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思語教學初階課程2

Community:
Branch:

靜思語教學初階課程的第二天,今天會著重在靜思語教學的精神特色,如何巧妙應用故事,設計省思問題,了解靜思的用意。大會也安排各組學員呈現前一天討論出的相關體驗設計,以便讓指導老師們進一步的掌握學員們的學習進度。

今天,有來自台灣的3位特別嘉賓,一起上線給予指導和關懷。其中,有大家熟悉的李美金老師,已經退休的她,目前是全職志工,擁有26年慈濟教育經驗的美金老師,對親子教育,靜思語教學,青少年陪伴輔導和班級經營非常有心得。

余麗卿老師和美金老師,在1995年就加入教聯會,對於菩提種子教案研討,親職教育,運用多媒體做靜思語教學,靜思語教學演示,大愛媽媽成長教室頗有心得。

張龍珍老師加入慈濟教聯會已14年,曾多次來馬進行人文交流與教育培訓指導,現任台灣教聯會親子成長班課務,大愛媽媽成長班負責人,大愛引航編輯等等。

 

***靜思語教學的精神與特色***

『要改變別人,不如先改變自己』這句話,讓李桔瑯(慈薰)走進慈濟,也挽救了自己的婚姻。在新山執教多年,因為靜思語而改變了師姊的教學觀念,從嚴師化為有原則的慈師,

一生為教育奉獻,即便退休後,也還留在慈濟教育團隊付出,直到今天。

一開始的問心歌曲讓人反思,問心,究竟自己為什麼會在慈濟,到底想成為怎麼樣的老師?是教“心”,教“人”還是教“書”?

靜思語教學的意義,是從現實人生出發,體悟後運用在生活中。慈薰師姊的人生過程也有一段坎坷,孩子一出世就心臟有孔,在新加坡需要一筆很大的醫療費。而婆家的一些話也傷透她的心,後來一句靜思語,普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,沒有我不信任的人,沒有我不原諒的人,讓師姊放下怨恨,重新接納曾經傷害過她的人。

從幼兒,小學,中學, 大學到踏入社會,到生命最後一刻,生活,道德,生命課題都離不開教育,而教育自己最好的老師,就是靜思語。站在傳道授業的角色裡,可依據對象,通過靜思語的教案設計,來達到引導和啟發的功能,或者融入各科學目,隨機教育,觀機逗教。

靜思語的角色與可貴之處就是可以洗滌淨化,涵養自己。身教示範很重要,例如:我很生氣可是還是能好好跟你說,讓孩子看到其實是可以做到的,達到教學相長。

曾經遇到一位五年級,很漂亮的小朋友,可是家庭背景很複雜,媽媽多重婚姻。慈薰師姊利用日記本與他溝通,其中有回了那麼一段:我們要自愛,以後才能愛更多的人,也要學習感恩媽媽給予的生命,還要惜福,不要因為現在的生活環境不好而影響自己的一生。她把話聽進去了,中學時遇到她,她回饋說:老師說要自愛,目前要學會自己有能力,才會去愛人,所以不會接受別人追求。靜思語就是這麼好,給孩子種下了對自己好,對別人好的善念。

慈薰師姊曾經在五年級後進班給大家講述了一段小蓮的故事,小蓮因為父母離異,遭到繼母不良對待,後來誤入歧途,做應召女郎,打架,吸毒,自殺,進出監獄多次,後來接觸到靜思語,想法和行為漸漸受到影響。當她改過自新, 28歲想要重振生活的時候,29歲卻死於心臟缺氧。故事內容可以在慈濟月刊348期或網絡上詳閱。

為了啟發班上大哥大-郭俊傑,慈薰師姊講了小蓮的故事,再講了自己的故事,小時候因為討厭過一位老師,常常和她唱反調,還在她的課帶同學出去公園玩。後來有一位老師問了她3個問題,你要和老師對抗到什麼時候?對抗能得到什麼?以後想成為怎樣的人?三個問題敲醒了她,還成為學校模範生。當天她用了這句靜思語和同學們分享:一個人不怕錯,就怕不改過,改過並不難。郭俊傑後來真的改過,現在還是小老闆,有個幸福的家庭,班上38個孩子,有兩個孩子因此而有光明的前途,可見靜思語是多麼好用。

曾經看到一則時事新聞,新加坡陳篤生醫院,曾經在疫情下被歧視,可是後來有一群善心的網友貼出醫院門外掛著“加油”的橫幅,讓前線人員倍感溫馨,若要帶這一則時事新聞,要用什麼靜思語呢?口說好話,心想好意,身心好事。或者做該做的事是智慧,做不該做的事是愚癡。

慈薰師姊用了幾則例子,與學員們互動,找出適當的靜思語來呼應。只要我們把靜思語融入自己的生命,內化了,無時無刻都會幫助到我們以作出適當的回應。我們就如農夫,從撒播靜思語的種子開始,去啟發孩子的良知,引導孩子發揮良能,進而實踐生活中。等花開,需要愛心,耐心,恆心,您願意陪伴一起和孩子成長嗎?

 

***教案設計講述故事***

 賴盈盈是在職中學老師,2014年受到慈薰師姊邀約而加入教聯會活動,也完成了靜思語教學初階和進階課程,今天,他要為大家解說靜思語教學五段式裡面的第二段故事講述。

要有效教學,就要慎重選擇故事,盈盈師姊舉例昨天的靜思語教學演練,是採用哈菲芝的家,回想演練過程中,這個故事是否扣緊主題目標,呼應靜思語,能否啟發價值觀,是否可以和孩子產生連結?故事時長約4分鐘左右,是適當的。以上五點是在選材的時候要謹記的。

故事選材包含:平面文字圖像,立體影像聲音,電子網絡資源,口述個人生命故事和真實經歷,如慈薰師姊所闡述的,非常獨特且有感染力。當然,網上的資源是最多的,可以用主題搜尋,慈濟網站就非常的多,本土和台灣網絡,youtube,包括大愛台影音,節目,劇場等等等。若選擇非慈濟資源,需註明出處,以尊重知識產權。

線上學員回饋,大部分的故事講述方式,都是以影片動畫或者圖文說書,極少數會採用劇場或使用道具,也許選擇和操作上會比較簡單。盈盈師姊播放了一段影片,並在影片播映時暫停了幾次,並發問問題,問題必須相關影片的內容,不鼓勵在看影片時,提問相關省思的問題。

有些影片太長,也可以將影片視頻截圖,再口述故事。如果選用繪本講述,一般圖和文字都會出現在畫面上,建議把文字遮蓋,利用圖片,一面說書,一面和孩子互動,當然,有些插畫/插圖,也可以用豐富的文字去闡述。像慈薰師姊說小蓮的故事,是製作成簡報,把插畫和文字重點呈現出來。

如果是低年級小朋友,曾經看到使用指偶,布偶,紙偶或立體式紙板來講述故事。還有一種比較實體有趣的就是劇場式呈現,但劇場需要老師花時間,耗費成本去製作一些道具,還要排練,背書等等。一般比較簡單和普遍的,就是可以請孩子們一起來做角色扮演。

要吸引聽故事的人,講述者必須觀察,回饋,調節自己的情緒,情感,聲音,語調,還有表情,以引起聽眾的共鳴。在五段式裡面,講述故事是可以獨立進行的。

 

***教案設計省思 靜思 結語***

楊蘊美師姊在1995年,因參加檳城教聯會而認識慈濟,身為中學老師,在教育團隊中,卻扛起真善美的職責功能,偶爾才助緣帶動一些戶外活動或環保課題。2015年卸下教職員身份,覺得除了真善美功能,還可以學習靜思語教學,因此參與了靜思語五段式教學的初階和進階課程。此次擔綱講師,希望融合自己過去的所學,以輕鬆,舉例和互動方式,讓學員們更容易吸收明白。

樣蘊美師姊今天負責與學員們分析省思和靜思的課題。省思一般在講述故事後呈現,知道學生就故事中或硬盤中,值得探討的課題,做自由,主動的討論,在推理和判斷中釐清價值觀。所以在故事講述過後,老師就得精心設計問題。當然這些問題,必須和靜思語和教學目標有所鏈接。

老師必須先自己了解靜思語,掌握學習目標,熟悉故事內容,並看到故事重點,循序的去設計問題,這些問題可分為3個種類;第一,與故事相關,有標準答案;第二,與故事相關,無標準答案;第三,與故事無關,無標準答案。

回顧前一天哈菲芝的影片播完後,安順師兄拋出的問題,您認為哈菲芝是一個怎樣的爸爸?這一題是第二種類的問題;與故事相關,但沒有標準答案,無論孩子們的回答如何,純碎是為了引導孩子,鏈接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經驗以及社會現象。濾清自己道德價值觀。第三種類問題,是為了引導孩子去判斷,如何實踐道德價值。老師可依據教學時間,至少設計3個種類的3個問題,

切記勿提問太簡單,或封閉式問題,比如,請問您會把衣服亂丟嗎?這個問題無法帶到啟發和引導,反而會讓人感覺在責問。老師也不能太快下結論,讓孩子自由回應,自行結語。班控的秩序和氛圍若掌握好,教學效果就更佳。

蘊美師姊略舉了一些問題,並讓學員們說出問題的種類,線上學員很快的做出正確回應。證明了講師簡單有效的詮釋了省思的部分。這些問題設計,能夠幫助孩子釐清道德價值問題,引導孩子鏈接,並實踐道德價值。

靜思是五段式的第四個,在省思後,讓孩子們聆聽真實生活故事,以印證學習後的啟發所帶來的改變,將道德意識深層內化,成為實踐的動力。故事需以第一人稱-“我”來敘述,氣氛,時間,聲量掌控好,讓孩子們可以安靜專注的聆聽,引起共鳴。生活故事內容涵蓋舊有生活經驗,開啟道德意識,激發孩子們做出改變與努力。

講完靜思,就讓大家再看回靜思語和學習目標,再扣上靜思語,做出總結。

在講課過程中蘊美師姊用有趣的提問來跟學員互動,時而還為學員們鼓掌,真是一堂生氣勃勃的理論說明,看到學員都明白了,才放心的繼續講解。

 

*** 心得回饋 ***

兩天課程結束,來自彭亨關丹的陳雪需師姊表示,曾經因為家長的回饋而懷疑自己的教學方式是否過於柔和,聽到到慈薰師姊的分享,堅定了自己對慈濟教育的理念,相信愛能點亮孩子的心,期許自己能成為孩子的燈塔,而不是盲目的燃燒自己的蠟燭。而省思和靜思的具體說明,讓她看到問題設計的技巧,問題設計得當,就能引起孩子的共鳴,有效達到教學目標。自從參與慈濟教育團隊,彌補了自己在制式教學中的遺憾和缺口。

來自雙溪大年的張麗新,才加入慈濟人文學校1年,第一天聽了幾堂課,原本還濾不清是怎麼一回事。但在分組實作中,經團隊討論,引導,慢慢了解了教學目標,體驗活動和結語,第二天呈現教案,講評團隊給予回饋後,再一次的加深了解,聽了講師細心重複的講解故事講述,省思,靜思和結語。開始明白五段式教學其實從靜思語設計開始到最後的生活實踐,都是環環相扣,循序漸進。

來自北海人文學校的李依玲師姊,至今剛好十年沒在人文學校承擔課務的職責了!自己雖然參與過初階班和進階班的課程,但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只是紙上談兵,沒實踐和應用,印像已模糊了!這兩天的課程不算“溫故知新”,更像是“從新學習”。承擔隊輔算是一種挑戰和考驗,讓自己從冬眠中蘇醒過來了,再從新出發!看到組員們都很精進和用心,無形中也自我鞭策,要更用心地陪伴大家一起學習和成長。

學員-潘玉芳表示,本來不想參加這課程,主要因為想把機會留給沒接觸過靜思語教學課程的人文學校師資。後來有人缺席,經隊輔長邀請而參與。之前用的靜思語五段式教案都是准備好的。 這次要在短時間和隊友寫出一個教案,還是很有挑戰性。以往對靜思那一段的故事,感覺有點“假”,這次課程過後,未來可以比較有信心面對這一部分。

身為人文學校師資多年的林依倩,從未有因緣參與靜思語課程設計,也不十分清楚課務組是如何把這些靜思語精準的編排在課程裡。上完了這個課程之後,對課程設計有更進一步的理解, 而且更容易把靜思語教學傳授給學生, 進而讓學生從中體會並落實在生活中。

 

*** 結語 ***

早上時段,92名學員,共分成18組,大家進入線上2間課室,呈現學員們的實做成果,即依據大會給的主題,選出適合的靜思語,擬定教學目標和五段式中的體驗活動。經過點評老師的指導,讓團隊可以更清楚的了解設計的體驗活動,是否可以連接靜思語,達到學習目標;擬定的學習目標是否明確,體驗活動說明是否清楚可行。

下午時段,各小組將繼續完成教案中的講述故事,省思,靜思和結語,隊輔們隨時陪伴,講師們也沒閒著,進出各個小組觀察團隊運作,並適時給予提醒。雖然設計教案對於新加入的夥伴們會有很多挑戰,但是大家都沒有退怯,一起絞盡腦汁,時刻提醒每個環節,是否緊扣靜思語和教學目標。

課程進行中,也有人因網絡而不時掉線,但團隊互補,在討論當中互相提醒和指示,倒也跟得上進度。

講師用心備課教學,學員專心聽課,認真實作,功能組細心協調運作,每個人犧牲了兩天難得的休假日,有些甚至請假上線,傾盡腦力和精神,投入在學習中,為了成長自己,也為了更有效的發揮教育的良能,如實的展現大愛引航的精神與理想。

返回上一頁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