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思晨語:【03月25日】靜思清澄妙蓮華

Community:
Branch:

時間如梭,過得很快,所以常常跟大家說,我們要把握分秒。

接下來我們就要來說法華,法華,是一部大乘經典,不過光是佛陀的時代,他就要談七年,可況佛陀輕輕的一句話,他能涵蓋了普天下萬事物理,我們凡夫要來解釋那句話,可能我們就要用很長的時間,所以我們要盡量把握時間,將法華的法髓灌輸進來,讓人人能體會,佛陀講《法華經》的精神。

靜思法脈勤行道,慈濟宗門人間路,我們靜思的法脈,到底是什麼樣的精神?那就是「靜思清澄妙蓮華」,靜思精舍,我們靜思的道場,我們從開始就是,「內修誠正信實」,「外行慈悲喜捨」。

「誠正信實」,就是我們要心很清淨,淨到什麼樣的境界呢?靜寂清澄,甚至我們不是要,自修自利,獨善其身,不是只有這樣而已。

我們在民國五十五年,那一年開始,成立了「克難慈濟功德會」,也就是希望,佛陀的精神來到人間,雖然要度眾生,拯救眾生,但是芸芸眾生這麼多,各種苦難都是不同,不只是人的苦難不同。

尤其是未來的時間,又是那麼長,未來的世代,人心和生態,都會不斷不斷地變動。

所以佛陀,在二千多年前開始說法,也就是為了那個時候,一直到未來,沒有邊際的宇宙之間,人生生態的變動,知道未來苦難會更多,所以佛陀本來所要說的,要暢演他的本懷,是從華嚴開始,要將他心靈的境界,和大家分享,可是人人總是聽不懂,因為人天都聽不懂了,何況一般的凡夫。

所以佛陀才又決定,來講適應眾生聽得懂的法,叫做「阿含」,佛陀從阿含開始說起,就只是要人人能知道因果報,佛陀用這麼長的時間,來講《阿含經》,眾生是不是全都聽懂了,其實也不是那麼簡單。

但是時間無法等人,所以佛陀開始轉入「方等」,慢慢對根機較利的人,體會到人間無常,知道人生是無常,開始就進入了「般若」,讓人人開啟智慧的門,使人人的心,沒有物質的障礙,能沒有情牽著的障礙,不管是物或是情、愛、欲念,完全將它蠲除。

所以這就是在,「般若」裡面的道理,要讓人人的心沒有掛礙,沒有情、愛、物的掛礙,不過難道都完全真空了嗎?不是,因為你要真正到無掛礙,就要將因緣果報,都能夠真正透徹貫通。

所以從華嚴開始,佛陀清淨無染,那種「靜寂清澄」的境界,眾生沒辦法一時就能夠歸納,在華嚴的境界,法,廣無邊際,我們凡夫哪有辦法?去容納如此開闊,廣無邊際,那種靜寂清澄的境界,沒辦法。

所以讓大家先了解因緣果報,但是眾生就會因此執著下去,執著該如何造功德,所以雖然知道這個業,業因,眾生受苦難,就是因為有造了業因,才會得到苦果。

知道大家苦,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業因,只有在受苦的當中,要如何能消災免難,這樣就會追求,求,求功德,求能消災免難,真是有可能嗎?要消災,能去掉苦難,除非也要回歸到源頭去了解,我們如何才招來這麼多的苦。

所以若只是說「般若」,有些人就會偏空,偏空就會撥無因果,這樣不對,佛陀就是趕快開始說,在這個「空」中,還有「妙有」,妙有就是業的種子。

所以《法華經》是叫做圓教,不執有,也不執空,所以空中還有妙有存在,所以這就是我們的心,要回歸那分「靜寂清澄」,所以我們必定要靜思來反省,靜靜來思考,我們的心靈境界,為什麼會這麼複雜?佛陀的一句話,不就是會讓我們透徹明瞭,為什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,還是在種種煩惱障礙重重。

所以我們必定要修行,我們要進入圓融真空妙理,那就是在靜寂清澄,談何容易?佛陀也還要再跟我們,以法華來比喻,因為我們都是在五濁惡世中,所以佛陀在真空妙有的圓教中,用什麼譬喻呢?就如蓮花一樣,蓮花出淤泥而不染,因為我們現在這個世間,就是已經進入五濁惡世的時代。

所以我們學佛必定要像蓮花,在五濁惡世中不受它污染,這就是我們要修行的地方,雖然佛陀跟我們說,我們與生俱來,有清淨與佛同等的本性。

不過無始以來,我們已經一世又一世,在六道中輪迴,不斷在輪轉,不斷養成了我們的習氣,所以我們人人,都有與生俱來那分煩惱習氣。所以在人間,雖然說我要修行,我發願、我發心,不管在家出家,這樣的習氣還沒有離開。

所以佛陀他就跟我們說,我們要好好地,將我們內心的濁氣要去除,因為佛的時代,一直到我們現在,還有未來,這一生一世,不斷不斷生生世世,在六道輪迴,習氣愈來愈多,要怎麼辦呢?

我們現在知道,過去說不定,我們沒有因緣接觸到佛法,所以即使接觸到時,我們的習氣還未斷,還是在濁世中受污染,所以我們習氣很多,我們現在既然有緣,在同一個道場,這個道場的名稱叫做「靜思」,甚至我們大家所要的境界,就是靜寂清澄。

我們在靜思的道場,要承我們的法脈,我們雖然處在五濁惡世,我們還是要像,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,意思就是說,我們的心,不要被五濁惡世這種的生態,把我們污染了,明知我們有與生俱來的習氣,我們沒辦法再等下去了,還有多少時間?讓我們這輩子能走入圓教呢?

所以我們現在開始,我們就趕緊在日常生活中,在我們的生態裡,我們還有什麼習氣未除?

我們要趕緊把握時間,在我們現在,「靜思清澄妙法華」,「慈濟人群菩薩道」,我們不是要獨善其身,我們還要廣招來眾,人人一起來,讓我們這個濁惡的世間,能多一個人走入慈濟的門。

慈濟,必定就要有慈悲喜捨,佛陀要教菩薩法,要來教育我們走入菩薩道,必定要慈悲喜捨。

所以內修是信實誠正,外行是慈悲喜捨,慈悲喜捨就是菩薩道,雖然我們修行,我們也要兼行菩薩道,雖然我們自己要去除習氣,我們也要為天下人發心。

現在現代的人口,比佛陀的時代增加很多,佛陀的時代,只有二億多的人口,我們現在將近七十億的人口,只要想到人的呼吸間,有將近七十億的人口,呼吸時呼出去的氣,想想看氣候,空氣都污濁了,何況是人心的欲念不斷,世界工業一直發達,欲念的追求。

這種世間,你們想,大地污染,空氣污染,人心污染,是多麼的嚴重,所以我們必定要發大心,我們要走入人群中,我們要廣度眾生,讓眾生人人能夠理解,佛陀來人間,能夠讓人接觸到佛法,認識佛法,所以我們必定要走入人群,行菩薩道。

各位,「靜思法脈勤行道」,「慈濟宗門人間路」,這是在我們的道場中,我們要有共同這個方向,共同心願,所以這念心,我們要常常自我警愓,我們的心時時要有那分,「靜思清澄妙蓮華」的心,還有在人群中,我們要行菩薩道。

各位,希望你們是,入群入世的菩薩行者,我們必定為人間開一條,菩薩大道直的菩薩道,菩提大直道的這一條菩薩道,我們人人有責任,我們人人要有這分的承擔,所以我們對在家居士,希望能廣招來眾,讓人人能認識。

所以《法華經》其實是很長,因為我們要適應現代的時代,還要適應現代的空間,還要適應現代人與人之間,這和佛陀二千多年前,世界二億的人口,和現在將近七十億的人口,這種人與人之間的複雜性,真的是距離很遠,不過我們若能愈多的人,來認識妙法華,大家的心,都能在五濁惡世而不染。

若能如此,相信這個人間、社會、人心,一定能淨化,人心若淨化,就是消弭災難最好的方法。

所以各位菩薩,我們與世無爭,但是我們要與事無爭,更要與人無爭,更要會更要會合道理行入菩薩道,所以請大家從今天開始,我們要重新將過去的雜念習氣,我們要發心願趕快去除掉。

記得,我們的心要「靜思清澄妙蓮華」,我們要「慈濟人群菩薩道」,所以,「靜思勤行道,慈濟人間路」,這就是希望為法華來鋪路,我們要如何走入,法華的法髓精華,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。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IAiyd_07k8c&feature=player_embedded

返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