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mmunity:
Branch:
修學佛法 入於心性深處 即能住持佛法 於無量世界 使法不滅 以成就菩薩
度生之大事業 也就是要對大家說,我們修學佛法,一定要將法修入心性的深處,常常說,我們是凡夫心,不過人人有本具的佛性,雖然我們現在是凡夫,但是我們能得聞佛法,佛法深妙,佛法能夠洗滌人心,轉凡成聖。 凡夫就是因為心有煩惱,有無明,唯有法譬如水,才能洗滌我們的無明,所以好好地將法入心而至性,我們的本性,也就是回歸本性的深處,若能如此,就能住持佛法於無量世界。
無量世界眾生需要佛法,佛法是人性的真理,我們若人人,沒有回歸人性的真理,迷失了,那就是要沈迷六道,六道是苦不堪言,唯有人道才能聞佛法,藉身修心,這是人道的好處,我們若沒有好好把握這一生,同樣我們一迷失,就六道輪迴不得解脫。
所以我們現在已經學佛,我們要下定決心,將佛法入於心的深處,我們若入心的深處,就是明心見性,明心見性,我們就能住持佛法於無量世界,我們解脫之後,還要再回歸娑婆,無量世界的眾生,需要佛法來度化。
所以住持佛法,就是將佛法推展到無量世界去,使法不滅,以成就菩薩(度生之)大事業,意思就是說,將佛法能夠住持好,好好地弘揚在人間,使法,這個法脈不斷,將法能夠運轉。
前面我們不是說過,轉法輪,菩薩修行一定要到達,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要到不退轉的程度,一到無上正等正覺,那就可以樂說辯才,轉不退轉法輪。 樂說辯才,也就是弘揚佛法,遇什麼樣的眾生,什麼樣的根機,他就運用什麼樣的法,這就要無礙辯才,有無礙辯才就能轉法輪,不只是轉法輪,這就是行的供養,是法的供養。
供養無量百千諸佛
於諸佛所植眾德本
常為諸佛之所稱歎
《法華經 序品第一》
我們能夠供養無量百千諸佛,這是我們前面都說過的,「於諸佛所植眾德本」,我們能夠常常在佛的境界,除了供佛,度化眾生,我們還要不斷不斷在累積德,菩薩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,所以我們要做到下化眾生,前面也說過了,菩薩的心很開闊,不斷在救濟眾生,他還是這麼說,借重度眾生的機會,來成就自己的智慧,這也是前面說過的,所以:
以慈修身 善入佛慧
通達大智 到於彼岸
名稱普聞 無量世界
能度無數 百千眾生
《法華經 序品第一》
菩薩就是要到達了,無上正等正覺,能夠轉法輪無障礙,這樣叫做「善入佛慧」,就「到於彼岸」,能夠到佛的彼岸去,然後就「名稱普聞」,這就是我們應該要了解,我們若能走得愈廣,做得愈多,和眾生結緣愈多,所以「成就菩薩度生大業」。
要不斷在無量世界,不論我們是在哪一個地方,在什麼樣的境界,我們必定要和眾生,種福恩、結善緣,這樣就是度生的機會,所以我們能夠成就無量的事業,度生的事業,這就是我們修菩薩行,學佛道的目標。 所以菩薩有很多,「名稱普聞無量世界」,「能度無量眾生」,所以說的名聞於世界,「則能住持」,「使法不滅」,我們若能常常,讓人聽到菩薩之名,大家都知道,菩薩就是學佛者,秉持佛陀的教法,普化在人間,菩薩當然在人間,人間就要有名字,所以「名稱普聞」,到處都能讓人聽到,就如本來都不知道有佛法,也沒有聽過菩薩的地方還很多。
比如在海地這個地方,這個國家,大多數都是天主教,但是,佛教有沒有,不曾聽過,既然不曾聽過佛教,他怎麼知道什麼叫做菩薩?有了這個因緣,海地這個大災難,強震。
所以以這個因緣,美國的慈濟人進入海地,在這一群苦難的眾生群中,不斷去為他們付出,眾生之苦,真的是人間煉獄,慈濟人不忍心,從此不斷不斷輪流,不斷輪替,沒有停歇,好像車輪一樣,這樣不斷從近走到遠,從一個點,每天普遍輪轉在這個範圍裡。
不只給他們有形的物質,能讓他們知道,有一群人從遠地來,我不認識他們,皮膚不一樣顏色,語言也不同系統,但是這些人,為什麼會進入這個境界,這樣在付出呢? 讓他們了解,那就要為他們解釋,我們是來自於美國,我們這個會是來自於臺灣,臺灣這個組織,就是佛教的團體,它是什麼叫做佛教?佛教中有名稱叫做「菩薩」,「菩薩」是叫做「覺有情者」,就是在人間已經有覺悟,了解世間種種的苦難,了解世間有無常等等。
什麼時候要發生什麼事情,不知道,這群了解世相,這個世間形象,世間的生態,這些人叫做「菩薩」,這就是佛教的教法。 我們都學過,都聽過,了解過,也是身體力行在行菩薩道,按照菩薩的方法施行在人間,我們所用的愛的力量,是來自台灣,是這個宗教的組織,用方便法,應他們的根機,應時和地方,隨時為他們說法,不是只用說的,也是身體力行。
所以在海地,若看到這群穿著「藍天白雲」,這套的志工服裝,他們就知道,這些人叫做慈濟人,慈濟這個團體的組織,這些人都是叫做「菩薩」,「菩薩」都是好人,菩薩就是在幫助人的人,菩薩他們的宗教叫做佛教,這種就是叫做「住持」。 「能住持使法不滅」,這就是以身在說法,用身教、用行動來弘揚佛法,以「成就菩薩度生之大事業」,這就是能名稱普聞的道理。
我們若只關在自己的叢林裡面,獨善其身,了解佛法,了解之後又是要怎麼樣呢?還是將這個法,趕快運轉到全世界去,這使佛法可以不滅,那就是成就菩薩。
菩薩要互相成就,這就是「應作、所作住持不退」,應該做的,我們做菩薩,學菩薩,必定要入人群,這是我們的本分,是我們的使命,叫做「應作」。 不只是應該做,還要人人要有責任,要去住持,要去承擔這個使命,要去住持佛法,使佛法不會在人間消滅掉,所以這就是我們的責任,所以不管是「應作 所作」,「住持不退」。
名聞於世界 即能住持使法不滅 以成就菩薩 度生之大事業 所謂應作、所作 住持不退轉 在佛法中,我們既然發心,能得一善拳拳服膺,既然是善法,我們永遠都要把它把握在心中,所以身心奉行,使法不退,這些菩薩就是要有名稱,因為「名稱普聞」,有很多菩薩,有多少呢? 在靈山會上,就是法華會上有很多,除了萬多位的阿羅漢,還有比丘尼眾,還有菩薩八萬人俱,那個場合是多麼盛大,你想,八萬菩薩那麼多,當然也要有菩薩的代表,前面有比丘、羅漢的代表,現在同樣有八萬菩薩,也要有菩薩的代表名稱。
開始他就說,文殊師利菩薩,菩薩的代表,還有:
其名曰 文殊師利菩薩 觀世音菩薩 得大勢菩薩 常精進菩薩 不休息菩薩 寶掌菩薩 藥王菩薩 勇施菩薩 寶月菩薩 月光菩薩 滿月菩薩 大力菩薩 無量力菩薩 越三界菩薩 跋陀婆羅菩薩 彌勒菩薩 寶積菩薩 導師菩薩 如是等菩薩 摩訶薩 八萬人俱 《法華經 序品第一》
以上有十八位菩薩,來代表八萬菩薩,菩薩,前面都已經說過,菩提薩埵」,意思就是叫做覺有情,人間的覺有情者,另外一個名字叫做「大士」。 記得嗎?
常常聽到「白衣大士」,白衣大士,那就是觀世音菩薩,所以菩薩的另外一個名稱,也叫做「大士」,或者是「大名」,這些菩薩的名字都很普遍。
或從法門,他專修什麼法,就用這個法來稱名,或者是從他的德行來稱名,或者是從他本願稱名,所以各位菩薩,都有他的專長,他所修學的法門。 從這個法門,來稱他的名字: 文殊師利: 譯言妙德 具足深妙之智德 是為大智 就如文殊師利菩薩,他的名稱譯為「妙德」,具足深妙之智德,所以稱為「大智文殊菩薩」,我們也知道,文殊菩薩他也已經是成佛了,過去也是七佛之師,他的智慧都是從很久以前,無量劫以前,不斷地受持,專修於,智,智慧的法門,所以我們要學佛,缺少智慧我們就學不成了。
其實,佛陀跟我們說,眾生本具佛性,眾生智慧與佛平等,只是無明遮蓋,這個無明遮蓋,要用什麼方法去除無明,才能夠回歸智慧,當然也就是要用智慧去除無明。
原來的道理,本來就是循環,人人本性有智慧,智慧與佛平等,無明,無明就是要用智慧來消除無明,所以文殊師利菩薩,就是七佛之師,也就是智慧之母,所以他能用智慧,將佛的教法普遍行運在人間,引導眾生能夠深入佛法。
所以文殊菩薩是大智,也就是深妙智慧,大智慧者,是一位菩薩,非常難得,自覺、覺他、覺行圓滿,甚至教導人人能到達佛的境界,所以我們若能真正要從智慧深入,對文殊菩薩所教化的,我們要拳拳服膺。 所以文殊菩薩,我們能夠了解他的人格,從修行以來,已成就,也成就了七尊佛已經成佛。
總而言之,佛佛相傳,再倒駕慈航,再來助佛來化度眾生,這就是菩薩的德,所以我們人人時時要用心,而且要深心,要入於深心體會佛法,所以人人要多用心啊。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Y13-nKMHrT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