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思晨語:【05月28日】佛子 羅㬋羅

Community:
Branch:

我們要時時謹慎:

 

戒慎因果不昧
在舉手動中
深信一念之過
自障業力生

 

大家在日常的生活,不管是舉手動足,無不都是在因緣果報中,若是一個舉動錯誤,就造了因,一個表情,開口動舌有錯誤,那就結了惡緣。

我們若是有了惡因惡緣,當然那就是萬般帶不去,唯有業隨身。

因,就像是一顆種子,一生無量,所以我們不要想說,這一點點事情,犯了就犯了,有什麼要緊。

有,那棵大樹,就是在這顆種子裡面,所以我們每一顆種子,每一個因,我們都要很細心,要戒慎,記得因緣果報不昧,日常生活就是戒慎就對了,看到什麼事情,要做,要先想一下,對或不對?不對的事情,絕對不能做。

若是無心的犯錯,就是因為習氣,我們平時就是有這個習氣在,我們並不是專程要去得罪人,但是說話,開口動舌中,有時候一句無心的話,也會破壞了人的道心,或者是一句無心的話,也會令人埋怨在心裡。

所以我們的習氣一定要改,改得讓我們能口說好話,看到人我們就要說好話,有什麼事,我們看了不順眼,但是我們也要善解,若有什麼事,讓我們很不高興,還是要包容。

我們若能善解包容,心念開闊,即使是有的人故意要來刁難你,你若能善解,能夠包容,一分的惡緣就改為善緣。

所以我們要心存寬念,善解、包容,我們若這樣,慢慢改過了,我們將那分驕傲的心,變成了寬容善解的心,那分愛罵人的習氣,變成了好話鼓勵,這樣的習慣,若能如此,就能轉惡緣為善緣。
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中,要記得戒慎,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我們自己要如何去表達,這就是我們在生活中,要注意的。

我們要知道,一念之過,自障業力生,自己障礙自己,這個業力就生起了,這不是別人,是我們自己,我們自己有造了這樣的因,所以自己就有障礙的果報。

看羅睺羅,羅睺羅譯為「覆障」,自己障礙自己,也障礙別人,這有層層的障礙,叫做覆障。

 

羅睺羅
此云覆障
昔因塞鼠穴六日故
因在胎中六年
故曰覆障

 

佛陀在經典中曾經說過,因為羅睺羅,他的母親,耶輸陀羅,懷孕六年才生,等於是六年的時間,在胎獄裡面不見天日,這就是自障。

再來就是母親,他的母親懷孕六年的時間,我們要知道,女人懷孕就是十個月,但是,她是六年,六年的時間,在這當中人人懷疑,尤其是佛陀出家了,耶輸陀羅,她才說她懷孕了。

要知道印度女人的貞操,是很重要的,所以在這當中,不只是宮中的人,其實,全國的人民,抱著懷疑的心,甚至還有瞋,他們憤憤不平,一個國王的媳婦、太子妃,雖然太子離家了,出家去了,但是太子妃不應該有貞操失節。

所以整個國家的人,對她誤解,開始的時候肚子大,大家知道她有身孕了,但是六年的時間,都還沒有生,這六年累積了,讓人人這種的懷疑,我們如果在唱,耶輸免難,火焰化紅蓮,這段讚。

<戒定真香>裡面這段文,那就是在描述耶輸陀羅,那時候真的是受盡了苦難,別人生孩子,是人人歡喜,她生孩子,是全國的人都憤怒,甚至皇宮裡面的人,除了懷疑,又加上人人指責,所以國王無法諒解,他們那裡地方就是,女人如果失掉了貞節,就要用火燒。

所以就用一個火盆,燃起了很旺的火,耶輸陀羅抱著她的孩子,幼小的孩子,在那個火堆旁邊,她向天禱告說:「我這個孩子,真的是悉達多太子的,我沒有犯錯,我假使真的犯了錯,我甘願母子跳入火坑中,就葬身在火坑裡,假使我沒有犯錯,應該天要保佑我,以天為證。」

說完之後,她就抱著她的孩子,跳入那個火坑,忽然間就是化蓮,那個蓮花浮出在火上面,好像火上面一朵很大的蓮花,把她托住了,所以母子還是在那蓮花上面,安然無恙。

所以大家看了之後,感覺不可思議,若是如此,應該就是悉達多太子的孩子,所以開始全國都相信了,舉國歡騰。

一直到十幾年後,佛陀成佛了,度了眾生,僧團已成,回到皇宮裡面,耶輸陀羅趕快叫她的兒子,那個時候還很小,叫他拿著供養的歡喜丸,奉上佛陀。

可愛的羅睺羅,真正的天真無邪,他也不知道哪一位是他的父親,反正都是出家人,再一次的試驗,到底他的父親是誰?這個孩子這麼小,他捧著歡喜丸在僧眾中,竟然來到佛陀面前,他獻上了歡喜丸。

佛陀微笑,納受了,大家很歡喜,父子天性,這是很自然的事情,所以不管怎麼樣,總是羅睺羅的這個傳說,六年懷胎才出生,這就是已經人人都是這樣接受了。
為什麼羅睺羅,會在母親的肚子裡六年,才出生呢?佛陀就說起了羅睺羅他的因果。
那就是說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很調皮的孩童,他看到一隻老鼠一直跑一直跑,這隻老鼠鑽進一個洞穴裡面,他很調皮,就拿了一塊石頭,將那個洞堵住,而且旁邊還用土,把它掩蓋起來。

這個孩子貪玩,過了六天以後,才想到那隻老鼠,在那個洞穴裡面,不知道還活著嗎?他去把它挖開了土,搬開了石頭,老鼠出來了,奄奄一息。

佛陀說,這就是羅睺羅的過去生中,雖然童子戲,就是孩子貪玩,無心之過,但是這隻老鼠六天,在洞穴裡面,那種暗無天日,受飢餓,這樣老鼠心有恨,等到了牠出來已經奄奄一息了,這就是他所造的因,所以他過了幾世,都是受這樣的報。

所以,又有另外一個故事,有一個修行人,他在行腳的時候,突然感覺到,很口渴,所以看到一口蓮花池,他彎下去將蓮花池的水,捧起來喝,喝了之後,才感覺到,這個池應該有主人,我沒有經過主人的允許,我就在那裡捧水來喝,我應該要趕快去懺悔。

但是主人在哪裡?不知道,所以只好就向國王,跟他說:「我有罪,我剛才很口渴,在一口池的旁邊,我捧了水來喝,這一口池的主人是誰,不知道,但是你是一城之主,所以我應該要向你懺悔。」

那個時候國王覺得:「這哪有什麼?在路上走,水,人人可以喝,你哪有罪?他就說,沒有經過主人允許,我就先喝,這樣我就是有罪,國王,你要處罰我。」

我很忙,剛好太子從那裡走過去,他說:「來,你是不是,把這個人帶到後花園,去走一走,等到我有空,我再來跟他講話。」

這位太子,年輕的太子,他就把他帶到那個地方,他說:「不然你先站在這裡。」

但是孩子也是覺得,他還有其他的事情,很貪玩,就跑掉了,這個修行者,站在那個的地方,一樣,六天,不敢坐、不敢動,這樣又沒有吃,又沒有喝。

到了六天後,國王想到,那個修行人後來(去哪了)呢?問他的太子,他說:「你叫我把他帶去花園,我把他帶去了。」結果趕快去看看,還是站在那個地方。

就這樣,國王趕快把他請來,向他道歉,就跟他說:「這就是對你的處罰,六天的處罰。」

這個故事,佛陀又接著說:「那個太子無心之過,讓一個修行者,六天受飢餓,所以這樣,他也是又造了這個因,這就是過去的羅睺羅。」

看,羅睺羅曾經堵過老鼠洞,也曾經經過了,讓修行者六天的時間,像這樣,所以一層一層,無心之過,會惹來這輩子,除了自己在胎獄六年,又障礙了他的母親,這就叫做「覆障」,這重複重複的障礙。

所以,佛陀覺得這個孩子,已經在皇宮出生了,應該要趕快,度他出家,好好來修行,但是他的父王哪裡願意,他的母親哪裡肯,耶輸陀羅聽到的時候,很震驚,趕快把她的兒子,趕快牽著一直跑,跑到樓上去,但是目犍連尊者,他騰空把孩子又帶出來,所以羅睺羅,也是佛陀用心要度他出家。

這麼小的孩子,要有人教導他,所以他就選擇舍利弗,作為羅睺羅的師父,所以羅睺羅是舍利弗的弟子。

但是羅睺羅小時,在僧團裡,也是很調皮,不過在佛法中,就是密行第一,雖然外形看起來很調皮,但是他的內心,也是默默的,也是有在修行。

總而言之,這就是在佛陀的弟子中,現在我們舉出了二十一位,各有過去,各有優點,各有因緣。

 

如是眾所知識者
總結二十一人
才德兼備
為人宗仰故

 

我們要相信因緣果報,這是因果不昧,所以我們必定要戒慎,平時要很小心,要好好地知道我們的舉手動足,開口動舌,待人接物等等,我們必定要很用心,不要有一念偏差,一舉之錯,若是一念偏差,一個舉動的錯誤,同樣是因果不昧,所以請大家時時要多用心。

 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-wM4zn6T9dc

返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