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思晨語:【12月16日】寄淺而訓深

Community:
Branch:

『譬者比況也,喻者曉訓也,託此而比彼,寄淺而訓深。』

 
《法華經》《序品》、《方便品》已經告一段落,現在開始就是《譬喻品》。
 
『譬喻』這二個字,『譬』是比況,也就是這件事情你不明白,我舉個法讓你知道。比如說快要下雨了,你怎麼知道快要下雨了?看,天上烏雲那麼多,就表示天要下雨了。烏雲多,為什麼會變成雨?就如大地有溼氣、水分等等,太陽曬了,這個熱氣變成水氣,水氣上升凝聚成雲就會下雨。
 
『託此而比彼』,託這個東西來譬喻。很多的東西的道理結合起來,才有這個形象,所以『託此而比彼』。
 
『寄淺而訓深』,用很淺的事情讓你們明白,其實淺淺的道理是深深的真理。這就是佛陀四十多年來,對著眾生用盡了心思,如何來分析天地萬物的真理,三理四相如何讓大家能夠通達瞭解。
 
有一次,舍利弗跟隨佛在行腳時,舍利弗就問佛說:『佛陀啊,您時時都說化緣、托缽,也是為了利益眾生,這其中含藏什麼道理嗎?我所知道的,托缽就是為了滋養我們的身,供給營養好修行,但是這樣可有化度眾生?』
 
佛陀就舉一個故事,在很遙遠的無央數劫以前,有一位老婆婆,專門去採芝麻來榨成油,以此賣錢為生。有一位修行者,他知道阿婆在做麻油,他就去向阿婆乞討油。阿婆就問他說:『您每天來我這裡拿油,那是供應您的身體營養,或是還有其它用途?』這位修行者他說:『我是向您乞油去供佛。』阿婆歡喜,每天都給這位比丘一小杯的油。
 
晚上,佛要為大眾講話時,就有一盞燈在那裡。就這樣年久月深,不知經過了幾年,很久的時間,那尊佛就為這位比丘授記:『將來你能夠成佛。』那位老婆婆聽到了,這比丘得到佛為他授記,是什麼樣的因緣,佛會為他授記呢?就有人傳話給老婆婆,就說,這位比丘是因為年久月深,日日以油燈供佛,與大家結了很多的好緣,所以佛陀稱讚他,為他授記。
 
老婆婆聽了也是很歡喜,趕緊到佛前,向佛陀說:『佛啊!修行者比丘的油是我供養給他的,佛陀是不是也能為我授記呢?』那尊佛就告訴她:『我為比丘授記,將來比丘成佛,他會為妳授記。』婆婆也很歡喜。
 
佛陀說到這裡,就向舍利弗說:『舍利弗,你知道嗎?那位比丘後來成佛了,名叫做提和竭佛。而那位老婆婆現在也已經成佛了,那就是我,釋迦牟尼佛。』這個因緣是多麼長久,無央數劫以前的事情,這道理說來淺淺的,其實含藏著天長地久的深義。如是因、如是緣、如是果、如是報,過去你怎麼做,所做的功德點滴累積,不論經過多久,這因緣果報的累積不會失壞。
 
看,這不就是『寄淺而訓深』嗎?佛陀出現人間,他會應時應機而逗教,用很多方便、譬喻、權巧,讓人人能夠接受、人人能夠身體力行。
 
過去佛陀施權說三乘,因為根機有上、中、下,所以佛陀必定要用三乘法,而其實是為了一乘之談。說很多法,目的就是要顯示真實的一乘之理。

 
⊙前方便品法說過去施權說三乘,實為一乘之談,上根利智,於佛開權顯實,聞即獲悟。中下人抱迷未悟。

 
『上根利智,於佛開權顯實,聞即獲悟』。上根利智的人,在《方便品》聽了,瞭解佛陀過去是用三乘法、方便法,原來現在佛陀已經將方便法撥開,向大家開懷暢談真實法。這叫做開權顯實,所以『聞即獲悟』,這是上根智的人,就像舍利弗這類人。
 
但是,中下根機的人還是『抱迷未悟』。就像佛陀開始要說真實法的時候,『五千人退席』。不過,佛陀並沒有捨棄中下根機的人,還是用種種的譬喻,《法華經》中有多少段譬喻,那就是要適應這些中下根機。這是佛慈大悲,不肯捨離任何一個眾生,所以設教用譬喻。

 
⊙佛慈大悲不捨,設教用譬喻:動樹訓風、舉扇類月,使其解悟。以至易而顯至難,由淺而深、由小轉大。

 
『動樹訓風,舉扇類月』。『有風哦!』『風,看不到啊!』『有啊!你看,樹在搖,就是有風。』原來風會動樹。『舉扇類月』,半月像一支扇子打開;圓月就像二支扇子合併,半月、半月合起來就是圓月。
 
這就是道理,將艱深的道理化成了淺顯,從淺顯的道理深入去體會,深入體會之後,自然就由小轉大了。這就是譬喻。《譬喻品》就是這樣開始,接在《方便品》,方便權巧顯實相之後。
 
現在《譬喻品》的開頭,經文說:『爾時,舍利弗踊躍歡喜,即起合掌,瞻仰尊顏,而白佛言:今從世尊聞此法音。心懷踴躍,得未曾有。』
 
今天從佛這裡聽到這個微妙的法音,『心懷踴躍,得未曾有』,那種歡喜不是言詞能夠表達。所以『舍利弗聞開權顯實之說,歎為得未曾有』,因為他聽法已經四十年了,直到現在,佛才開始暢說一乘法。

 
⊙舍利弗聞開權顯實之說,歎為得未曾有,踊躍歡喜。以聞法四十年來,直至今時,佛暢說一實乘法。初不知所修之二乘法,即是一乘法,正為大乘法之方便。上根舍利弗等踊躍歡喜之,表示通達一乘法歡喜之由。

 
『初聞不知所修二乘法,即是一乘法』。這樣聽經四十多年了,開始聽、開始接受佛的教法時,佛陀就是以適應中下乘根機的人來說法,所以他們接受到這樣的法,以為聲聞、緣覺這種修行的方法,就已經是得果了,以為是這樣而已,不知道聲聞、緣覺也有成佛的希望,所學的還是真實法。所以很歡喜,起初不知道二乘法原來就是為了一乘。佛陀為一乘法來鋪路,開權顯實。現在知道了,佛陀就是為大乘法來開方便門,現在才瞭解佛陀的本懷。
 
因此,上根的舍利弗,以及同樣根機的人,大家聽得懂這個法的道理的人,都很歡喜,就是『踊躍歡喜』;表達他們已經心開意解,通達一乘法了,所以『踊躍歡喜』。
 
所以大家很歡喜,就『即起合掌,瞻仰尊顏』。本來是坐著,現在因為很恭敬、很歡喜,趕快起而跪著,雙手合掌,瞻仰尊顏。目光注視著佛,用很恭敬的心,很感恩佛,雙手合掌,抬頭向佛陀表示著那分恭敬、感恩,很集中精神來瞻仰著佛。這是表達那個形態。

 
⊙即起合掌,瞻仰尊顏,而白佛言:雙掌及十指併攏,以表示自心專一不敢散亂,合掌為敬,以恭敬心而仰觀尊顏。

 
舍利弗從內心歡喜,表達對佛的感恩。雙掌合十,是十根手指頭合攏,表示『自心專一,不敢散亂』。『合掌為敬』,印度禮以合掌為敬。用恭敬心來『瞻仰尊顏』,瞻仰佛陀的容貌。
 
『今從世尊聞此法音,心懷踊躍,得未曾有』。就開始向佛陀說:『現在從佛陀您所說的法,這個法入我的心來,我非常歡喜!過去不曾像現在聽到這樣的法,這麼通達,讓我整個心輕安,通達自在。』這就是歡喜的心,那種的法音入心來,能夠降伏魔怨。

 
⊙今從世尊聞此法音,心懷踊躍,得未曾有:法音降伏魔怨,消滅諸漏,斯為第一,心懷踴躍得未曾有。

 
因為我們的心會起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這五毒。如今因為聽了這個法,完全通達了,自然內心若浮現這貪、瞋、癡等種種無明時,立刻就能將它降伏,內心魔怨完全消滅,這些煩惱諸漏全都掃除。內心若有這些煩惱,法入心來,都會被我們漏掉。所以佛陀一直警惕大家要修戒、定、慧,『三無漏學』,意思就是說,法入心,不要漏掉。
 
現在已經瞭解、通達了一乘法,所以降伏了內心無明等等的魔怨,一切的煩惱全都掃除,完全將它消滅掉。『斯為第一』,這是第一的法。那就是已經通達一乘法,能夠降伏種種無明煩惱,所以我心歡喜踊躍,得未曾有。
 
各位菩薩,學佛就是要這樣用心,由淺至深、由小轉大,這是佛陀的用心。因為我們眾生小根小智,對於佛陀成佛之後的心境,我們也無法完全接受。必定要經過一段掃除無明煩惱,才能夠現出人人本具的真如,清淨無染,如琉璃的光、那種清澈的心境。
 
法,不論是多少種的法,無非是對治眾生的心病。我們要如何掃除魔怨?種種的法,雖然千差萬別,其實一乘的道理是自古至今一脈相同。所以我們人人要相信,佛陀為眾生用心良苦,我們要鍥而不捨,守住這念心。
 
過去的煩惱,現在要趕緊不斷去除。降伏那些煩惱,一層一層的煩惱除了,我們這個清淨真如本性才能夠慢慢浮現出來。就像天上的烏雲,水氣若全部下過之後,就雨過天晴,同樣的道理。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。

返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