成熟了,所以, 相信佛陀應該還會繼續為大家授記。讓人人更清楚, 人人有機會接受,並能斷除了疑悔生信心,發願接受佛陀的教育。 這是前面的大意。
接下來就說,『爾時,佛告舍利弗:我先不言, 諸佛世尊以種種因緣、譬喻、言辭方便說法, 皆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。』
佛陀叫舍利弗的名字,表示很重視舍利弗所問的, 也要讓大家提高聽法的心。第一是表揚讚歎舍利弗, 他自己得了授記,又再代替當場的人請法, 這是佛陀對舍利弗的讚歎。不是自己得到就好, 還代替這麼多人來請法。
⊙爾時佛告舍利弗:舍利弗,揚其智解, 又讚許舍利弗代聞法眾請法之意。我先不言:太過或不及, 所說皆適中道。
所以佛陀開始解釋『我先不言』。我開始那時候說的話, 其實因為眾生還不是很瞭解,不能說過頭的話, 但是也不能說不足的話,過猶不及,說話就是要剛剛好。 這個人的根機是這樣,就說他聽得懂的話,說他能接受的法。所以, 所說的話不偏於『空』、不偏於『有』,現在就是要說中道, 是適當的話。
所謂『過頭的話』,就是大家的根機還無法接受的話。 無法接受什麼呢?不能覺悟宇宙萬物之真理。說得那麼多, 大家不能接受,所以收起來放在他的本懷,回過頭來, 用種種的事來解釋道理,這叫做方便法,適應眾生的根機來說話。
就像那位老比丘,滿心都是煩惱, 卻能說出讓有心求法的人能瞭解的話,得到法的歡喜, 這就是因為應機。所以說來,釋迦佛說『我先不言』, 我開始所說的法,先不說人人都能成佛。
⊙諸佛世尊皆為一大事因緣出現世間,說己累世無量億劫前, 於無量佛所修種種行、種種因緣、譬喻、言辭方便說法, 皆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。
因為諸佛來世間的一大事因緣,都是一樣, 所以佛陀來人間都說因緣,這叫做方便法。在《本生經》裡,說他過去如何如何修行,說過去某位弟子與佛有什麼因緣, 過去佛陀本身在諸佛的道場如何修行過來, 全都是說諸佛過去修行的因緣,自己本身也是這樣。
所以『諸佛世尊皆為一大事因緣出現世間』,不只釋迦佛而已, 諸佛都為一大事因緣出現人間, 說出了累世無量億劫以前是如何修行過來。
『於無量佛所修種種行』。釋迦佛本身在無量佛所,是修種種行, 也以種種的因緣來修行,也是經過了很多人、事、物、 理的譬喻來接受、瞭解,這都出自於諸佛的言辭、方便說法中, 所得來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』。諸佛是這樣, 現在釋迦佛也是這樣,以種種因緣、譬喻言辭說法。
⊙佛於二乘眾生以種種因緣,說方便法,即是說大乘法; 無日不為正等覺而說法。
佛對二乘眾生,用種種因緣、方便。這二乘就是聲聞、緣覺; 在小乘中,同樣具足了內含的道理,是用事說法, 這個事裡面就含著很精密的真理。
佛陀『無日不為正等覺而說法』。每天、每天都這樣在說話, 雖然面對著小乘──聲聞、緣覺在說話,就用事含藏著道理, 沒有一天不是為正等正覺而說法, 就是希望人人能體會事相中所含的真理。
現在是撥開了事,說道理給大家聽,真理是: 人人本具清淨無污染的佛性。但是,這樣大家聽懂嗎?還聽不懂, 佛陀不得不回歸耐心,向人人耐心說法。所以說來, 眾生的根機千差萬別,譬喻、應機逗教是佛陀對眾生不棄不離, 我們要時時用感恩心。
所以舍利弗說『善哉!世尊』。善哉是感恩、很好的意思; 這種感恩、讚歎,都叫做『善哉』。 希望佛陀再為大家一層一層來解說,讓大家更清楚,不要有疑心。 這個清楚,也要再用方便事相來顯它的道理, 但是一切無不都是希望人人能到達正遍覺無量。正遍覺無量, 就是宇宙萬物的真理,我們的心、智海,與宇宙會合在一起。 好像是很開心的話,其實我們也要時時多用心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