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mmunity:
Branch:
2010/09/09 撰文者:翁詩盈 2010年開始,定期展開的文具結緣活動,集中在仰光省丹茵鎮的村莊。這些村莊的農民,大部分是 「福種」計劃的受惠農民。慈善與教育志業,因此在丹茵鎮同步拓展。2010年9月份上旬,一連展開的文具結緣活動,慈濟人走進十一所學校,受惠學生約7500位。當中帕亞公村中學學生人數最多,大概一千五百位。 左圖:熱心的學生排成一行,齊心搬文具,協助志工進行籌備工作。(攝影:羅秀麗) |
2008年納吉斯風災後,慈濟人踏上緬甸國土,援助苦難災民;因此結下了深刻的緣分。慈濟人用心用愛,分秒不空過加緊地付出,逐步將慈濟四大志業、八大法印深耕,在緬甸土地上開墾出一大福田。
◎走入偏遠學校 為當地孩童送上文具
教育是孩子的希望,孩子是社會的希望。除了慈善志業,這兩年多來,慈濟人不辭勞苦地走入較為偏遠的學校,為當地孩童送上文具。2010年開始,定期展開的文具結緣活動,集中在仰光省丹茵鎮的村莊。這些村莊的農民,大部分是 「福種」計劃的受惠農民。慈善與教育志業,因此在丹茵鎮同步拓展。
2010年9月份上旬,一連展開的文具結緣活動,慈濟人走進十一所學校,受惠學生約7500位。當中帕亞公村(Hpa Ya Gon)中學學生人數最多,大概一千五百位。
「知福、惜福、再造福……」在志工蘇金國帶動下,學生們跟著用中文念出靜思語。分發文具前,志工介紹慈濟,也分享靜思語及「惜福」的重要性,希望他們從小就培養正確的觀念。這是慈濟人第一次到來,由於學生人數多,需分幾場才進行完畢。
鉛筆、原子筆、尺、練習簿、橡皮檫,慈濟人前來結緣的皆是學生上課的必需品。然而對於村里的孩子而言,父母親收入微薄,有時連基本的文具都買不起。這一天,不只學生臉上露出燦爛笑容,就連老師也格外歡喜。
◎一分同理心老師感動落淚
四十七歲的教師敏敏丘(Daw Myint Myint Cho),已有二十三年的教書經驗。幾場的結緣活動,她一直到守在現場維持秩序。當談起內心感受,她一度哽咽,眼淚潸潸而下。
「孩子很需要這些東西,我本身也沒辦法給這麼多。我感動到眼淚都控制不住,很想哭出來……」她說身為老師只能傳授知識給孩子;學生面對的經濟困難,並不是單靠她一人的力量所能去解決的。
從小家境不好,只能靠勤儉生活,才有辦法完成學業。一顆悲憫心,敏敏丘更能同理貧窮孩子的狀況。看到有人願意主動來幫助學生,她特別悸動。一直很想幫助學生,奈於心有餘而力不足,慈濟人來發文具,換個角度,她覺得彷彿自己也在幫忙。
◎盼望許久終于擁有第一個圓規
「那一種文具是你們最喜歡的啊?」聽了老師的發問,每個學生高舉起不同的文具。坐在最後一排的佐林昂(Mg Kyaw Lin Aung),拿起的是上數學課時需要用到的圓規。
一套圓規,市場上的價格大致上只需要緬幣五百五十塊(大約新台幣二十塊),但佐林昂說本身未曾買過。這一天,他特別開心,因終于擁有第一個屬於自己的圓規;之前都是向朋友借用。
溫文爾雅的佐林昂是八年級的學生,未來希望當一名工程師。在級任老師茉蒂達溫(Daw Moe Thida Win)眼中,他是一位乖巧又努力讀書的學生。只可惜佐林昂體弱多病,常常無法到來上課,影響了學習進度,導致成績不好。但他認真求學的態度,卻是茉蒂達溫十分肯定的。
每一天,佐林昂都步行到學校。儘管身體微弱,他卻説從未曾想過要放棄求學。父母爲了家庭經濟,到城裏去工作,早出晚歸。從小在祖母照顧下成長,因此祖孫倆感情要好。一到家,他趕緊從書包裏拿出領到的新文具,和祖母分享這份喜悅。
佐林昂帶著志工們看他平日溫習功課的地方。乍看那小小的空間,只有簡單的櫥櫃,還有一張小小的梳妝桌。志工不禁感到好奇,沒有一張書桌,究竟他是如何讀書。他立刻指向靠在牆壁的梳妝桌。原來要溫習功課時,將桌面上的梳子及頭髮膏拿開,即成了書桌。
「每次當文具不夠,爲何不向父母拿錢買呢?」佐林昂一語不發,並沒有立刻回應。互動下,才發現這孩子很孝順,知道父母平日工作辛苦,不想他們擔心;因此根本開不了口要錢。
既珍惜求學的機會,無奈又面對家庭經濟的問題;像佐林昂處於的狀況,當地許多家庭普遍上也會面對。他們内心裏,十分清楚唯有受教育,才能擺脫貧窮,因此咬緊牙根,都堅持完成學業。
慈濟人以真誠之愛付出,期望送出的文具,讓更多的孩子甭再憂心,而是能更安心地求學,勇敢追求人生的理想!
左圖:志工為學生送上新文具。
右圖:慈濟人到來結緣文具,老師敏敏丘(Daw Myint Myint Cho)(左二)感動得落淚。(攝影:羅秀麗)
左圖:佐林昂(Mg Kyaw Lin Aung)(左)一到家,就趕緊從書包裏拿出領到的新文具,和祖母分享這份喜悅。
右圖:小小的桌子,是佐林昂(Mg Kyaw Lin Aung)一家的梳妝桌,也是他的書桌。(攝影:翁詩盈)