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思晨語:【07月01日】當願眾生行深妙道

Community:
Branch:

⊙願諸眾生,解如來道,入智慧海,住如來家,行如來行,著如來衣。
 

我們學佛,期待我們人人從初發心開始,這念心在三寶中要時時勤念三寶。人人都是佛教徒,佛教徒從皈依那一刻開始,我們每天早晚課都是有『三皈依』,時時提醒我們人人『自皈依佛,當願眾生,體解大道,發無上心』。
 
各位,我們自己是不是有體解大道呢?自己有了體解大道,安住自己的心,是否有『當願眾生』也一樣呢?我們自己有體解大道,眾生呢?其他的人懂得佛的道理嗎?
 
人生苦難偏多,所苦的不是物質。現在的人,貿易、工業等等很發達,謀生不困難,為什麼叫做苦?有形的物質不欠缺,無形的智慧很缺陷。現在的人只有世智辯聰,卻缺了通達道理之智慧。所以我們要發心,『當願眾生』人人都能通達道理。這是我們開始三皈依,第一個願,第一個發心,我們就有這樣的心願。所以我們必定要依照皈依三寶這三願,身體力行。
 
『自皈依法,當願眾生,(深入經藏,)智慧如海』,我們要啟發智慧。而『(自皈依僧,)當願眾生,統理大眾,一切無礙。』這就是要度眾生。除了我們自己要瞭解,通情達理的智慧以外,我們還要再發心將佛法普遍人間,人人將這條菩提大直道,能夠人人走入這條路,瞭解這條路的風光、道理,甚至一心入經藏之中,回歸我們人人本具的真如本性。
 
這就是我們人人應該要努力。這是修自己,覺他人,我們自己若不好好用功,要如何將此法再去覺悟其他人呢?所以我們要『願諸眾生,解如來道』。大家要用這念心,當願所有的眾生都能夠暸解如來的這個道理。我們若能瞭解道理,很自然就『入智慧海』。
 
『智慧海』是表示開闊的意思。我們若能智慧入心,心眼見識就如智慧海,如此才能真正接近佛的境界。所以我們若能『入智慧海』,就要『住如來家』。
 
如來的家庭,是一個眾人的境界,不是自己單獨一個人。佛陀是三界中眾生之慈父,可見我們的如來家有多麼大!所以我們若能『入智慧海』,就能『住如來家』,是多麼祥和的境界啊!
 
『行如來行』,這家庭的家規,就是視天下如一家,視天下人如己親,人人就是共同一個法髓,活我們的慧命。所以『著如來衣』,大家穿的這件衣服就是如來衣。看慈濟大團體,我們若看到一大群人很整齊,整齊的隊伍,大家一看就知道那是慈濟人。他們可能要去哪裡去做些為社會人群付出的事情,這都已經是既定的形象。
 
我們人人是以天下眾生為己任,所以我們一定發心如初,要淨化自心,也要淨化天下眾生的心,也是要發心立願,弘揚佛陀的教法。
 
『眾生無邊誓願度』,最先的發願就是要度眾生。為了要度眾生,所以『煩惱無盡誓願斷』。我們必須斷煩惱,自己若不好好將煩惱斷除,如何度眾生呢?『法門無量誓願學』,你要斷煩惱,必須知道方法,佛陀的教法遼闊如大海,眾生的根機無量,所以我們必須學很多的法門、方法,來面對著芸芸眾生。這是我們的心願。
 
『佛道無上誓願成』,這條路很長,無上,沒有比佛法更超然的道理。所以我們都應該要瞭解,要知道,我們要達成通情達理,透徹佛的境界,回歸人人真如本性,這是我們人人的心願。
 
佛來人間一大事因緣,無不都是為了這些事情,如何度眾生,如何將佛法普及眾生,讓眾生人人能夠瞭解,一切的苦難都是從心的煩惱開始。所以,要除去眾生的煩惱,就要說無量法。不過,有的眾生還是在小根,『鈍根樂小法』,所以我們就要用耐心。
 

⊙『鈍根樂小法,貪著於生死,於諸無量佛,不行深妙道,眾苦所惱亂,為是說涅槃。』《法華經方便品第二》
 

佛陀不捨任何一個眾生。在這種人間,還不覺醒的人,除了『鈍根樂小法』,還有很多,大多數的人還是貪著於生死,不懂得趕緊了斷人間,不懂得趕緊來接受清泉佛法。佛陀的悲憫,對貪著於生死的這一類人,還是不放棄。
 
『於諸無量佛』,這些人應該在無量佛所也有聽過法,只是自己的心很鈍,還是在貪著中,還未完全去除貪著煩惱。這樣的人,應該是於過去無量佛的地方,同樣有修行、入僧團,但是『不行深妙道』。就是一樣不精進,不用心,養成了這種的習氣,所以現在於僧團中也是如此,在這人間『眾苦所惱亂』。為這些人,釋迦佛還是不放棄,『為是說涅槃』。
 
我們前面已經說過大概,現在我們再來瞭解,『不行深妙道』。
 

⊙不行深妙道:去佛遙遠之眾生,未能沾於法華經之深妙法,唯是未能行入深妙道。
 

這些人,『於諸無量佛』,無量諸佛所的這些人,『不行深妙道』,這些都是去佛甚遠,遠離佛。雖然看起來是在修行,不過他的心與佛的心離很遠,佛的見解,他根本無法去體會、瞭解。
 
我們之前用很長的時間在說佛知、佛見。佛的知見,這些人既然離佛那麼遙遠,如何能瞭解佛的知見呢?佛的見解是什麼?這些懵懂『鈍根樂小法』之人,貪著於生死中,滿心都是煩惱之人,哪有辦法體會到佛陀那分如海、如虛空宇宙這種開闊的心胸,他怎麼能瞭解呢?像這種的人,就是『去佛遙遠之眾生』,離開佛非常非常遙遠的人。
 
『未能沾於法華經之深妙法』,他將來於此小法中已經是停滯、貪著在那裡,對《法華經》漠不關心,他都沒有去沾到法益。『唯是未能行入深妙道』,還未進來的這種人,只是停滯於小法而已,這大道妙法,還未深入,還未進來,這種人稱為『不行深妙道』。
 
『眾苦所惱亂』,所有的苦都是眾生的心念所製造出來。所以,眾生的心念製造出無量的煩惱,來惱亂眾生的心,這全都是心與心之間在複製,複製了無量數的煩惱,所做出來的亂了眾生的心。這種讓人人煩惱,人人的心就無法靜下來,這就是人間。
 
現在的人間不就是這樣嗎?道理都不通達,人倫道理在人間已經是微末了。所以我們常常說,何謂末法?末法,就是人倫道理已經到了最末端之時,就是人生道上的道理已經是很微末了,所以社會人間就會亂,亂象很多,不只是四大不調和,最重要是來自人心不調和,所以變成了『眾苦所惱亂』。
 

⊙眾苦所惱亂:世諸苦難來自貪瞋癡念,諸不如意,欲念難填滿,常求不得苦,惱亂自他而不自愧咎。
 

『世諸苦難』,這世間的苦難,就是來自於貪、瞋、癡。這念貪、瞋、癡,就是在這不如意中。十幾件的希望,有九件無法達成,這就是不如意。不如意就是來自於貪、瞋、癡。你一切無所求,就沒有不如意之事;就是因為你有所求,所以求不到就不如意。
 
這欲念很難填滿。欲念就如無底洞一樣,你灌了多少的利益在他的身上,他還是不夠。所以常常說,有『十』都缺『九』。人生的欲望永遠都不滿足,『常求不得苦』,常常在求,但是怎麼求都求不得的苦。
 
這人生遺憾的事情很多,哪怕真的少欲知足,不過還有不滿足之處——老、病、死。在人生有哪一件事是永恆都能令人很滿足的?我們能永遠身體健康嗎?這也是遺憾之處,難啊!能夠長生不老嗎?還是一樣,難啊!能夠出生一直到老都不會死嗎?更難啊!
 
這就是人生。我們常常在求,常常都是不得,所以時時都是苦。這全是『惱亂自他而不自愧咎』。我們人人都不知世間的無常,常常要做長期的夢,求不得,就來擾亂他人,這也是很多。
 

⊙人身無常不覺知,常著千年夢幻不覺醒,時代人世凶惡之遊戲,婬欲泯滅人倫,道德規範,毫無情理,無慚愧心。
 

所以,人生無常都是不覺知,『常著千年夢』,這種夢幻都不覺醒。就如現在的時代,你看,時代已經是在凶惡的世代裡,大家都好像在遊戲一樣,有的人所做的,這樣心狠手辣,好像在舞臺上在演戲似的,真是令人很擔憂的人生。覺醒的人,來看這個世間,就是凶惡的遊戲。『婬欲泯滅人倫』,道德的規範全都沒有了,這是現代的世間。
 
所以佛陀為此,他就用小乘法,『為是說涅槃』,讓大家知道應該去除煩惱,六道很苦,說盡了苦道,希望人人能夠警惕這念心。
 

⊙為是說涅槃:譯為圓寂,或滅度。滅生死之因果,渡生死之瀑流也。寂滅:滅諸煩惱得安穩之義。
 

涅槃也稱為圓寂,或者是稱為滅度。『滅』,就是滅生死因果。你不要再去與他造因,不要再與他結怨,就不會再於六道中牽絆,無法斷除。所以『渡生死之瀑流也』,我們若能瞭解,我們都要與人結好緣,將他度到佛的康莊大路。我知道這條路,我將你帶到目的地,我再回頭去帶迷路的人,將他也帶到目的地,這就是菩薩道。不是貪著於生死中,來來回回,他已經斷了生死之因,卻是有倒駕慈航度眾生的願。所以這種寂滅,已經斷除了生死之因,也渡過了生死之瀑流,已經渡過,所以安然自在。
 
滅,寂滅,滅諸煩惱,能夠得到安穩的意思,叫做『涅槃』。示涅槃,就是要斷除一切煩惱,甚至要發大心。在生死中這種因果,我們要很清楚,我們才能渡過這生死瀑流,就是滅除惱亂。在人間充滿了煩惱,煩惱就像河流的洶滔,很洶湧的浪,所以我們若能夠安安穩穩渡過去,那就是『滅諸煩惱得安穩』,我們就安穩下來。
 
到達了,要再回來,還是度眾生過去,接著還是再安穩回來,再度眾生過去,這就是叫做寂滅。我們的心永遠很乾淨,滅掉了很多眾生煩惱,因緣果報,我們很清楚,所以只有度眾生,結度眾生之緣,沒有眾生污染的牽絆,這就是修行的心境。所以人人要時時多用心。

返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