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工早會:【03月31日】發心如初 成佛有餘

Community:
Branch:

上人讚歎這群佛心大醫王,「發心如初都是靜思法脈的核心,我們要好好用心,生命都在呼吸間,得到這樣的人生,生命的價值要好好地,把自己的潛能奉獻出來,臨床、教育、研究,不斷地傳承下去,真的很需要。」(攝影者:楊舜斌)

【證嚴上人3月31日志工早會開示】
「一天天過去,一個月來臨,過得真快,我們要好好把握時光,時光能給我們無限的希望,時間能累積許許多多的好事;但是在時間裡要守好這一念心,心能穩定才能很清淨看清楚是非,在這樣的大時代裡要明大是非,假如這樣大時代是非不分,有時偏了一點,就是對人類惹來麻煩,災難可大了。」

每天志工早會開始之前,大家都會齊聲唱頌〈祈禱〉,歌詞中唱出:「化解惡緣結善緣,祈求天下無災,歲歲年年……」證嚴上人在3月31日的志工早會中,期勉大家要打從內心虔誠的唱頌,不只是隨著韻律唱而已,而是每天、每一時刻,在身行、口說,或是自己的起心動念中,都要顧守好這一念心,才是社會的福祉。

各自安定守本份 人安心安道理安

「人人各自守住安定的位置,發揮良能,才能民心安定,家安、輕安,家庭的平安,父母的心安,社會的人人都是安定,這就是最美的世界。」

就如慈濟人日日為社會付出,敬老尊賢,愛的能量不分親疏,都在培養無緣大慈,「那一群人跟我無緣無故,可是他有苦,我們要發揮大慈悲心,人傷我痛、人苦我悲,人老就如我親人的老,所以我們看待為長輩,年紀大的就是自己的長輩;看待年幼的不就是我們最愛的兒女,能這樣天下一家親,社會自然就穩定了,這種穩定的社會是我們人人所追求。」

上人祈願社會能祥和,人心安定、正常上班,「讓每一個家庭安定,讓父母親能心安,這是多麼幸福的事情……但願從此穩定,再造社會的祥和,一定要從身口意念調伏,平靜無波,沒有動盪,很自然地社會祥和平安,才能得到社會祥和歲歲年年,真正最需要的就是安心,期待人人心安、人安,道理自然安,這都是我們所最期待的。」

佛心醫王誠同理 精進不懈獻醫療

人人安居樂業,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精進不懈,付出所長,亦能為社會帶來許多貢獻。3月29日、30日,花蓮慈院舉辦醫師共識營,醫院院長、副院長、各科室主任,陪伴著年輕的住院醫師及新進醫師,投入體驗精舍生活,讓年輕醫師對於醫療的使命有更多的認知。

「短短的兩天,他們的心態已經對人世間都是很清楚明瞭,對自己的使命,未來醫療這一條路,因為他看見我們大環境,好的典範都在他們身邊,因為這一次的課程,都是我們自己院內資深的老師,陪伴著他們臨床、精進研究;跟他們分享如何面對病人,有病那樣苦,要將心比心想,要有同理心,要顧到病人的心理,還有家屬的擔心等等,都是有這樣的互相勉勵。」

醫師共識營中,也分享罕見病例的醫療經驗,例如頭膝彎曲度達二百度的廈門青年楊曉東,還有來自廈門、患有「先天性雙膝反曲」的少女陳團治。

「這兩個個案都是很罕見的例子,讓他們重回到他們的青春年華,曉東已經抬頭挺胸,現在可以不必拿枴杖爬四層樓,這次聽了很開心;現在的團治,已經讓她的腳可以伸直,把她反過來的腳矯正了,很艱鉅,全球不超過二十例,這個個案在我們這裡,陳英和院長團隊要給她一個可以踏地的腳,二十六年時間苦了這一位很陽光的少女,矮人一截,可是現在在這裡,我們都要很虔誠地為她祈禱。」

陳團治預計要進行五個階段的開刀手術,目前已經進行過二次,近日內又要進行第三次,「這都是很艱鉅的工程,如何規畫都是很細心地,一次再一次開會設計等等,如何讓她能站起來,又站得穩。這孩子只有一個希望,希望將來可以穿裙子,女孩子穿裙子是天經地義的事,可是她二十多年來總是求不到,現在看她腳已經可以直了,要站起來穿裙子應該不困難。不過我們要很用心,為這孩子虔誠祈禱,我們的醫療妙手妙法妙人醫,這一大群的大醫王,復健菩薩,大家團隊要還給她人生平常的日子,這都是我們為她很期待的。」

四弘願力誓傳承 醫海遼闊勤研究

上人也與大醫王分享「佛心醫王」的觀念,認為人生最痛苦的,無不都是因為身體的病痛,「現在要爭名、要利嗎?不管是名利、地位,當你健康時要爭,可是一旦病來磨時,問他要的是什麼?一定會說我要的是健康、我要的是去除身體病痛,名利地位不重要了,無病無痛是最重要的。」

大醫王擁有的就是佛心,但也需要有四弘願。「四弘願力很重要,選擇學醫、醫學畢業,他們開始要用心臨床,專心床邊照顧病人。成熟了,開始換他們為教育下一代,這種傳承;臨床以後,看病還要教育傳承,接下來醫海遼闊,還是要繼續做研究,這就是四弘力:學醫、臨床、教育、研究。這樣就是發心如初、成佛有餘。」

在慈濟醫院醫師共識營中,這樣的一堂課是由花蓮慈濟醫院泌尿科主任郭漢祟所傳承,上人讚歎內容,「發心如初都是靜思法脈的核心,我們要好好用心,生命都在呼吸間,得到這樣的人生,生命的價值要好好地,把自己的潛能奉獻出來,臨床、教育、研究,不斷地傳承下去,真的很需要。」

牽手同心菩薩道 微笑面對死無畏

然而有人有因緣選擇醫療當然很好,但如果沒有那樣的因緣,成為人間菩薩也能做救人的工作。

「昨天下午我心裡很不捨,張德煊居士,八十二歲,夫妻的確是同心志業,出雙入對,我們人人都認識他,而且被這對夫妻感動,二十多年從投入慈濟四大志業,每個志業都很用心。看到張居士就可以看到寬寬(陳烈貞),夫妻牽手走菩薩道。」

他們夫妻每個月都有半個月的時間在當醫療志工,一半的時間在花蓮慈濟醫院,一半的時間在大林慈濟醫院,有時會到臺北慈濟醫院,其他時間落實社區。張德煊家中兒媳都是慈濟人,家庭幸福圓滿,然而卻不幸罹患肺腺癌往生。

「住院這段時間,本來有心願要把大體回歸慈大來,但是因為他有病菌感染,不適合回來,可是他也很樂觀,他說,他要面對疾病,要笑咪咪地離開,果然他是笑咪咪的。他住院這一段時間在病床上,一梯梯地看他,他都不嫌煩,很開心,時時帶著微笑,病床上也在傳法,法已入心,還要把心中的法轉給別人,他勉勵人人就是要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。」

張德煊曾經發願,就是他得要走了,也要帶著笑咪咪地走,「看!是不是他真正的如願,很安詳地,真的是笑咪咪、多自在啊!」

心無掛礙自來去 乘願再來續前緣

生前,張德煊即使已經八十多歲,還是幫助比他年輕的人,不管是為病人洗澡、清理身體、清理家中的汙垢,都是他親自去付出。

「這種人生生命廣闊與深,很有內容的一位人間菩薩。看到這對夫妻,昨天下午來一通電話,(師父說:)『寬寬你要心寬』,她的聲音那樣自在,『師父我都瞭解,他很安詳,師父不要擔心。』看了很感動。」

上人讚歎:「總而言之,人生是這樣地短暫,這麼好的人假如到九十、百歲,我想他還是會保持這樣投入人間,不過他的未來已經來到人間,快去快回,因為他心無掛礙,面帶微笑,還要再為人說法,這不簡單。總而言之,要把握每一秒鐘,時間過得真快,我們為他祝福,迎接他快快歸來,從人間小菩薩開始。」

返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