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思晨語:【04月12日】真如性現 塵去光現

Community:
Branch:


就有道而入真如法
信受奉行菩薩直道
啟信人間大愛無染
秉慈運悲廣濟眾生

這就是要對大家說,我們既然進來修行,相信佛法,選擇修行,我們必定要,「就有道入真如法」,這幾天不是一直在說,信,信很重要,信什麼呢?信真理,信真如法。

所以真理不離開真如,真如是實法,就是要從一條正確的道路進來,所以要就有道入真如法。

信,信受奉行,我們既然相信了,也選擇的方向是正確的道路,我們在受教,我們就要相信、接受,指導正確的方向,就要去身體力行,行在菩薩道中,這條大直道裡。

再來,我們要用心啟信人間,因為我們既然相信,我們也要再去啟發他人,所以《地藏經》裡面說,已度、當度、未度,已度的人要趕快,再去接引有緣的人,等待我們去度他,所以我們要設法啟信人間,就是已度的人去度當度。

未來當度的人,再去度未來,這就是啟信,也就是承法脈,我們順著這條路的方向,不斷地接引,不斷地傳承,來人間所要傳的,那就是大愛,無私無染的大愛。

所以我們要秉慈運悲,來廣濟眾生,這就是我們學佛,我們要走在菩薩道上,我們要走入佛法的法髓,來接受佛的智慧的法脈,所以要入中道,中道就是真實法,那就是《妙華蓮華經》,它是一個圓滿中道的大法。

如果沒有先建立信心,就無法這樣一路順利,走入康莊的大道,圓滿的真實道,所以經裡面這麼說,信為道源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根,一切的善法都是從根生出來,什麼根?信根。

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,五根、五力,我們有很根本的信仰,我們才能產生有力的願力,所以有信願才能力行,所以,信,要正信,所以說正信就是道源功德母,一切諸法就是從信開始。

常常跟你們說過,功德是內自修,外能行,這就是要有信心的人,才能夠接受正法,對內自修,堅定我們的心志,我們也是要很有信心,我們才能走入人群,所以內修外行,這就是功德。

所以,如是眾生真如被塵埋隱,我們眾生,人人都與佛同等,真如本性,只是我們凡夫,所以就一直受到外面的塵埃,不斷污染,很多的人我是非,很多的欲望煩惱,所以起惑造業,這樣不斷地將我們的真如本性,一直把它埋隱掉了。

所以我們一直就是在三界之內,欲界,我就曾說過,不要說得那麼深,我們就說我們的心欲,因為根對外面的境,內心就起了很多無明欲念。

想想看,光是世間形形色色,我們的六根向外面的塵境,去(攀)緣,我們的根塵如果會合的時候,我們如何才能安然?不起欲、不起心念,我們不只是沒有欲、沒有念,但是我們還有一個善念,慈悲的愛去付出,不只是不執著,還能捨,這就是除了克服以外,還去付出,這就是克服了欲界。

我們能知道大自然的法則,不要為了大自然的法則,在起心動念,很煩惱,既然是這樣,有色、有欲,我們如果看得開,自然我們這些煩惱觀念思想,自然就能,靜寂清澄,志玄虛漠。

我們的心思不起動念,那就是靜寂清澄的境界了,如果,連這個無色界,我們都已經靜寂清澄了,這樣就可以隔絕三界,只要真如性顯,即塵去光現。

我們人人,都有與如來平等的真如本性,本來我們的慧光也是很光明,為什麼我們心靈這個室內,會這麼黑暗呢?那就是因為有塵,這個塵把我們埋隱下來,這麼多的無明,這麼多的塵埃把我們蓋住了。

那就是因為在這個三界,有欲念跟有色的東西,來亂我們的心,或者是我們的思想,還不正確等等,所以亂了我們的心,就譬如這種的塵霾,這個塵,塵埃染著,埋沒了我們的本性。

所以我們現在修行就是要用功,如何掃除內心的塵霾,把它掃除掉,不要把我們的真如隱沒下來,自然你如果把它掃乾淨,找到了,找到了我們的本性,找到了我們的真如,找到我們心室裡面,能夠發光發亮的本性。

所以說,「真如性顯、即塵去光現」,這個光明就發現出來。

如是眾生真如
被塵埋隱
放沈三界
欲絕三界
真如性顯
即塵去光現也

所以說,「聖人說法、但為顯如」,佛陀的時代,一直到佛陀之後,這諸師大德,全都是為了要,顯著眾生人人心靈的本性,所以不管是講經造論,都是一樣要讓大家能夠了解,能夠如何防範我們的煩惱,來遮蔽我們的心。

所以過去諸佛菩薩,和祖師大德在說法,無不都是為了顯如,就是真如的本性,除了這個真如的本性之外,都是虛妄的,所以,唯有惟如,這個真如的本性才是「是」,才是真的,所以我們相信是真如的本性,所以因為這樣,叫做「如是」。

聖人說法
但為顯如
除如之外
皆是虛妄
惟如為是
故稱如是

佛和眾生,都是同樣一個本性,我們和佛都一樣,沒有不同,所以「因果實相、不異為如」,你如果真的有在修行,回歸我們的真如本性。

真如就是因,我們如果讓清淨本性回歸回來,要如何回歸呢?那就是在因緣,過去這個清淨的因,既然蒙上了外面的境界,我們現在要隨著這個緣,再回去,回歸到這個清淨的因,現在要如何,才能回歸我們的真如本性?就要掃除那些煩惱惑,見、思、惑。

見思惑這些微細的煩惱,我們如果全部掃除了,貪瞋癡全都滅了,這些我們如果把它回歸滅掉,回到真如的本性。

所以必定要將塵霾掃除,我們真如的光輝,才能夠顯現出來,所以說因果實相,這個因果實相,真真正正地回歸到它的實相來,那就是真如。

前面說過了真如實相,那就是不異,與什麼不異呢?與佛的本性真如不異,所以佛、眾生和心是同一個,我們的心回歸到清淨,那就是佛的本性,所以心境諸法無非是,是什麼?是真如本性,所以我們要時時用心去找,找出真如本性。

因果實相
不異為如
心境諸法
無非為是也

在佛經典中,常常都有很動人的經典故事,就如過去摩揭陀國有兩個童子,這兩個童子是很好的朋友,小小的好朋友,兩個人一起遊玩。

有一天,兩個孩子在那裡堆沙,在堆沙當中,沙堆一堆一堆起來,就說我們來造城,我們來造塔,我們來搭橋,就是這樣清淨的心,他的心是要造城,要造塔,要搭橋造路,一堆沙要造這麼多的東西。

忽然間,佛帶著一群比丘,來到孩子面前,孩子抬頭望,這麼莊嚴的隊伍,佛陀如此莊嚴光輝的形象,不由自己,很虔誠的起了歡喜心,抓了一把沙,在旁邊做這樣的動作,趕快來炒,炒飯、麵,趕快來供佛。

用那個動作,趕快像是在煮飯食一樣,把這些沙捧起來,很恭敬地供佛,佛陀伸缽接受下來,佛陀當時微笑了,阿難看到了,趕快把握機會請教佛陀,佛微笑一定有因緣,請佛陀開示。

佛陀就說很歡喜,這兩個天真的童子,如此虔誠,尤其是闍耶他的誠懇,其中這個孩子的誠懇,這樣的虔誠無私,清淨的願,相信未來摩揭陀這個國家,將來會出現一位仁德的國王,未來這位國王,能夠展現佛法興盛,能擁護佛法,未來佛法會興盛在這個時候。

果然,經過了一百年後,這個國家確實出現了這位國王,在印度的史載,是佛陀圓寂之後一百年,那個地方的佛法非常興盛,而且佛滅後,還造了很多的塔。

這個阿育王,他是一位信佛最虔誠的國王,而且他供養三寶,造了很多寺院,佛陀圓寂之後,為佛舍利,造了八萬四千塔,後來有很多考古學家,就在哪裡發現到,阿育王時代的佛塔舍利,這是真實的。

各位,一念心清淨無私,這分的信念,它的功德是如此之大,一把沙供佛,那種虔誠恭敬,比幾十年有形的供養,但是滿心都是煩惱的祈求,就不同了,這種無求虔誠,天真無邪,這就是如來的本性,這樣他就能如願了,真的能夠傳承佛法,這就是信。

各位,學佛就是起那分虔誠的心,我們要清淨無染,這樣才是真實的真如法,所以人人要虔誠用心。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UE6eZTYRL8&feature=player_embedded

返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