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思晨語:【12月12日】深信當作佛

Community:
Branch:

『佛施方便權教為說實法,以譬喻說因緣隨機引導,上中下根同明佛乘之義。』

 
佛陀不論用什麼方法,都沒有離開真實道理,雖然名稱是方便權教,每一段的教法,不論是『以譬喻說因緣』,同樣是在說真理。譬如說我們人的名稱、通稱是人,但是有張三、李四之別,各人有各人的姓名,有各人的因緣,有各人的家庭和不同的環境。所以同樣是叫做人,同樣是說因緣,卻是各各因、各各緣,不一樣的因、不一樣的緣,它是真實的道理存在,要看我們人人在那個過程中,是如何『做』,就要如何『受』。
 
這是真實法,這個法就是要讓我們了解佛性是清淨無染,在芸芸人群中,我們的佛性能夠面對著複雜的人事,卻依然保持著清淨的心。在苦難的人群中,我們能夠付出而無所求,這叫做菩薩道,我們必定要在芸芸人群中淬煉出見境不生心,這叫做不生不滅,清淨之心。所以,佛說方便權教,其實是為一實相法、一乘實法。
 
所以『以譬喻說因緣隨機引導』,因為眾生根機不同,所以用譬喻的方式讓大家了解;若用譬喻的方式還不了解,那就用因緣來說明。所以佛經裡面有很多因緣故事,例如佛的《本生經》在說佛與弟子的因緣,過去生、過去世的因、今生的緣,來生的果、來生的報,這都是以因緣來說真實法,是要我們真真正正知道,用這個方便示教,回歸我們真如本性。
 
所以,『上中下根同明佛乘之義』。我們若能夠在一開頭就了解、相信,佛陀的方便權教,自然就能夠很清楚『以譬喻說因緣』的法,是不失最真實的法。這是引導我們踏踏實實走過這條道路,啟發我們這念清淨無染的大愛,發揮在人群中,這叫做菩薩道。這樣上、中、下根機的人自然能夠普遍了解佛乘的道理,大家要清楚。

 
前面的經文說,『舍利弗當知,諸佛法如是,以萬億方便,隨宜而說法。其不習學者,不能曉了此。』

 
佛陀叫舍利弗,是提醒大家要集中精神、注意聽:大家應該知道『諸佛法如是』。所有過去的佛都是這樣,善開方便施權教。現在釋迦佛是這樣,過去諸佛也是這樣。
 
『以萬億方便』。因為眾生的根機參差不整齊,必定要以萬億種的方法來施教。所以『隨宜而說法』,隨眾生的根機,佛陀要用不一樣的方便法來和他們說話。
 
『其不習學者,不能曉了此』。若他是不肯聽法的人、不肯接受佛法的人,當然沒辦法了解,所以『不能曉了此』。哪怕是聰明的人,遇到佛法不願意接受,也是無可奈何。這是佛陀常常很慨嘆,這種剛強難調伏的眾生。

 
接下來這段經文:『汝等既已知,諸佛世之師,隨宜方便事,無復諸疑惑,心生大歡喜,自知當作佛。』

 
這段經文佛陀說,雖然諸佛來人間引導,每一位都用『隨宜』──隨著眾生的根機方便,來接觸、教化所有的眾生。佛陀這種『隨宜方便』在人間來來回回,也是包含在二千多年前,因緣成熟佛陀現相人間,描述了人間的苦難,開始用怎樣的方法修行、如何開悟;開悟之後敘說他的心境。這段的因緣是方便示相,也作為我們這些未來眾生修行的範本,讓未來的我們能夠有根據說,這個法源從哪裡來:『二千多年前那時候,在迦毘羅衛國……等等』。
 
過去現相成佛之前,同樣也是來來回回在人間。現相成佛說真實法之後,也是來來回回在人間奔走。常常說,在人間才能成佛,因為人間的人群中有導師。所以《法華經》常不輕菩薩一直告訴大家:『我不敢輕視你們,因為你們人人都能成佛。』這表示我們在人群中,人人都有自性佛。說不定,釋迦牟尼佛同樣在這個人群中來來回回,所以我們才要說時時感恩。不論任何人現什麼樣的形態,都是我們的善知識,或者是遇到逆緣、順緣,我們都要用尊重、感恩來對待。
 
但是,我們不歡喜的逆緣也要感恩,因為是在磨練我們對境不生心。或是讓我們很歡喜的境界,歡喜也是一種散亂心,很容易讓我們心生欲念,亂了心。不論是順境逆境,我們都要顧好這念心、我們的道場。外面的境界無不都是我們修行的道場,懂得顧心就是在修行。
 
所以說『隨宜方便事』,在這個人間的境界裡,時時都為我們說法,人、事、物無不都是法,我們大家應該要相信,『無復諸疑惑』,不要再有疑惑。我們要常常警惕在周圍的環境中,無不是我們的導師,無不是我們的道場。我們若用這種的心,對法就能夠深信無疑,我們的道心才照顧得住。
 
『心生大歡喜,自知當作佛』。大家應該了解,不論什麼樣的境界出現,順境逆境無不是我們的道場,我們的內心要常常有法的歡喜,是法喜,不論碰到什麼樣的事情,無不是法,我們心生歡喜。我們不是因為外面的境界來誘引,起貪欲的歡喜,不是!是明白道理的歡喜,這才叫做法喜。
 
我們要很歡喜遇到了佛法,要顧好我們的心。我們『自知當作佛』,未來也會覺悟、成佛,能夠和佛有一樣的心靈境界。那種透徹宇宙萬物,靜寂清澄,淨如琉璃,那個覺海——覺性的法海,永遠能悠遊自在。所以,『自知當作佛』,不過我們要懂得修行,這種隨宜方便,修行過程必定要致誠敬信。

 
⊙致誠敬信於佛陀為一大事因緣,應機方便施權,而權實終至同體無疑。

 
我們一定要從內心,最至誠懇切的敬心,相信佛陀出現人間這一大事因緣。他是『應機方便施權』,應眾生的根機方便來施權。『權』,是妙權,是善巧方便的妙法。『而權實終至同體無疑』,『權』與『實』其實是一體。
 
不論你的名字是張三、李四,通稱叫做『人』。不過,這些通稱、名相的裡面還有真理,那是真如本性。所以真如本性要現形,必定要經過這些事物相,才有辦法回歸真理。這就是權實同體,『權』與『實』,權的法回歸與實同體。所以一直希望大家能夠了解,《法華經》很多都是用譬喻和名相,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回歸真實法,所以不斷重複,這部經希望我們不要因為名相而疏忽了真實的法。

 
⊙久聞佛施權漸進,隨順受教,而今轉小為大。既已自知作佛,並敬信諸佛世之師,化世隨宜方便事教之。

 
我們『實』的法必定要從耳聞,用耳朵聽,所以佛陀向他的弟子說:『久聞佛施權漸進,隨順受教』。大家一直在聽佛說法,佛陀四十多年間是施權,用權巧方便漸漸前進。從『阿含』到『方等』,從『方等』而到『般若』,然後才到『法華』,『法華』是要回歸『華嚴』的境界,華嚴的境界是法的大海。海是表示廣無邊際,應該要更大,那是回歸宇宙。說宇宙,古時候的人聽不懂,若譬喻說大海,就了解是指很開闊,所以人人的覺性是與宇宙天地合一。
 
不過,佛陀必定要從泉水、溪河,一直到大海,一一為我們譬喻:不論是泉水、池、溪、河、海,同樣是水。用種種方便的『漸進』,從小乘教漸漸向大乘教,現在是轉小為大了,從小乘法開始轉入大乘法。
 
大家若『自知作佛』,我們未來應該回歸本性,就是應該能成佛。所以一定要『敬信諸佛世之師』。我們要相信,現在的釋迦佛、過去的諸佛,來到人間就是人間的導師,『化世隨宜方便事教之』,來這個世間就是為一大事。哪怕是文殊菩薩、彌勒菩薩、觀世音菩薩,同樣永遠都是在人群中,在用智慧、用愛引導我們。

 
⊙無復諸疑惑,心生大歡喜,自知當作佛:自靈山會靜中發光以來,諄諄至此,無非叮嚀此事,要在當機自信,無復諸疑惑。於佛教法中深信無疑,即心生大歡喜!如今自知當作佛。

 
『無復諸疑惑』,大家不要再有疑惑了。『心生大歡喜,自知當作佛』,佛陀一再一再向我們保證,最後人人都能夠抵達菩薩道的盡頭,那就是佛了。
 
所以『自靈山會靜中發光以來,諄諄至此』。意思就是說,我們從《法華經》的《序品》開始,大家應該還記得,有一段時間很長,一直描述法華會那時候,開始有非常多的人來,比丘、菩薩、國王、國臣等等,全都來聚集的,為了要聽法很踴躍,那種景象。
 
佛陀在那個地方坐著,開始入定、放光。大家就是從心歡喜等待,一直到了心有懷疑:到底佛陀什麼時候才說法呢?那時候,彌勒知道大家的心,所以找出了一位對機者,那就是文殊菩薩,二人對答,文殊菩薩就引述了過去日月燈明佛的境界。
 
這就是佛陀在靈山會上,靜中發光、離言法華的當中,一波一波的境界,這樣一直到現在,佛陀經過了《序品》,敘述那個境界之後,再︿方便品﹀又另外一個境界,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這段經文,佛陀不斷描述方便權巧不離實相的法。一直到現在,無非是叮嚀這件事情要多麼慎重,大家要重視法華靈山會這場的法,那是指現在的真實法。這是佛陀不斷在叮嚀,慎重其事,很慎重這件事情。
 
『要在當機自信』。大家在這個地方聽法,應該要應機、應法,不要再生出疑悔了,這是『於佛教法中深信無疑』。佛陀希望我們能夠人人法在心中,所有的境界我們時時要謹慎,這些人、事、物無不都是道場,我們要顧好這念心。
 
現在大家應該要相信,應該『自知當作佛』。人人本具真如的本性,是清淨無染、淨如琉璃,這就是我們的本性,不要在人、事、物中又去污染了。所以要人人時時多用心。

返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