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mmunity:
Branch:
『學而時習得法樂,法在行中得自在,佛化眾生如日照, 自然法則生活中。』
在生活中,每一個時候的待人接物,無不都是佛法。 只要你將佛法用在與人接觸中、用在做事中, 無論何時佛法都在日常中,這不就是『學而時習』嗎? 我們的生活時時不離開法,待人處事還有什麼煩惱呢? 這樣是不是會很歡喜呢?若能將佛法用在日常生活中, 無不輕安自在,所以說『法在行中得自在』。
我們時時心無煩惱、意無掛礙,行中一切都如法。所說的『行』, 是指生活中的分秒不斷在過,我們心念的前念、後念不斷生滅, 一切的行動,事事都在時間、空間、人與人之間,這『三間』 合一就是行蘊在進行中。若能夠明白,法時時在心中, 就沒有什麼事情會障礙我們。所以我們要一切通達,法在行中, 也就是生活中都有法。
『學而時習得法樂,法在行中得自在』,若能夠這樣, 如同佛陀在人間,『佛化眾生如日照,自然法則生活中』。
佛陀來人間為一大事因緣,目的是希望人間眾生都能夠接受到佛法。 就像太陽在空中,它一照耀,大地皆明。除非是刻意遮蓋日光, 用一個環境將它封閉起來,那麼裡面就暗了。就如一間房子, 哪怕是在太陽下,卻把窗與門全都關閉,不也是一樣黑暗嗎?
佛法是那麼無私,佛陀為一大事因緣, 無非希望人人能夠接觸到佛法,只是眾生將這個緣隔絕了。 太陽很普遍,只要你將門打開,陽光就透入,這個道理是這麼簡單, 所以我們應該用感恩心,打開心門,接受佛法如日光照。
這是自然的法則,自然的法則就是一切無為法。地球與太陽系之間, 有行星在運行,各有各的軌道自然的運行,利用這個自然的法則, 人人若能夠瞭解天下道理的有為法, 我們的有所作為就不會逾越軌則,不會逾越人間的規矩, 人倫的道德,所以『自然法則生活中』。
『學而時習得法樂』。學得法就在我們的身、心,不論時間、空間、 人與人之間,我們做事情都不離開佛法, 這是不知不覺已經理所當然應該這樣做, 表示法已經銘刻在我們的心中,這樣做是對的,這叫做德行。
有的人覺得:『我很有修行,我很有學問,我這樣在生活, 你怎麼沒有稱讚我?我心很不舒服。』學佛者不會這樣想。 這是自己的本分事,法用在日常生活中是理所當然, 無關別人知道或不知道,我們必定學得這麼自然,融入生活中, 一切人、事、物、理會合起來。這是我們的真修行。
佛法在生活中,菩薩在人群中,若能夠這樣,修行就可以很自在, 時時很法喜、很快樂。
就像《法華經》,舍利弗得佛陀授記,他的身心歡喜、踴躍了, 不只是舍利弗歡喜,全場的人都歡喜、隨喜功德。在我們的生活中, 別人能得到,就如我們自己得到一樣的歡喜,這樣是隨喜功德。
前面的經文,『爾時,舍利弗白佛言:世尊!我今無復疑悔, 親於佛前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。』
舍利弗表達了他內心那分的歡喜、自在。因為過去心中還有疑悔, 心不能自在,現在已經得到佛陀肯定,也為他授記了, 所以心很自在,『知道未來我照著這樣去修行,方向不會偏差, 將來我也能夠得無上正等正覺,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』 已經對自我有信心、自我肯定了。
下面這段經文再說,『是諸千二百心自在者,昔住學地, 佛常教化言:我法能離生老病死,究竟涅槃。』
舍利弗說,除了我以外,還有『千二百人』,他們心自在, 能夠數十年間跟隨著釋迦牟尼佛到處弘法,時時在佛陀身邊聽法, 大家修行的心很定。『心自在者』表示不退轉,也不受障礙。 凡夫時時都有障礙,被自己的貪、瞋、癡三毒障礙了心。 貪,有這麼大的力量嗎?其實,真修行者是知足常樂,少欲知足, 生活只需三衣一缽。衣服能夠保暖蔽體,托缽乞食就能生活, 還有什麼好貪呢?所以無貪就不造業。
瞋。既然是修行了,由於佛陀的教育,我們已經心包太虛, 對事情沒有什麼過不去,不起煩惱,也不會與人過不去就發脾氣。
癡。因為修習佛法,慧光時時照耀我們的心,沒有癡暗, 心時時很坦然,所以也沒有癡。佛陀的教法使我們慧命增長, 能夠這樣,哪有什麼事情可以障礙我們呢?所以,不退轉、無障礙, 這樣叫做自在。
⊙謂菩薩福智權巧方便法,調伏自心,又心離煩惱之繫縛, 通達無礙,謂之自在。
就是說『菩薩福智權巧方便法,調伏自心』。我們若要發菩薩心, 開始也是要學,之後要轉法輪──將佛陀的法接收納入我們的心, 從我們所瞭解的心得再轉給眾生。同時,眾生的習氣、煩惱, 不會染著我們,就是『離煩惱之繫縛』。
很多的煩惱不會來染著我們的心,因為我們能夠調伏自心。 你要讓我生氣,我不會生氣,因為我不會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。 他的不對,用什麼樣的態度對我們,那是他的事情,我們若不接受, 惹不到我們。
就像佛陀在《四十二章經》裡面說,有人抓一把沙撒向你, 但是逆風,是吹到誰呢?是被風吹回來撒向自己。
⊙『佛言:惡人害賢者,猶仰天而唾,唾不至天,還從己墮; 逆風揚塵,塵不至彼,還坌己身,賢不可毀,禍必滅己。』《 佛說四十二章經》
所以我們必定要學菩薩開闊的心,不只是接受佛所教育, 也要教化眾生。眾生愚鈍,習氣很重,我們也要學佛, 將心安撫下來,不要為了一個迷鈍的人就對他發脾氣。 這個習氣是他的,和我們沒關係,不過我們還是關心他:『 你不要有這樣的習氣。』若這樣,這是我們調伏自己,也要用『 福智權巧方便法』去度眾生。假使教育不過來, 也要調伏自己的心不被他影響了。
『又心離煩惱之繫縛』。再者,心已經脫離了煩惱的束縛。 我們入人群,還是用佛法來護身,戒、定、慧就是在護我們的身, 所以『通達無礙』。在這個重重的濁氣中,還是清者自清、 明者自明,不會受眾生的煩惱所污染,所以叫做自在。
⊙心自在:我執既空,心得自在;法執猶在,未得法自在也。
『心得自在』。這是指二乘,聲聞或緣覺,這樣的人, 因為沒有入人群中,不會沾惹煩惱;他知道世間一切都是虛幻, 所以他修自己的心清淨,這是小乘的自在。
但是『法執猶在』。對小乘來說,雖然解脫了,心清淨了, 但是要走入人群度眾生,他還很執著,故步自封,不得前進。 這是還有法執,他們無法打開這個法執,入人群中而自在,所以『 未得法自在』。
這種是小我自在,無法在大我中自在。要得到自在也不是那麼簡單, 我們一定要學會入濁氣沉沉的地方,就如雲飄過了月, 雲沒有被月卡住,我們要學到這樣的程度。所以說, 學佛必定要有很開闊的心。
⊙昔住學地:明昔因,斷惑學而時習修煉治習,故云學地。
『昔住學地』。意思是,過去開始發心學佛,在這當中『 斷惑學而時習修煉習』,不斷修煉對治我們的心,這叫做『學地』 。
我們開始學的時候,一定要歷經斷惑的階段。『惑』就是無明, 無明就是煩惱,三障煩惱都是因為『惑』開始。所以修行的因, 就要從這樣開始,真正將法執除掉,就要在人群中磨練。 因為你要發大心,在人群中,磨練我們的道心,能夠得法自在, 這才是真正學法。
所以經文說,『佛常教化言:我法能離生老病死,究竟涅槃』。
佛陀真正的法,是將他內心保護幾十年間的法,現在要向大家宣布: 我的法可以讓人人脫離生老病死,到達究竟寂靜無染的大寂光土, 是『靜寂清澄,志玄虛漠』的境界。這是佛陀對眾生的教法。
⊙教化:勸化,教人化惡為善也。
這個『教化』是勸化的意思,就是教人化惡為善。
開頭就講『學而時習』、『自然法則』等等, 我們就要在這個自然的法則裡,在人倫道理中,『行孝不能等、 為善不能等』。這就是平常中已經在佛法裡了, 所以佛陀的教化就是勸化轉惡為善的意思。
所以《方便品》說過了,『諸佛如來,但教化菩薩』。 意思就是諸佛如來教育眾生,只為了一件事情, 就是教育人人入人群,行菩薩道,化惡為善。 這就是佛陀來人間的目標,讓我們一直到達最後的究竟涅槃。
這個究竟涅槃的境界又是什麼呢?就是到達了『能覺了染心之源』。
⊙『究竟』即決定終極之義。謂能覺了染心之源,究竟終窮, 同於本覺,故名究竟覺。
我們之所以苦,就是有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等等污染心。 我們若知道了這些污染心的源頭,才有辦法到達『究竟終窮』, 就是最究竟徹底的地方,回歸到我們的本覺,這叫做『究竟覺』。
若不知道污染的源頭,就沒辦法清淨我們的心。想知道污染的源頭, 必定要入人群中,去瞭解人群的煩惱,『苦』、『集』從哪裡來, 才有辦法『滅』,而見『道』。滅盡了一切煩惱污染, 才真正能夠見道。所以大家時時要多用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