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思晨語:【12月19日】聞法除疑網

Community:
Branch:

『上根利智聞法獲悟,中下之流抱迷未遺,大慈運悲巧智施權。』

 
上根利智的人,聽法一聞即悟;而中下根機的人,還是抱迷未遺,不肯捨去迷執。儘管同樣在聽法,『知道了』,但是自我障礙,不肯去身體力行,不肯捨去那個迷執,所以沒辦法在『法』進步,永遠都是停留原地踏步。
 
佛來人間無非希望人人『體解大道』,當下就將無明習氣撥開,真如本性即時現前,與宇宙同一體。這是佛陀對眾生的期待。但是眾生就是根機不整齊,所以佛『大慈運悲』,以『漸教』一段一段來教育,漸漸牽引,『巧智施權』,用權巧方便智慧來施教。
 
確實,佛陀是說一樣的法,從開頭就是三根普被,只是我們根機不同,接受不同。上根機的人能夠一聞頓悟,身體力行,度化眾生。這在佛陀說法的當中,這樣的人也不少,這樣的根機,名稱叫做菩薩,行菩薩道。
 
而若是守在瞭解了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,但是還不瞭解妙有的境界,像這樣的人,依照佛陀的說法瞭解世間事物,卻還沒辦法進步,這就是在他的內心還有很多執迷沒有蠲除。所以,佛陀永遠都是用大慈大悲的心,運用他的善巧智慧來教導眾生。
 
前面那幾段經文,舍利弗到了法華會上,他所聽到的法,很踊躍,歡喜,從來未曾有的歡喜。其實,他和大家『同聞法音』,佛陀施教無分大小,不過根機有差別。如何才是真正成佛之道?成佛之道,莫過於身體力行。
 
所以上面的經文,舍利弗說『我等同入法性』。因為佛陀是這樣的說法、這樣的法音,大家都是同時聽法,佛陀沒有特別對什麼人說不一樣的法,都是一樣。

 
⊙『我等同入法性,云何如來以小乘法而見濟度?是我等咎,非世尊也。』《法華經譬喻品第三》

 
『云何如來以小乘法而見濟度?』為何佛說法,那些菩薩為何能夠瞭解,我們為什麼不能瞭解呢?是不是佛陀說法有差別?這是舍利弗過去在心裡有這樣的疑問。
 
現在這段經文,在描述著他過去所不能瞭解的,心中還有疑──難道佛陀是對我們用小乘法施教嗎?對那些已經發心立願的人,難道有特別給他們大法嗎?這是舍利弗的心態,也是同修者、修小乘行的心態。因為舍利弗智慧第一,是僧團智慧的代表者,既然舍利弗問,舍利弗心中有疑,也就是大家要問,大家心中的疑。
 
所以,難道是佛陀對我們是用小乘法施教嗎?現在知道了,『是我等咎,非世尊也』。錯不在佛,佛陀原來說法是這麼平等,同一個法會,同樣的開示,就是聽法的人根機不同,所以體會不同。自己如何去體會,那就要說自己了,是我自己沒有好好體會佛陀的心意,所以是自己的過錯,不是佛『無法度』,是自己『無法』接受佛的法『度』入心來。所以『是我等咎,非世尊也』。
 
前文這樣說,現在接下來這段經文又說,『所以者何?』不是佛的過錯,是我們的過錯,無法接受佛的法度入心來,是自己的過錯。為什麼呢?『若我等,待說所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,必以大乘而得度脫。』

 
⊙『所以者何?若我等,待說所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,必以大乘而得度脫。』《法華經譬喻品第三》

 
說是自己的過錯,為什麼呢?如果我們自己一開始就發大心、立大願,有這樣的理想,聽了佛陀所說的法,我們自然就能夠往『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』,若這樣,一定能夠得度。
 
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』,就是無上正等正覺。假如佛陀在說法的時候,我們是用這樣的心靈方向來接受,能夠以無上正等正覺這個心來接受,就必定『以大乘而得度脫』。那個時候接受到佛的法,能夠度入自己的心來,就能夠得到無上正等正覺。

 
⊙舍利弗等人求聞一乘法,懇切之心志,衷心表達求一乘實法之趣向!

 
舍利弗現在終於瞭解了,開始有想要追求一乘法,那種懇切的心,所以說,『若我等,待說所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』。現在舍利弗很懇切地等待,過去我已經失去了機會,佛陀說四十多年的法過去了,我現在已經瞭解了,現在是從內心那種懇切的期待。這種表達懇求一乘實法,現在的心的趣向,就是要往大乘道來求法。

 
⊙必以大乘而得度脫:猶言敬待,深信佛為說成就大菩提道之因行,即發四弘願成無上覺之大心也。

 
若能夠這樣,『必以大乘而得度脫』。也就是說從內心的敬,這種的懇切期待,是打從內心的懇切、敬信來等待,所以『深信佛為說成就大菩提道之因行』,那個『因』,現在要如何重新起步。
 
因,就是種子,人人發大乘心,那個發心就是因。現在希望能夠得這分大菩提道的因。這個種子有了,要如何讓它成長,菩提種子成就菩提林?這就是舍利弗和所有的修行弟子的心的期待。
 
當然,這個因──種子落土,必須種種的因緣來會合,必定要實行,必定要發『四弘誓願』,因為這是無上覺的大心。

 
⊙誓願:諸佛有總、別願,四弘誓願為總願,一切菩薩初發心時,必發此願。

 
諸佛菩薩要成佛、行菩薩道,一定要有願,這個願有總願、別願。總願就是『四弘誓願』,一切菩薩初發心時,就是要發這四個願。
 
第一,『眾生無邊誓願度』,這就是『緣苦諦,而度無邊眾生之願也』。也就是常常告訴大家的,『菩薩所緣,緣苦眾生』。
 
第二,『煩惱無盡誓願斷』,這是『緣集諦,而斷無盡煩惱之願也。
 
我們煩惱很多很多,如何能夠成佛呢?一定要立下弘誓願,不要再留著習氣。眾生苦,苦是從哪裡來?就是『集』。就是微小的無明集中起來,變成了習氣,習氣再不斷複製,就成了無量數的煩惱。所以,我們要行菩薩道,要救度苦難的眾生,必定要將我們的習氣斷除。
 
第三,『法門無量誓願學』,這是『緣道諦,而學無量法門之願也。
 
隨著眾生的煩惱有多少,法門就有多少。所以『緣道諦』,就是要我們學道。
 
我們在人間要鋪人間路,鋪好平坦的人間路,自然就能接上菩提道。你看我們慈濟的建築物外面都是鋪連鎖磚,我常常說,這叫做連鎖的愛。你要磚鋪得好、鋪得平,必須地先打平坦,再把磚一塊一塊鋪上去。雨水下來,能隨著磚的縫,回歸到大地。
 
同樣的意思,我們在修學,要知道『道諦』。法,我們學到了之後,知道這個道理,這個道法要如何在人間通透,讓人人能夠接受。這個法在大自然中,能夠讓人人感受得到,這就是道諦。
 
舉這個道諦,我們就知道鋪路,要用多少的磚才能夠鋪到與菩提道接起來!所以我們要用恆久心、耐心,發揮我們的智慧,接受法入心,在人群中步步進行、步步踏實走,學無盡法門的願,那就是道諦。
 
第四,『佛道無上誓願成』,這是『緣滅諦,而成無上佛道之願也。
 
其實,『滅』,是滅掉我們一切的煩惱。我們若沒有修行,若沒有在人群中,我們沒辦法體會到道理。比如說苦,很多人都是過著很平凡的生活,『今朝有酒今朝醉』,每天都是喜樂空過時日,他怎麼會知道苦呢?不知道。所以,要發心瞭解人生無常。佛在人間引導我們人生正確的方向,我們要去體會,從苦難人當中體會苦的道理。所以慈濟人付出無所求,還要說感恩,因為我們從苦難中的人,去體會苦的道理如何來。
 
現在天天早上都和大家『志工早會』,聽聽醫院志工的見聞,確實家家有本難唸的經,人人身體有無常的道理,這種人間的苦難,一切苦無不都是在這樣的道場去體會出來。什麼道場?醫院就是一個道場,一個生命的道場。這種生、老、病、死,在醫院都看得到,無不是苦。愛別離、怨憎會、求不得、五蘊熾盛等等的苦,在醫院就像一個道場。我們進去裡面當志工,或者是醫師、護士、藥師等等的同仁,都在道場之中發揮愛心,去體會佛陀說的『苦』。
 
這就是一本一本的『大藏經』悉現在前,要讓我們通達智慧,要讓我們瞭解這樣的法門。所以,法門是無量,我們一定要學。一定要在道諦中,去瞭解人間道,才有辦法入菩提道。我們能夠去為人付出,我們能夠得到道理,我們很歡喜。
 
我們有煩惱嗎?自我警惕,趕緊消滅、去除。這過去所有的習氣、煩惱,看看別人,警惕自己,一層一層的煩惱將它去除,自然我們就能夠『緣滅諦,而成無上佛道之願』。
 
所以說,『眾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。』這『四弘誓願』就是從苦、集、滅、道延伸出來。你們想,佛陀開頭所說苦、集、滅、道,不就是真理嗎?所以,舍利弗他們大家都認為這是小乘法,其實,你要行大乘,也不能不瞭解這些法。
 
我們應該要體會佛陀的大慈運悲,佛陀對我們的教育是多麼用心啊!既然佛陀那麼用心教育,我們怎能不好好信受奉行呢?我們應該要用感恩心,日日身體力行,當然也就要多用心!

返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