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工早會:【04月18日】明德見性 至善無礙

Community:
Branch:

上人開示:「從因至果,因就是開始要修行,我們要精進,這樣過程一直到見性。(也就是)從明心開始那就是『因』,一直到見性那是『果』,要經歷這樣的過程;所以慈濟宗門人間路,這條路我們要走得穩、走得好,心念中一定要有愛。」(攝影者:詹惠榮)

【證嚴上人4月18日志工早會開示】
「戒慎虔誠是我們每一天、每一個時刻必然的,要顧好一念虔誠的心,為普天下祈禱平安。」

伊朗和巴基斯坦邊界前天(4/16)發生規模7.8地震,伊朗有一千多戶受災,四十多人往生;巴基斯坦則是三千多戶受災,迄今有三十九人往生。證嚴上人今日(4/18)早會提醒大眾,普天之下大家共住一片土地,因此人與人之間應該要互動互愛、彼此愛心關懷。 

天災疫情需警覺 感恩回饋心富有

「也看到了肯亞,在大雨中突然間山崩,住在山下或是山坡裡的人家,有四十多人往生;還有現在大家關心的H7N9疫情,在中國大陸報導病例又增。我們要提高警覺,自己的衛生也要照顧好,(政府)現在開始呼籲,注意個人衛生觀念,在很密集的人群中最好戴口罩、常洗手,人潮太密集,最好不要去,而且免疫力低的人,也需要在好的空氣中。」

除了注重衛生、保護自身之外,人與人之間,也要彼此勉勵,肯定愛人的能量。就如馬來西亞有一位陳文才先生,居住的河堤旁的小屋子,搖搖欲墜,他和妻兒一家人都生活在提心吊膽之中,所幸馬來西亞慈濟人為他們尋找住所,幫助他們安居;生活安定之後,慈濟人還不忘關懷他,並啟動了他的愛心,這一份懂得回饋的心,讓上人感到十分欣慰。

「他非常感恩,開始投入做環保回饋,同時加入『竹筒歲月』(存錢助人),他總是點滴中在回饋,這都是愛的能量;好事不一定要有錢人才能做得到,哪怕是受幫助,打從內心的感恩,他付出的那一份愛,雖然只是點滴,可是也匯入在大海中,已經進入了他的心跟力,他的生活雖然物資是窮,可是心是富有的。」

在馬來西亞看見「貧中之富」的人生,反觀臺灣也有「富中之富」的人生。一位鄭啟聰居士,夫妻倆平時投入慈濟,捐出了在臺南的和瑋環保站,做為環保教育之用。上人讚歎他們夫妻:「不只是提供土地,還把環保教育站建立起來,一家人都是菩薩。他們這種付出,同時身體力行帶動社區環保教育,真的也是感動很多人。」

宗教共融同大愛 慈悲等觀普世存

事實上,不論是「貧中之富」,或是「富中之富」,都是透過人與人之間互動啟發愛的能量。上人再以新聞報導,天主教方濟教宗為例,雖位居崇高地位,卻能的以身作則做典範,說明任何一個宗教都有愛的能量存在。

「看看教宗這樣,每一年的耶穌受難日,都會為信徒洗腳。現在方濟教宗他打破(慣例),不分宗教,有伊斯蘭等等的宗教,他走進了監獄裡面去帶動,也去洗腳,看了真是很令人感動。」

上人慈示:「天主教由來歷史悠久,方濟教宗以身行立起典範,不只神聖也是修行,就如佛法裡所說的『慈悲等觀』,最高無上的慈悲就是與眾生平等,就如佛陀所說的『心、佛、眾生三無差別』,這就是佛法對眾生的平等觀。」

類似的行為,慈濟人也在做。上人提及,慈濟人走入貧窮家庭、孤老無依之處,為身有殘疾的人打掃,不管環境多麼髒亂,慈濟人就如人間菩薩般,以慈悲等觀的精神,在任何一個時間、角落付出,也在人與人之間付出。

「所以常說人人都是佛,天主教博愛到了頂端,還不都是放下身段,這就是愛,無私大愛。宗教都是應該要共融來淨化人心,就如水乳相融,這樣的愛在人世間。」

菩提覺悟不迷茫 通達道理在生活

宗教共融互通的例子,還有宜蘭地區的基督徒慈濟志工李意如。她因為看到了大愛臺《衲履足跡》裡面一段回顧畫面,當時上人為了蓋醫院,沒錢也少有人力,卻開始要動土,啟發了她一分愛心投入。

「這種愛的能量很積極投入在人世間,不管是慈善、醫療、教育、人文,還有八大法印,每一個腳印都是緊緊踏在人世間,她感動,所以聽到慈濟的歌詞、音樂韻律,她無不都是感動,跟先生來分享。」

李意如的先生是佛教徒,聽到了她的分享為她解說其中的意義:「菩提就是覺悟,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,就是不迷茫,就是生生世世都要有這樣的智慧覺悟。她聽來很有道理,所以去找了聖經,還把靜思語會合一下,都是很合,入經藏每一句的偈文也都很感動,跟聖經裡的道理都是一樣。」

上人慈示:「真正的宗教,宗是人生的宗旨,教是在生活中的教育,這樣的道理能通達,相信宗教毫無罣礙,應該都是一脈貫通的,我們真正要好好對宗教的認知,不要偏頗,只要是真正的宗教,我們都可以互相可以相融貫通,絕對沒有障礙。」

明德親民止至善 明心見性現如來

上人再舉儒家「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。」這幾句話,強調的不也是在提醒我們人人本具有佛性。

「人生這一條大道,這一條路要在『明』──明心見性;明心見性,(『性』就是)人人本具有的如來本性。所以『明』就是『明心』,『明德』就是『見性』,這種明心見性以後,人人與佛同等的如來本性,這不就是到了『慈悲等觀』,那就是要親民,不只是親民,還要心明,天天自我淨化自我的心,去除無明垢穢,也要去淨化他人的心,所以日日新。」

上人慈示,我們要時時照顧好我們的心 不要放垃圾屯積,這就叫做「無明」,所以我們的心靈,也要讓它天天心地清淨,能這樣就是心的方向止於至善,都是最美好、善良的心。

上人再以佛法的因緣果報來說明,種下善因會結出好果,「因此『在明明德』,意思前面是因,後面是果,因為人人本具有如來清淨本性,可是凡夫迷茫了,所以我們要重新再起,我們要布修行的因,還要不斷跟眾生結好緣,生生世世要精進。」

上人繼續說明:「從因至果,因就是開始要修行,我們要精進,這樣過程一直到見性。(也就是)從明心開始那就是『因』,一直到見性那是『果』,要經歷這樣的過程;所以慈濟宗門人間路,這條路我們要走得穩、走得好,心念中一定要有愛,這一條路上我們心存無私大愛,用於行動做出來,能這樣,我們就是修『心』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,讓天下能平順、調和。」

修心齊家平天下 唯賴心存無私愛

大乾坤地水火風能調和,天下就能消弭災難。上人期待每個國家的老百姓,能修身,以行動合和互協,就能達到社會祥和;假如治國的執政者也能修心、齊家,就能治國、平天下。「總是要用這樣的一念心,明明德是在親民等等。」

上人慈示:「懂得因緣果報,從開始的啟動,一路走過來,用愛為天下人做天下事,不就是平安嗎?所以我們天天要心存大愛無私,虔誠的心為天下祈禱而付出。」

再看到教宗的以身作則立典範,上人期勉大眾:「不同宗教只要真正為人間付出的,心裡無罣礙,這都是最正確的宗教。所以各位菩薩們,慈悲等觀,那就是人人具有如來本性,這都是我要學習的。」

返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